本書的探討緣起于中國話語界長久以來對"五四"運動存在著的三種單一化的解讀:意識形態(tài)化的政治史敘事、不加批判地套用西方自由主義的思想史分析,以及以捍衛(wèi)國學的名義否定"五四"批判精神的遺老遺少式的悲劇式論調(diào)。以此為背景,作者通過把"五四"擴展至清末變革和民初社會革命的前后長線關聯(lián)中的重新定位,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社會史化"的"五四"研究路徑,揭示了"五四"前后中國知識精英從政治到文化,再到社會問題的話題轉換,并在從晚清民初到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之前的這段歷史長程中,論述了以為代表的湖南邊緣知識分子崛起并進入主流話語圈的過程。本書不僅討論了"五四"前后"社會"作為一個論域的產(chǎn)生以及如何替代其他主題的歷史,而且通過考察中國知識分子的"代際轉換"以及與此相關的人際網(wǎng)絡的變化軌跡,特別著力研究了"五四"前后不同知識群體的行為差異及其后果,描述了一幅充滿地域和代際差異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智識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