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穆宗被殺 保寧元年(969)二月,遼穆宗耶律璩被近臣殺死。 遼穆宗嗜酒,常晝寢夜飲,不恤國事。為人喜怒無常,動輒濫殺無辜。到了晚年,更加暴虐,左右侍從稍有過失,就可能被殺死棄尸荒野。因而在他周圍,人人小心翼翼,每日憂慮恐懼。 保寧元年(969)二月,遼穆宗在懷州(今遼寧巴林佐旗東鎮(zhèn))春獵,一日酒醉后回到行宮,索食不獲,欲斬廚子。近侍小哥、盥人花哥、庖人辛古等6人恐禍及自身,便借服侍他進食之機,將他殺死。 穆宗死后,侍中蕭思溫、南院樞密使高勛等擁戴遼世宗的第二個兒子賢即帝位,是為遼景宗。景宗改元為保寧。 蕭思溫被殺 遼保寧二年(970)五月,遼北院樞密使、北府宰相蕭思溫被政敵暗殺。 蕭思溫小字寅古,遼太宗時由奚禿里太尉累遷南京留守。在遼國當時的兩帳國舅(一帳為太祖淳欽皇后的父族一支,另一帳為淳欽皇后母前夫之族一支)的派系斗爭中,簫思溫屬于淳欽皇后的母前夫之族。這兩個對立的利益集團一直在爭奪著與皇帝聯(lián)姻的權力。穆宗(耶律瑕)被弒后,蕭思溫擁立耶律賢(景宗)有功,遷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他的女兒也被景宗冊立為睿智皇后。這就宣告了母前夫一族在后位爭奪戰(zhàn)中的成功,使兩帳國舅政治力量的對比出現(xiàn)了變化,從而引起了對立派的忌恨。次年五月,國舅蕭海只、蕭海里在同簫思溫一道隨景宗往閭山狩獵途中行刺,暗殺了蕭思溫。蕭海只、蕭海里被俘處死。蕭思溫被迫封為楚國王。 三千打六萬 宋開寶三年,也即遼保寧二年(970)十月,遼國發(fā)騎兵六萬來圍攻宋的定州(今河北定縣)。宋太祖趙匡胤下詔,命令判四方館事田欽祚率領三千士卒前去抵御。臨行前,太祖告訴他退敵的計策:“敵眾我寡,只可依城設防,敵攻即打,敵退勿追。”田欽祚率兵與遼軍大戰(zhàn)于滿城,遼軍稍稍退卻,宋軍就乘勝追擊,逼近了遂城,戰(zhàn)斗中遼軍死傷慘重。夜里,宋軍占據(jù)遂城,遼軍從四面圍攻。田欽祚堅守幾天后,城中糧草將盡,于是他率兵從南門沖殺出去,當晚到達保寨,卻沒有損失一兵一卒。這就是有名的“三千打六萬”,創(chuàng)造了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例。 遼宋軍大戰(zhàn)于高梁河和滿城 太平興國四年(979),宋太宗平定北漢之后,轉(zhuǎn)兵攻遼,企圖乘遼不備,將石敬塘割讓給遼的幽云十六州一舉攻取。 六月,宋太宗親率數(shù)十萬大軍,自鎮(zhèn)州北上攻遼。遼急派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統(tǒng)軍來戰(zhàn),宋軍在沙河與遼軍接戰(zhàn)。遼軍大敗,宋軍乘勝追擊,一直打到幽州城下。幽州即今北京,當時為遼南京都府。宋軍圍住幽州城,暗中挖掘地道,又四面猛攻,但都被遼軍擊退。宋太宗無法,只得屯兵于堅城之下。遼景宗耶律賢得知幽州被圍,急命宰相耶律沙與耶律休哥率援兵來救。遼宰相耶律沙率援軍先到,與宋軍戰(zhàn)于高梁河畔,被宋軍擊敗。 當晚,耶律休哥率后軍抄小道趕到,立即與耶律沙及遼南院大王耶律斜軫合軍一處,分成左右兩翼。遼軍匯合之后,力量甚強,分左右夾擊宋軍,宋軍疲于應付。遼幽州守軍聽到援軍到了,也大開城門,率隊出擊。宋軍三面受敵,頓時大亂,潰不成軍,萬余人戰(zhàn)死。宋太宗中了流矢,坐上一輛驢車向南奔逃。耶律休哥率精銳騎兵乘勝追擊,一直追到涿州城下,繳獲兵仗、符印、糧食、貨幣多得不可計數(shù)。 高梁河之戰(zhàn)后,宋軍被迫退守瓦橋關南、定州、鎮(zhèn)州一帶。遼景宗為報圍燕之仇,于太平興國九年(984)四月派兵南下,進攻宋朝。 遼燕王韓匡嗣統(tǒng)率耶律沙、耶律休哥等各部10萬大軍,南下攻宋。一路揮師直進,到達滿城西,集結兵力,準備向鎮(zhèn)州發(fā)動進攻。宋鎮(zhèn)州守將劉延翰在徐河設陣待敵,此外,瓦橋關南守將崔彥進率兵在遼軍側(cè)背秘密迂回,以圖夾擊。定州、鎮(zhèn)州兩軍守將將率部到達滿城,按照太宗所授陣圖,將軍上列為8陣,準備迎戰(zhàn) 遼軍大舉進攻,宋將登高而望,見遼兵漫山遍野,潮水般卷來。欲按太宗所授圖布陣,陣相距不到百步,將士都疑心重重,斗志松懈。鎮(zhèn)州都監(jiān)李繼隆見狀,主張變陣圖,改8陣為2陣,得到諸將的支持。宋軍略施一計,派使到遼營詐降。遼大將耶律休哥認為宋軍嚴整有序,并非真降,勸燕王嚴兵以待。韓匡嗣不聽。宋軍乘機從三面向遼軍發(fā)起攻勢,韓匡嗣猝不及防,.全軍潰亂,紛紛回逃。宋軍乘勝追擊,斬首萬余,獲馬匹上千,得到兵器、羊畜等不計其數(shù)。遼景宗大怒,列舉了韓匡嗣五條罪狀,從重發(fā)落。滿城之戰(zhàn),宋軍獲全勝。 楊業(yè)雁門關大捷 太平興國五年(980)三月,遼為雪滿城之恥,命西京大同府節(jié)度使、駙馬、侍中蕭咄李率兵10萬殺奔雁門關,又一次大舉攻宋。宋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楊業(yè),率數(shù)百精騎繞過遼軍,在敵后迂回,出其不意,由雁門關北口南向襲擊遼軍。遼軍攻關受挫,“后院起火”,頓時潰亂。雁門關守軍趁勢開關掩殺過來,前后夾擊,遼軍大敗潰逃,駙馬蕭咄李被殺,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誨被活捉。 雁門關大捷的指揮者楊業(yè),原名劉繼業(yè),北漢勇將,號稱“無敵”。太平興國四年(979)五月,宋伐北漢,劉繼元獻城投降后,劉繼業(yè)還繼續(xù)據(jù)城苦戰(zhàn)。宋太宗愛其忠勇雙全,很想收歸己用,于是命劉繼元招撫劉繼業(yè)。劉繼業(yè)為保全城中百姓,開城受降,迎接宋軍。宋太宗授右領軍衛(wèi)大將軍,復姓楊氏,名業(yè)。后又任命楊業(yè)為鄭州防御使。十一月,宋太宗委以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的要職。 宋軍敗于瓦橋關 遼景宗耶律賢于遼乾亨二年(980)十月親率20萬大軍,從南京幽都府(今北京)經(jīng)固安南下攻宋。遼軍一路殺來,月底進圍易水北岸的瓦橋關(今河北雄縣南關)。 十一月一日夜,易水南岸的宋軍渡河襲擊遼營,企圖解瓦橋關之圍,但被遼軍擊退。初三日,瓦橋關告急,宋又派兵救援,被遼北院大王耶律休哥阻于城東。瓦橋關守將張師為大勢所逼,冒險突圍。遼景宗親自督戰(zhàn),耶律休哥躍馬入陣,揮刀將張師斬于馬下,宋軍只得又退回城中。耶律休哥率精銳騎兵渡過易水,前沖宋陣,宋軍抵擋不住,四散潰逃,耶律休哥乘勝追殲,一直追到莫州(今河北任邱),宋兵死傷慘重。后來,遼景宗聽得宋太宗要御駕親征,于是見好就收,班師回朝。 遼太后攝政 遼乾亨四年(982)九月,遼景宗耶律賢在焦山去世,其長子梁王耶律隆緒繼位,即圣宗,其母承天 皇太后攝政。 承天皇太后是遼景宗的皇后,姓蕭,名綽,小字燕燕,通常稱為燕燕太后,是遼國著名的有才略、有作為的政治家、軍事家。 遼景宗在即位后不久便冊立燕燕為皇后,由于他體弱多病,常不視朝,朝中軍政大事,多由燕燕決定。遼景宗駕崩后,燕燕被尊為皇太后,即位的圣宗耶律隆緒年12歲。燕燕面臨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的局面,她以超人的膽略攝政,直到統(tǒng)和二十七年(1009)去世,共掌理朝政27年,使遼國步人鼎盛階段。 燕燕太后當政期間,一方面大力提拔有經(jīng)國之才的契丹官員,一方面也重用漢族官吏,特別倚重以漢人宰相韓德證為首的漢官集團,對遼國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扭轉(zhuǎn)了穆宗朝以來的中衰之勢。燕燕太后善于駕馭左右大臣,群臣竭忠盡智。同時她自己也習知軍事,親自率軍馳騁疆場。在澶淵之役中指揮三軍,賞罰分明,為遼國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遼圣宗對母親燕燕太后評價極高,認為遼軍披靡,太后有教訓之功。P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