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的歷史筆記,豐富而又厚重,所及內容和范圍十分廣泛,對研究元明的有關人事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補他書之闕,詳他書之略,正他書之誤”的作用。姚繼榮所著的《元明歷史筆記論叢/青海民族大學民族學博士點建設文庫》對元明歷史筆記做了一次系統(tǒng)梳理,既關注它們的發(fā)展之因和演變之跡,又揭示它們的產生背景和史學意義,還留心它們的刊刻收錄和版本傳承,以便有關的研究者更好地利用這些歷史筆記。 姚繼榮所著的《元明歷史筆記論叢/青海民族大學民族學博士點建設文庫》講述元朝和明朝,是中國古代兩個接續(xù)而至的盛大王朝。不過,前者不足百年,而后者則近三個世紀。元朝的歷史,大略可分為初期、中期和晚期:而初期之世祖朝,實際還可上溯至中統(tǒng)元年。明朝的歷史,大略也可分為初期、中期和晚期,而于崇禎之后,還有一段很難歸屬清朝的南明史,不妨列入晚明為好。從元明歷史筆記發(fā)展的實際情況考慮,大略可按上述的歷史分期來把握它的發(fā)展和演變之跡。 歷史筆記的史學價值,主要不是體現(xiàn)在思想和編纂學的層面,而是體現(xiàn)于文獻和史料學的層面,又主要表現(xiàn)在對“正史”的拾遺補闕的作用上。具體到元明的歷史筆記,涉及的內容和范圍十分廣泛,對研究元明的有關人事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不過,元明歷史筆記也有缺陷。一方面,它們的作者,大多是官僚、士大夫,宣揚舊道德、美化統(tǒng)治者、詆毀反抗民眾、排斥進步思想,也就成了很普遍的問題。另一方面,歷史瑣聞筆記中所敘事實,真?zhèn)坞s糅而難于分辨,又因編排雜亂而不易選擇取舍。再一方面,考據(jù)辨證類筆記所考所記,也不免零零碎碎,缺乏系統(tǒng),互相抄襲,陳陳相因。至于引用書證,又往往只憑記憶,隨意刪改原文,難免出現(xiàn)訛、脫、衍、倒之類的瑕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