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提出了什么合符現(xiàn)代政治的施政準則?秦始皇之后中國還是封建制嗎?諸侯為何不能和平共處?項羽失敗的啟示是什么?劉邦成功的原因何在?漢武帝為什么選擇了儒術(shù)?周公的統(tǒng)治智慧有何獨到?子產(chǎn)的執(zhí)政理念有何杰出?文景之治如何開創(chuàng)了漢朝的太平盛世?為什么說吳越春秋包含中國政治的全部玄機?…… 本書是對《史記》的解讀。從炎黃到漢武,正是這段歷史,造就了傳統(tǒng)中國的性格和命運。 我們讀《史記》其實是讀我們自己,是在滿足最基本的需求————尋根。然而,并非讀《史記》就一定能完整地了解那段歷史,因為司馬遷是在漢武帝的高壓之下寫作,有些東西不能直抒其懷,不得已以曲筆表現(xiàn)正見,以隱喻替代正說。作為司馬遷的后人,我們可以“前修未密,后出轉(zhuǎn)精”(章太炎《國故論衡》),揭示廬山真面目。 本書是對《史記》的解讀以及對那段歷史的思考,借用司馬遷提供的史料(只取“本紀”、“世家”、“列傳”三部分),表達對那段歷史的理解。正是那一段歷史,基本奠定了中國人的國民性與行為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