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來,中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外交理念和方針,如“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睦鄰、安鄰、富鄰”,建設“和諧世界”,“互信、互利、平等、協(xié)作的新安全觀”,“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中國永遠不稱霸”等。中國共產(chǎn)黨“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推動建立長期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的新型大國關系…… 日益強大的中國為什么會提出這樣一些外交理念和對外戰(zhàn)略方針?中國對外政策為什么與近代以來曾經(jīng)崛起的大國如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美國有很大的不同?從中國文化的角度分析這些問題,也許會給人們提供更加深入而切實的解釋。 有鑒于此,《中國文化與外交》著重研究中國文化與外交的關系。關于文化的定義,在學術界有很多種解釋,本書的作者張利華等是從精神領域研究文化概念的。即文化是指一個國家占主導地位的民族心理、價值觀、信仰和行為規(guī)范。 張利華主編的《中國文化與外交》主要研究中國文化與外交的關系。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民族心理、價值觀和行為規(guī)范的角度追尋當今中國政府對外戰(zhàn)略和政策的文化根基。探討了文化與國際關系的基本理論,如文化價值觀的性質與作用,同質文化與異質文化對國家之間的關系有什么樣的影響,意識形態(tài)在國際沖突與融合中的作用,國際文化關系與文化外交。在此基礎上,《中國文化與外交》從傳統(tǒng)和當代兩個維度對中國文化價值觀的內(nèi)涵進行了分析,闡述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天下體系”、《周易》陰陽說、老子、孔子思想以及和諧思想對當今中國政府外交戰(zhàn)略和政策的影響;比較分析了中國與西方、中國與歐盟、中國與英國、中國與俄羅斯文化價值觀的差異及其在對外政策中的體現(xiàn);考察了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探索與實踐,對中國文化外交中的典型案例如孔子學院、北京奧運會等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改進中國文化外交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