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戰(zhàn)后歐洲的經濟復興和政治博弈、六七十年代的美國總統競選和肯尼迪家族的悲劇——美國傳奇記者白修德的回憶錄不僅記錄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還將20世紀重要時段、事件、人物,以及自己身在其中的感受和思考如實書寫。作為普利策獎獲獎作家、美國駐華傳奇記者、費正清入室弟子,白修德對世界政治形勢和歷史趨勢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白修德積累并保存的一手資料更為20世紀世界史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文本。
大半個20世紀、大半個世界,白修德的經歷和文字,泛著獨特而有魅力的光彩。個體與歷史,在他作為一個記者的追尋和探索中,合而為一,遂成傳奇。 1、普利策獎獲獎作家、美國記者、漢學家費正清入門弟子白修德的個人回憶錄《追尋歷史》的完整譯本。
白修得以誠摯的態(tài)度、激揚的文字、豐富的事實、深入的剖析,描述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2、傳奇駐華記者,用新聞連接東西方兩大國度,用報道記錄中國抗戰(zhàn)史詩。白修德對中國的友情,將被歷史永遠銘記。
1939年白修德輾轉來到中國。在中國期間,白修德接觸到了共產黨、國民黨和美軍高層的幾乎所有人物,并因其左派立場而頗受共產黨歡迎,在延安被譽為“抗日之友”。他訪問延安后寫成《中國的驚雷》出版,對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國抗日戰(zhàn)爭和中國革命,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抗戰(zhàn)期間國統區(qū)的河南大饑荒慘劇中,正是因為白修德的奔走呼吁,才使河南災民得到國民政府的關注和國際友人的救援。在馮小剛電影《一九四二》中,由國際影星亞德里安•布勞迪塑造的白修德形象,感人至深,即據于此。
3、白修德在作為記者的職業(yè)生涯里,見證并記錄了20世紀中國、美國、歐洲各國重要時段、事件、人物,以及自己身在其中的感受和思考。
他對當時世界的政治形勢和歷史趨勢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他積累并保存的一手資料為20世紀世界史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文本。
4、洞悉政治勢態(tài)、追尋歷史真相,個體與歷史的交融、互動,波瀾壯闊,匯集成書。
親歷“二戰(zhàn)”美國受降儀式;反共高潮中見證馬歇爾計劃的扶持下歐洲的經濟復興和政治博弈;五十年代中期回到美國后跟蹤報道四次總統選舉,寫出《美國總統的誕生》(The Making of the President),其中1960年跟蹤記錄約翰•肯尼迪參選直至獲勝的報道使他獲得了1962年普利策獎。白修德稱自己為一個“講故事的人”,他和他所講的故事,都是20世紀波瀾壯闊歷史長卷中精彩而動人的篇章。
5、《追尋歷史》是美國高校新聞專業(yè)學生的重要參考書。
從波士頓街頭的賣報兒童,到哈佛大學的青年學子,再到世界知名的新聞記者,白修德一生的艱辛和堅守、閱歷和成就,他敏銳的新聞視角,深沉的歷史感、正義感,和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社會良知,對于今天立志從事新聞工作的人們依然具有鼓舞和啟發(f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