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黃惲先生閱讀錢鍾書、楊絳,兼及錢家和楊家眾人文章和行跡的一本掌故筆記。錢基博和楊蔭杭是兒女親家,他們兩家都是名人輩出的家庭,無論文學界、教育界、翻譯界、史學界、法律界……都有聲名卓著的人物,吸引了無數(shù)文人學子的研究目光,寫下了無數(shù)關于錢楊兩家的文章。本書另辟蹊徑,講述了一些少有人道及的錢楊人事。作者論述有據(jù),新見迭出,可稱得上是比錢鍾書更了解錢家,比楊絳更了解楊家。 錢鍾書先生是我國當代具有國際影響的著名學者、作家,其著作博大精深,融貫古今中外,被視為人類文化中具有經(jīng)典性的巨著。 本書第一部分講跟錢鍾書及其家族的文章,第二部分是講跟楊絳及其家族有關的文章。作者以史料為為基準記人敘事,活畫出了人物形象也繪描出了時代氛圍,全書具有探賾索隱的史料價值。 黃惲的寫作,當然和所謂的“民國熱”有關。然而,他的作品卻與流行趨勢有很大不同。當代寫民國的文史作家,將民國描繪成某種黃金世界,什么政治自由啦,思想多元啦,知識分子風骨啦……好一點的是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以古諷今,差一些的則是完全不懂歷史。而黃惲認為,民國其實是個很糟的年代,動蕩不安、民不聊生、戰(zhàn)亂不斷。因此,他寫民國掌故,盡量不加飾偽,做到主觀的客觀。拒絕非此即彼的幼稚立場,拒絕將人物臉譜化,這實際是一種成熟的史觀,高出當下所謂“民國小清新”的水平不可以道里計。(韓戍) 。S惲)更高一籌的除了境界,更是史料。黃惲長期浸淫于小報之中,飽覽各種史料。因此,他寫作的素材都是前人從未提及的獨家段子,讀來感覺特別新鮮。我們當代很多文史作者,借助網(wǎng)絡資源便利的東風,寫的歷史基本剪刀糨糊式,即材料多來自百度百科和暢銷傳記,沒有一點新的文獻貢獻。做個不恰當?shù)谋扔,那些作品就像嚼爛了的口香糖,沒有任何味道。然而,黃惲卻能從舊報紙中源源不斷地提供新材料,都能做到有所創(chuàng)獲。 (韓戍) 黃惲作品繼承的,實際是中國文史寫作中說掌故的傳統(tǒng)。晚清民國時期,有很多熱衷于講故事、說段子、說掌故的老輩,通過各種隨筆、札記來記錄掌故、品評人事,許多已經(jīng)成為經(jīng)典之作。近三十年來,由于歷史學的專業(yè)化,學院派知識分子側重于論說一路,將這種掌故傳統(tǒng)貶低為水平較低的“講故事”而不屑一顧。但是,論說難免流于空疏,掌故則是實的。稗官野史不但可以補正史之缺,挖掘新史料,更是直觀了解當時的政治、法律、文化和風土人情不可缺少的手段。這種掌故的傳統(tǒng)應該在當代得到很好的繼承,甚至有發(fā)揚光大的必要。然而,據(jù)目力所及,目前致力于這種掌故寫作的,黃惲或許算是孤例。(韓戍) 黃惲是一位文史基礎扎實、文風硬朗堅定,觀點鮮明犀利,但也并不是那種頑固慳吝,自以為手中有幾本民國“秘笈”,就容不得他人意見的“專家”嘴臉。這樣的研究者,當然值得交流;這樣的研究者,當然值得交往。(肖伊緋) “史料派”寫法已經(jīng)是當今書話體寫作的主流,而且也正在成為民國史讀物的寫作主流,這樣的寫作實際上是在為后來的研究者提供“新史料”或“二手史料”。 “史料派”的追求是“去偽存真”,“印象派”的追求是“形象生動”!笆妨吓伞弊罱K要向樸學傳統(tǒng)靠攏,熱衷于原始史料的整理與校訂。“印象派”最后則要向文學傳統(tǒng)靠攏,小說、影視劇本是其高級形式。無可否認,“民國熱”正向著這兩個維度各自發(fā)展;顯然,黃惲身上是更有著樸學傳統(tǒng)與追求。 。ㄐひ辆p) 我發(fā)現(xiàn)民國是個很糟的時代,動蕩不安,民不聊生,戰(zhàn)亂不斷,僅僅是知識分子的地位相較1949年之后,比較高些。這還是因為清朝的傳統(tǒng)的延續(xù),民國很多好的,都是清朝的遺留。就拿知識分子來說吧,清朝舉人可以做官,可以不受刑責,可以免于賦稅,這就造成民眾心理上的高貴,于是到民國,知識分子在民眾心目中,斯文一脈,還是高看一眼。教授、學者自然有了更多的發(fā)展空間,當后來知識分子的空間被極度壓縮之后,我們看民國,忽然就驚異了,其實追根溯源,不過是清朝士大夫特權的余光而已。(黃惲) 我們談民國、民國熱,都不是學術研究,而是作雜文,借古諷今,這個風氣,如今有愈演愈烈的情況,我越讀民國書籍和報刊,越覺得民國熱的可悲,可悲的是每況愈下的知識分子地位,造成一種懷戀,美化了當年。說實在的,人性是不變的,民國知識分子的毛病,我們這個時代也有,民國知識分子的優(yōu)點,我們這個時代也有,只是當年比較容易受關注,如今湮沒在人海之中,不被覺察。(黃惲) 我想寫民國掌故,盡量不加偽飾地寫民國的人和事,希望大家看到和我們一樣的人和事,甚至猥瑣可笑,并非很多人筆下的那么偉大崇高。在我的筆下,我盡量少作贊譽,做到主觀的客觀。(黃惲) 作者簡介 黃惲 ,蘇州人, 1966年生,供職于蘇州雜志社,藏書家、文史學者,尤以研究民國文史最為擅長。著有隨筆集《蠹痕散輯》(上海遠東出版社,2008年),文史集《古香異色》(海豚出版社,2012年)、《秋水馬蹄》(金城出版社,2013)、《燕居道古》(新星出版社,2014年),《舞文詅癡》(東方出版社,2017年)。 黃惲是著名的掌故學家,長期致力于江浙一帶文化歷史的鉤沉發(fā)掘,對于民國時期各個方面的掌故,十分熟悉。尤其擅長在民國小報上挖掘細節(jié)。書中有頗多鮮為人知的野史掌故。 黃惲也是著名的收藏家,收羅了大量民國書籍和報刊,所引述資料多為學界所未見或所忽略的,可為研究者提供新的角度和參考。 媒體推薦黃惲是細心的讀書人,他既擅長在手邊瑣碎的資料中進行剝絲抽繭的功夫,亦尤其善于在故紙堆中發(fā)現(xiàn)問題。 (現(xiàn)代快報)
目錄: 上輯 談錢 錢鍾書的祖輩 錢基博與陶大均 錢基博與章太炎的兩次見面 錢基博自蹈輕薄 錢基博游木瀆 錢基博與五十九點九分 錢基博喜人立異 吳宓解讀錢鍾書《圍城》和《貓》 吳宓與錢鍾書在上海的一次會面 錢鍾書著文學史考 錢鍾書的《冷屋隨筆》 錢鍾書以詩代柬 《圍城》中的范懿與《人性的枷鎖》里的威爾金森 屏溪談錢鍾書 錢氏父子治學的異趣 胡適 周氏兄弟 錢鍾書 錢鍾英談“林紓的翻譯” 下輯:說楊 讀楊絳《回憶我的父親》札記 楊蔭杭與蘇州美專學生 楊蔭杭去世的日期 楊蔭杭與宋徽宗鐵大觀 徐志摩《留美日記》中的楊蔭榆 楊蔭榆大戰(zhàn)王駿聲 楊蔭榆與她的二樂女子學術研究社 尋訪“二樂” 楊蔭榆是個外國人 楊蔭榆的三個特寫 楊蔭榆的偏執(zhí) 《聽楊絳談往事》外的蘇州往事 《申報》中的楊絳 祝楊絳先生百歲 ——《振華校友》卅周年紀念特刊中的楊絳 楊絳談收腳印 楊必的故事 “一文廳”的故事 附錄 錢基博諭兒兩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