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創(chuàng)造『傳統(tǒng)』


作者:江湄     整理日期:2017-02-16 20:59:54


  本書具體考察梁啟超、章太炎、胡適對中國學術思想史的詮釋和重構,著力揭示其背后的現(xiàn)實關懷、思想意圖,分析他們怎樣用“新知”闡釋“舊學”、依“舊學”吸收“新知”,從而實現(xiàn)了中國學術的現(xiàn)代轉型。

作者簡介
  女,1987年入蘭州大學歷史系讀本科,1997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史學所,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97年起供職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至今,現(xiàn)為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和教學領域是中國史學史、中國思想文化史、史學理論。

目錄:
  各章 內容提要
  自序
  導論中國學術思想史研究與“傳統(tǒng)”的創(chuàng)造
  一 “傳統(tǒng)”對于我們意味著什么?
  二 平視“五四”與“晚清”
  三 思想史研究和超越五四的中國新文化
  第一章 梁啟超的“學術”觀念及其儒學性格
  一 晚清今文經(jīng)學對儒家“大學”之道的回歸
  二 學術、人才、風俗與政治
  三 “科學之上不可不更有身心之學以為之原”
  四 “治國學的兩條大路”
  五 結語
  第二章 “事上磨煉”的“新道學”
  ——五四后梁啟超對儒學與儒學史的重構及其思想意圖
  一 引言
  二 “日損之道”與“日益之學”
  三 梁啟超的“新文化運動”方案
  四 孔學本意:一個人文主義者的宗教
  五 回到“晚明”去
  六 從戴震、顏李到陽明學
  七 余論
  第三章 “新史學”之“新”義
  ——梁啟超“人群進化之因果”觀中的佛、儒思想因素
  一 以“佛之說因果”明“人群進化之因果”
  二 “人類將來之進化當由何途?當以何為歸宿?”
  三 “回心”之變與“適時”之變
  四 “因果之義,晰言之當云因緣果報”
  五 結語
  第四章 “齊物”世界中的“學術”“道德”“風俗”與“政治”
  一 從章 太炎為魏晉士風翻案說起
  二 “學術”以“真理”為歸趣
  三 “學術”與“成德”
  四 不以“真諦”壞“俗諦”
  五 “分異政俗,無令干位”
  六 結語:“齊物”的世界
  第五章 章 太炎“六經(jīng)皆史”說本旨、意涵及其變化考論(上)
  ——以《春秋》學三變?yōu)橹行?br/>  ——引論
  二 《春秋》“義經(jīng)而體史”
  三 孔子誠不制“禮”
  四 “疑古”思潮及其對《春秋》《左傳》的科學研究
  五 孔子的“史識”
  六 小結:“六經(jīng)”是孔子“良史之學”
  第六章 章 太炎“六經(jīng)皆史”說本旨、意涵及其變化考論(下)
  ——兼論章 太炎“經(jīng)學”觀念及其變化
  一 《周易》中的“歷史哲學”
  二 孔子“刪詩之志”
  三 孔子“序《書傳》”
  四 孔子“立于《禮》”
  五 取消“經(jīng)學”的“經(jīng)學”觀念
  六 “六經(jīng)皆史,微有語病”
  七 總論
  第七章 胡適的“幽靈”
  ——胡適研究與20世紀80、90年代以來的思想動態(tài)
  一 五四啟蒙運動的“急先鋒”
  二 現(xiàn)代中國自由主義的“先知”
  三 從“啟蒙先師”到“中國文藝復興之父”
  四 “反思現(xiàn)代性”境域中的胡適
  五 余論:如何超越胡適式“自由主義”及其
  對傳統(tǒng)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
  第八章 “具體而微的哥白尼革命”
  ——胡適對中國學術思想傳統(tǒng)的“再造”
  一引言
  二 人本主義和理智主義的“中國根底”
  三 宋代新儒學的“主內派”和“主外派”
  四 清代的“新經(jīng)學”與“新理學”
  五 從“中國哲學史”到“中古思想史”
  六 以“中年的見解”重寫“中國古代思想史”
  七 超越胡適式“對傳統(tǒng)的創(chuàng)造性轉換”
  附錄一 傅斯年的“中國大歷史”
  附錄二 20世紀80、90年代以來“中國文化”意識的變遷與分歧
  一 20世紀80年代的文化批判:中國現(xiàn)代文化“主體”的
  挺立與空心化
  二 20世紀90年代初的文化保守心態(tài)
  三 市場化時代的文化價值危機
  四 “中國現(xiàn)代性”與“中國文化”
  五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文化認同
  六 我們是否有能力重提20世紀80年代的關切
  ——中國現(xiàn)代文化形態(tài)及其主體的重建?
  參考文獻





上一本:中共“一大”的歷史空間 下一本:地方商紳、國家政權與近代潮汕社會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創(chuàng)造『傳統(tǒng)』的作者是江湄,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