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聽雨樓隨筆


作者:高伯雨     整理日期:2017-02-16 20:54:08


  很難簡單概括高伯雨先生的寫作。牛津大學出版社在高伯雨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之際,分十卷每卷近四百頁隆重出版高伯雨系列,實是香港文化出版的一件大事。
  高先生留學英倫有年,遊學東洋日本,上海北京。一九三二年開始在香港寫作,編雜誌編書翻譯談?wù)乒,一直到一九九二年,六十多年流傳於世的文字有?shù)千萬字,堪稱香港最多產(chǎn)的作家之一,更被譽為廣東香港最淵博的掌故家。
  高先生為文如其為學,為學如其為人。其為人,溫而毅,直而婉;不信不言,不果不行;其文其學,博而不雜,精而不執(zhí);深而不刻,淺而不;大而不無當,泛而不無歸。
  高先生寫隨筆,以廣泛的興趣見稱,上知天文,下識地理,旁及巫醫(yī)星相。於學無所不窺;從政治、經(jīng)濟、社會、教育以及各部門的文學,甚至金石書畫,他都有濃厚的興趣。文字深入淺出,雅俗共賞。
  著名掌故家瞿兌之:「在中國的史書中,往往只看見興亡大事的記載,或者官式的表面記錄,而當時人們實際上是怎樣活動的,只有從其他的來源中才能體會到。這就使得從事掌故學的人要負起相當重的責任了。我翻閱高先生的聽雨樓隨筆,覺得字字精采,至今不厭重讀。」
  羅孚先生更認為:「高伯雨對晚清及民國史事掌故甚熟,在南天不作第二人想。」
  盧瑋鑾:「高先生筆下的香港社會文史掌故,特別是講他家族在南北行發(fā)展的故事,幾十年與無數(shù)留港文化人的交往,這都是難得而應(yīng)保留香港歷史。」 作者簡介
  高伯雨 (1906–1992)名秉蔭,又名貞白,筆名高適、林熙、溫大雅、秦仲龢等逾十個。祖父楚香、父親舜琴經(jīng)營名號元發(fā)行、元章盛、元得利等南北行生意。家底豐厚,高伯雨不愁衣食,跟名家習書畫、學篆刻,遊學英國。在上海與唐雲(yún)笙(唐大郎)、王辛笛等往來,開始從事寫作。編過報紙副刊,五十年代開始為報紙寫專欄「望海樓雜筆」「聽雨樓隨筆」「適廬隨筆」「彊廬瑣記」,一寫就是五十多年。譯寫有《英使謁見乾隆記實》《紫禁城的黃昏》一九六六年三月,創(chuàng)辦《大華》半月刊,一九六八年停刊後,一九七○年一月復(fù)刊為月刊,並印行黃秋岳遺著《花隨人聖酓摭憶》補篇、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等書。

目錄:
  1 王樹柟祝張學良壽
  11 梁啟超求勳位
  18 李滋然與康有為
  27 釣魚臺島屬盛宣懷?
  43 慈禧醫(yī)病紀實
  60 袁世凱求醫(yī)記
  83 清代三元
  98 光緒壬午鄉(xiāng)榜名人點將錄
  138 張大千兄弟與曾魯南
  151 齊白石早年人物畫
  160 曾習經(jīng)與夏孫桐
  170 李鴻章手下兩個紅買辦
  203 廣東的民間自衛(wèi)實力
  221 從《官場現(xiàn)形記》談東鄉(xiāng)屠殺案
  237 郭嵩燾畫像糾紛
  257 果爾敏及其詩集《洗俗齋詩草》
  270 《紫禁城的黃昏》的版本
  276 新歲憶舊
  285 談曼谷六塊大石碑
  297 七葉剪報
  302 從元發(fā)行盛衰看南北行
  320 後記





上一本:歷代日記叢鈔 下一本:百年張家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聽雨樓隨筆的作者是高伯雨,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