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到1949年,正是中國社會最動蕩的時期,恰此期間,內山完造居于動蕩中心的上海。作為魯迅先生的摯友,他得以有機會接觸影響那個時代、甚至影響中國社會進程的風云人物。一個出身日本底層的小人物,在那場戰(zhàn)爭前后,他身邊的日本平民、居于中國的日本人是怎樣的狀態(tài)與心態(tài)?在他與那些風云人物的接觸中,又有著哪些史書記錄之外的有趣細節(jié)?對于內山完造,魯迅先生說其“廿年居上海,每日見中華”,故他的平民視角看中國、看日本、看大事件和大人物,頗具看點。作為一個永久的文化符號,無論內山完造,還是內山書店,都不應該被忘記。
作者簡介 內山完造(1885—1959),日本崗山人,小學四年時輟學,而后做過學徒、店員,于1913年來中國上海,1917年在上海創(chuàng)立內山書店。1927年魯迅第一次光顧內山書店,兩人的友誼從此開始,內山完造及他的書店也因此而被載入中國文學史冊。抗戰(zhàn)結束后,內山完造回日本,1959年9月,內山完造來中國訪問,因病逝世于北京,按其遺愿,他的一半骨灰葬于上海萬國公墓。著有《活中國的姿態(tài)》、《花甲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