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安源


作者:裴宜理(ElizabethJ.Perry)     整理日期:2017-02-16 20:22:33


  我們該如何詮釋中國共產黨出人意料的革命軌跡?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走上與俄國模式大相逕庭的道路?裴宜理教授認為,箇中原因在於中國共產黨從革命起義到奪取政權及之後的各階段中創(chuàng)新地發(fā)展和部署文化資源。毛澤東、他的同志們以及其繼任者通過精巧地運用「文化置位」和「文化操控」建立其獨有的政治形態(tài),使人們逐漸接受那曾經陌生的共產主義體系,成為熟悉的「中國特點」。在革命初期,毛澤東和黨的早期領導人曾在安源煤礦發(fā)動過一次影響深遠的工人運動,裴宜理教授以此地為案例進行分析。安源曾被認為是「中國的小莫斯科」,其所象徵的獨特的中國革命傳統逐漸成為中國語境下「政治正確」的試金石。在當代中國學界為尋求嶄新的政治前景而就其過往的革命歷史進行爭論時,裴宜理教授對充滿爭議的中國革命傳統之意涵進行了深入分析。
  「本書帶有裴宜理明顯的個人風格:優(yōu)雅而清晰的文筆、充足又前所未聞的原始資料、對於基層政治參與者人性細節(jié)的充分描述等。這些特點不僅使本書的敘事引人入勝,而且也對主題提供了清晰有效的分析。裴宜理對安源的觀點原創(chuàng)而新穎,就這一地區(qū)對革命所作的持續(xù)貢獻進行分析,使之成為一個令人信服的案例分析!
  ──周錫瑞 (Joseph W. Esherick),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著有Ancestral Leaves: A Family Journey through Chinese History
  「裴宜理從中國共產主義革命的源頭,探討安源工人運動的歷史,揭示1920年代毛澤東、李立三和劉少奇三位共產黨員如何利用文化資源在安源煤礦發(fā)動一次影響深遠的工人運動,並詳述1949年革命勝利以後,當權者如何扭曲和操弄安源工人運動的歷史,藉以築造和淨化革命傳統,更討論改革開放以後,官方和民間如何透過各種文化媒介如美術、電影、小說、學術和紅色旅遊等來回憶、重現或挪用安源的革命過往。作者相信中國的未來將取決於如何發(fā)掘、認識和掌握中國共產主義革命的傳統,她在安源革命傳統的溯源和發(fā)掘上開創(chuàng)了一個學習典範!
  ──陳永發(fā),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
  「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轉去挖掘查找毛澤東時代中國失敗的各種原因的時候,裴宜理教授的這本書可謂獨樹一幟。作者不僅直截了當地追問那些只著眼於批判的學者,而且致力於重建當年特定的歷史場景,並用同情的眼光來了解那段歷史形成的複雜原因,以求回答那些有關中共歷史成敗的令人困擾的問題。比如,如果毛澤東等人向來偏激且無情,那麼他們當年在幾乎不掌握任何國家機器的條件下,又如何能夠影響數百萬計的底層民眾,使之信服並願為他們的革命事業(yè)而犧牲呢。」
  ──楊奎松,中共黨史研究專家,華東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作者簡介
  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哈佛大學亨利?羅佐夫斯基政治學講席教授、哈佛燕京學社社長。
  閻小駿,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





上一本:近代中國史料叢刊 下一本:能靜居日記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安源的作者是裴宜理(ElizabethJ.Perry),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