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人為主”,有意召回近幾十年史學中逐漸隱去的具體的“人”,使人與事更緊密地結合,就人論事,就事說理,在立說者和接受者的辯難和互動中,展現(xiàn)思想者怎樣思想,以及特定思想觀念的發(fā)展過程。全書涉及的多為菁英讀書人,但也包括相對邊緣的“知識青年”。
作者簡介 羅志田,四川大學歷史系77級畢業(y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任四川大學、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近著有《國家與學術:清季民初關于國學的思想論爭》、《裂變中的傳承:20世紀前期的文化與學術》、《再造文明的嘗試:胡適傳》、《激變時代的文化與政治》、《昨天的與世界的:從文化到人物》等。
目錄: 錄 自序 天下與世界:清末士人關于人類社會認知的轉變——側重梁啟超的觀念 1.天下、中國與世界 2.厘清中國在世界中的位置 3.余論 理想與現(xiàn)實:清季民初世界主義與民族主義的關聯(lián)互動 1.外在的“世界” 2.梁啟超在世界與中國之間的徘徊 3.民族主義興起而世界主義余波不衰 4.“跳進世界流去” 5.中國人與世界人 6.余論 士變:20世紀上半葉中國讀書人的革命情懷 1.引言 2.革命的時代 3.面向未來的廣義大革命 4.革命者互相革命 5.仍要“繼續(xù)革命” 6.余論 對共和體制的失望:梁濟之死 1.有計劃的死:梁濟的憂慮和民初世風 2.社會反響:菁英忽視而民眾緬懷 斯文關天意:1932年清華大學入學考試的對對子風波 1.語境:國難與國性 2.本事:對對子引發(fā)的詰難 3.出題者的答辯及其旨趣 4.余論 無名之輩改寫歷史:1932年清華大學入學考試的作文題爭議 1.大學考試成為社會性表述 2.作文題遭遇揭示的時代思想 章太炎、劉師培與清代學術史研究 1.以三百年論學術 2.道成“新學”與清代學術 3.人物取舍與經史視角 陳寅恪的“不古不今之學” 1.“不古不今之學”的既存解釋 2.“不古不今”的古典與今典 3.中西體用與“成同”、“同光” 4.法后王而不道久遠之事 5.結語 事不孤起,必有其鄰:蒙文通先生與思想史的社會視角 1.內篇:時代精神和學脈淵源 2.外篇:前后左右則史無定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