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國古代物質(zhì)文化》之后,《從歷史中醒來》是古文物學(xué)家孫機先生又一部重要著作。作者強調(diào),從歷史、科學(xué)、藝術(shù)三重價值,全面整體地解釋和重新發(fā)現(xiàn)那些不可再生的古文物。動物、飲食、武備、科技、佛教藝術(shù),乃至雜項,一器一物,揭示起源與演變,既有宏觀的鳥瞰,更有細(xì)節(jié)的發(fā)明。復(fù)原歲月侵蝕下消逝了的歷史場景,幫助讀者通曉中國古代物質(zhì)文化常識。在作者筆下,文物不因歲月流逝而消退美之閃光。 本書簡介: 文物學(xué)家、考古學(xué)家孫機敘談古代文物,喚醒沉睡在博物館中的千年古物,為讀者搭建了一座通往古代的橋梁,引領(lǐng)我們走進(jìn)活的古史。作者在文物研究、鑒定方面造詣深湛,擅長運用文物與文獻(xiàn)相互契合的方式和曉暢的文筆,一器一物,揭示起源與演變,解析特殊技藝的妙諦。既有宏觀的鳥瞰,更有細(xì)節(jié)的發(fā)明。舉凡歷史時期的動物、飲食、武備、科技、佛教藝術(shù),乃至雜項等中國古文物,一一復(fù)原歲月侵蝕下模糊乃至消逝了的歷史場景,幫助讀者通曉中國古代物質(zhì)文化常識。本書以饒有興味的專題立篇,考證得出的結(jié)論固然令人信服,剴切從容、剖肌析理的過程,也同樣引人入勝。雍容平易之文,而時挾攻堅折銳之風(fēng)。書中200余幅線圖,皆出自作者手繪,嚴(yán)整精細(xì),畫面生動,圖文相輔,涉筆成趣。 作者簡介: 孫機,1929年生,山東青島人。我國文物學(xué)家、考古學(xué)家。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學(xué)術(shù)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獲全國美協(xié)授予的“卓有成就的美術(shù)史論家”獎。著有《漢代物質(zhì)文化資料圖說》《中國古輿服論叢》《仰觀集》《中國古代物質(zhì)文化》等。 目錄: 1鷙鳥、神面與少昊…………1 2三足烏…………16 3古文物中所見之犀牛…………21 4古文物中所見之貘…………32 5麒麟與長頸鹿…………38 6獵豹…………45 7金絲猴…………54 8歷史上的唐三彩駿馬…………63 9關(guān)于“黔驢”…………74 10豆腐問題…………78 11釋“清白各異樽”…………86 12中國之谷物酒與蒸餾酒的起源…………91 13中國古代的葡萄與葡萄酒…………99 14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103 15商周的“弓形器”…………1181鷙鳥、神面與少昊…………12三足烏…………163古文物中所見之犀牛…………214古文物中所見之貘…………325麒麟與長頸鹿…………386獵豹…………457金絲猴…………548歷史上的唐三彩駿馬…………639關(guān)于“黔驢”…………7410豆腐問題…………7811釋“清白各異樽”…………8612中國之谷物酒與蒸餾酒的起源…………9113中國古代的葡萄與葡萄酒…………9914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10315商周的“弓形器”…………11816車戰(zhàn)沒落的原因…………13217玉具劍與璏式佩劍法…………13818禽獸紋刀環(huán)…………1612從歷史中醒來19鼓與鉦…………17020說閬中之巴…………17621床弩考略…………18222古代城防二題…………18923中國古代的平木工具…………20024托克托日晷…………21325漢代黃鐘律管與量制的關(guān)系…………22426焦作窖藏出土的桿秤…………22927記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所藏青銅鼓座…………23928中國梵鐘…………24329佛像的火焰肩與火焰背光…………25730中國早期高層佛塔造型之淵源…………27131中國早期單層佛塔建筑中的粟特因素…………28532漢代的跳丸飛劍…………29533魏晉時代的“嘯”…………30034金明池上的龍舟和水戲…………30535江陵鳳凰山漢墓簡文中的“大柙”…………31536“溫明”與“秘器”…………32237“明火”與“明燭”…………33138水禽銜魚燈…………34639絞胎器與癭器…………35240諸葛亮拿的是“羽扇”嗎?…………35841三子釵與九子鈴…………36542鸚鵡杯與力士鐺…………37143刺鵝錐…………37644鎮(zhèn)…………38145中國早期的眼鏡…………39246談?wù)勊^“香妃畫像”…………39747溝通古文物研究與社會生活史研究的一次實踐…………403——評《古詩文名物新證》48固原北魏漆棺畫…………40949“穆天子會見西王母”畫像石質(zhì)疑…………42350關(guān)于一支“‘唐’鏤牙尺”…………431跋…………揚之水444收在這部書里的不少文章就是當(dāng)年在博物館里看展時我所聆聽的教示。遇安師的講話總是極有感染力,一旦落墨,更是從無絲毫茍且,筆力雄健,辭旨精朗,風(fēng)致靜深,是一貫的風(fēng)格,卻又以它的淵博與厚實,耐得反復(fù)溫習(xí)。***這里的很多篇章都不是新作,但依然開卷如新,不僅研究方法沒有過時,討論的問題又何曾過時,比如寫于二十年前的《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一文,對于今天熱衷把“茶道”一詞強加于中國茶文化的人們來說,實在要認(rèn)真讀幾遍才好。《玉具劍與璏式佩劍法》、《刺鵝錐》、《水禽銜魚釭燈》都早已成為經(jīng)典,廣為學(xué)界采用。《中國梵鐘》則是同類題目的奠基之作,至今顯示著它厚重的分量!豆淘蔽浩峁桩嫛纷钍“讀圖”的范本,于是我們知道,文獻(xiàn)與圖像的互證,最終揭明的不僅僅是一事一物的性質(zhì)與名稱,而是它的背后吾人所力求把握的歷史事件。——(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文學(xué)所研究員,從事古名物研究)揚之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