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二十二史札記》,清代趙翼著,三十六卷,補(bǔ)遺一卷,總計(jì)條目約六百余條,內(nèi)容以研究歷代正史為主,其中涉及《舊唐書》及《舊五代史》,雖書言二十二史,但實(shí)涉及二十四部正史,書中對(duì)各朝歷史的編撰得失作了系統(tǒng)的論述,考辨訂正了重要史實(shí)。本書與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并稱清代三大史學(xué)名著。 目錄: 卷一史記漢書卷二史記漢書卷三史記漢書卷四后漢書卷五后漢書卷六三國志卷七三國志卷八晉書卷九宋梁陳書卷十宋梁陳書并南史卷十二宋梁陳書并南史卷十三魏周隋書并北史卷十四魏周隋書并北史卷十五魏周隋書并北史卷十六新舊唐書卷十七新舊唐書卷十八新舊唐書卷十九新舊唐書卷二十新舊唐書卷二十一五代史卷二十二五代史卷二十三宋遼金史卷二十四宋史卷二十五宋史卷二十六宋史卷二十七遼史金史卷二十八金史卷二十九元史卷三十元史卷三十一明史卷三十二明史卷三十三明史卷三十四明史卷三十五明史卷三十六明史廿二史劄記補(bǔ)遺校廿二史札記卷一 司馬遷作史年歲 司馬遷《報(bào)任安書》謂“身遭腐刑而隱忍茍活者,恐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論者遂謂遷遭李陵之禍,始發(fā)憤作《史記》,而不知非也。其《自序》謂父談臨卒,屬遷論著列代之史。父卒三歲,遷為太史令,即納石室金匱之書。為太史令五年,當(dāng)太初元年,改正朔,正值孔子《春秋》后五百年之期,于是論次其文。會(huì)草創(chuàng)未就而遭李陵之禍,惜其不成,是以就刑而無怨。是遷為太史令即編纂史事。五年為太初元年,則初為太史令時(shí),乃元封二年也。元封二年至天漢二年遭李陵之禍,已十年。又《報(bào)任安書》內(nèi)謂“安抱不測之罪,將迫季冬,恐卒然不諱,則仆之意終不得達(dá),故略陳之”。安所抱不測之罪,緣戾太子以巫蠱事斬江充,使安發(fā)兵助戰(zhàn),安受其節(jié)而不發(fā)兵,武帝聞之以為懷二心,故詔棄市。此書正安坐罪將死之時(shí),則征和二年間事也。自天漢二年至征和二年,又閱八年。統(tǒng)計(jì)遷作《史記》,前后共十八年。況安死后,遷尚未亡,必更有刪訂改削之功,蓋書之成,凡二十余年也。其《自序》末謂“自黃帝以來至太初而訖”,乃指所述歷代之事止于太初,非謂作史歲月至太初而訖也。 李延壽作《南》、《北史》凡十七年,歐陽修、宋子京修《新唐書》亦十七年,司馬溫公作《資治通鑒》凡十九年,遷作史之歲月更有過之。合班固作史之歲月并觀之,可知編訂史事未可聊爾命筆矣。元末修《宋》、《遼》、《金》三史不過三年,明初修《元史》,兩次設(shè)局不過一年,毋怪乎草率荒謬,為史家最劣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