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家批判》影響深遠,“近代歷史學之父”蘭克的作品中繞不開的一部。德國當代著名歷史學家耶爾恩·呂森與斯特凡·約爾丹兩位教授親自撰寫了數(shù)萬字的精彩導言,講解蘭克的生平與學術。 本書簡介: 《近代史家批判》為“近代歷史學之父”蘭克的代表作。在書中,蘭克系統(tǒng)批判了自圭恰爾迪尼和馬基雅維利以降歐洲諸國的史家和史著,對有關近代歷史的著作的性質(zhì)和價值進行了認真細致的鑒定。在此基礎上,全面展示了運用和辨別史料、開展歷史研究的方法。 本書為三卷本“蘭克史學文選”第二部,原為《羅曼與日耳曼諸民族史(1494—1514)》副卷,但在出版后,實際上成為蘭克的著述中影響**的一部。甚至有評論家稱:“對現(xiàn)代歷史學家的批判所做的貢獻,是蘭克先生的工作中*杰出的部分。”無論是理解蘭克的學說,還是研究建基于他之上的西方近代歷史學的濫觴及流變,本書都是一本繞不開的名著。 “歷史的觀念譯叢”叢書主編耶爾恩·呂森教授和斯特凡·約爾丹教授為中譯本撰寫了長篇導言,系統(tǒng)評述蘭克生平及其學術思想,為讀者了解蘭克提供了方便。 作者簡介: 利奧波德·馮·蘭克(LeopoldvonRanke,1795-1886),德國歷史學家。他出生于一個虔誠信仰基督教的中產(chǎn)階級家庭,大學時代由神學研究轉入古典研究,師從著名古典學家、語文學家哥特弗里德·赫爾曼和克里斯蒂安·貝克,獲萊比錫大學博士學位。處女作《羅曼與日耳曼諸民族史(1494—1514)》出版后,蘭克一舉成名,受聘為柏林大學歷史學副教授,后因卓越的歷史研究成就,相繼獲得柏林科學院院士、普魯士國家歷史學家、普魯士國務委員會委員、普魯士樞密顧問等榮譽職位,并受封貴族。 在長壽的一生中,蘭克治史范圍廣闊,完成了數(shù)量驚人的歷史著作,僅其在生前親手編訂的全集,就有54卷之巨。他提倡歷史研究的“客觀性”理想,首創(chuàng)學術專題研討班制度,對現(xiàn)代歷史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世界性的影響,被公認為“近代歷史學之父”。 目錄: “歷史的觀念譯叢”總序 編者導言(耶爾恩·呂森斯特凡·約爾丹) **版前言 **部分關于圭恰爾迪尼、比奧凱、馬里亞納、富格爾、施萊丹和喬維奧 **章圭恰爾迪尼著《意大利史》 第二章弗朗索瓦·比奧凱(又稱貝爾卡利烏斯) 第三章馬里亞納 第四章《奧地利大公世家的榮譽見證》 第五章施萊丹 第六章喬維奧(保盧斯·約維斯) 目錄: “歷史的觀念譯叢”總序 編者導言(耶爾恩·呂森斯特凡·約爾丹) **版前言 **部分關于圭恰爾迪尼、比奧凱、馬里亞納、富格爾、施萊丹和喬維奧 **章圭恰爾迪尼著《意大利史》 第二章弗朗索瓦·比奧凱(又稱貝爾卡利烏斯) 第三章馬里亞納 第四章《奧地利大公世家的榮譽見證》 第五章施萊丹 第六章喬維奧(保盧斯·約維斯) 第二部分關于意大利各國的歷史編纂者或這一時期的諸多事件 **章佛羅倫薩人 第二章威尼斯人 第三章米蘭人 第四章那不勒斯人和西西里人 第五章教廷人士 第三部分西班牙人 **章關于西班牙用拉丁文寫作的歷史編纂者 第二章關于西班牙用西班牙文寫作的歷史編纂者 第四部分德意志人 **章沙德訥 第二章皮爾克海默爾 第三章格伯勒 第四章科西尼烏斯 第五章《白色國王》 第六章關于卡爾五世時期 第五部分法蘭西人 **章舊風格的編年史 第二章宮廷史家 第三章巴雅爾和特莫勒的傳記 第四章費勒紐夫和弗朗熱的回憶錄 第五章一般性質(zhì)的回憶錄 第六章歷史學家 結語關于還需要做的事情 新版(第二版)附注 附錄關于馬基雅維利 **章《提托·李維〈羅馬史〉前十書評注》 第二章《戰(zhàn)爭藝術七書》 第三章《君主論》 譯后記(孫立新)前言**版前言 寫作本書,我有三個意圖:其一是為我在論述羅曼人和日耳曼人歷史時所采取的運用史料的方式和方法進行辯護;其二是告訴那些想要全面了解近代歷史開端的人,從哪些書中可以找到他們所需要的東西,從哪些書中找不到;第三個,也是*主要的、純粹學術性的意圖,就是盡我所能,為近代歷史搜集一些未摻假的資料,對現(xiàn)存有關近代歷史的較早著作的性質(zhì)和價值做認真細致的鑒定。 **版前言 寫作本書,我有三個意圖:其一是為我在論述羅曼人和日耳曼人歷史時所采取的運用史料的方式和方法進行辯護;其二是告訴那些想要全面了解近代歷史開端的人,從哪些書中可以找到他們所需要的東西,從哪些書中找不到;第三個,也是*主要的、純粹學術性的意圖,就是盡我所能,為近代歷史搜集一些未摻假的資料,對現(xiàn)存有關近代歷史的較早著作的性質(zhì)和價值做認真細致的鑒定。 正如一個魯莽之人不自量力地闖入一個龐大的古物儲存室那樣——其中既有真實的、美不勝收的和光彩奪目的東西,也有虛假的、令人厭惡的和平淡無奇的東西,它們出自不同民族和時代,毫無次序地胡亂堆積在一起,一個初涉近代歷史各色文物的人也一定會被它們搞得眼花繚亂,不知所從。它們以千百種聲音向我們訴說;它們顯示出極其不同的性質(zhì);它們色彩斑斕,絢麗動人。有些人莊重地走過來;他們想要描述,并且自認為他們選擇的道路就是古代人走過的道路。另一些人卻想從過去的經(jīng)歷當中引申出指導未來行動的學說。還有許多人企圖辯護或者控告。也有不少人出于較深層次的原因,出于熱情和愛好,致力于推動事態(tài)的發(fā)展。只有個別人僅以記錄轉述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件為宗旨;搜集情報、撰寫報告的目擊者就屬于這一類人。當事人慷慨陳詞,或偽造或真實的證明文書汗牛充棟、不計其數(shù)。 首先需要提問的是,在這么多人當中,究竟誰*了解真情實況,我們可以從哪些人那里獲得實實在在的教益。正如前面已經(jīng)說明的那樣,聯(lián)系近代歷史的開端,也聯(lián)系同時代或接近該時代的作家,在一定程度上將這一點搞清楚,就是寫作本書的*主要目的。但要實現(xiàn)這一意圖,必須對考察范圍加以限制,巨細靡遺、面面俱到,既不可能也非我所愿。下列論述大體分為這樣幾個步驟。 首先要談的是那些看上去既博學又著名的歷史編纂者。對于后來出現(xiàn)的所有論述近代歷史之開端的著作來說,圭恰爾迪尼無疑是一位奠基者,因此之故,他自然享有優(yōu)先權。比奧凱緊跟其后;在西斯蒙第著《意大利史》第104章中,有27處以比奧凱為依據(jù),第105章中則不少于27處。而在所有西班牙史家當中,馬里亞納在比利牛斯山這邊名氣**,影響*廣泛;他是第三位待論者。在這三位史家之后,還有富格爾、施萊丹和約維斯等人,這樣,在**部分中,將要受到評論的總共有兩位意大利人、兩位德意志人、一位法蘭西人和一位西班牙人。 這些人的民族和國家都是其所在時代重大事件*積極的參與者。屬于這些民族和國家的還有其他一些作家,對于他們,我也將依序逐一評論。在以下四個部分中,論述的對象首先是意大利人,繼以西班牙人、德意志人和法蘭西人。評語有多有少,因人而異。有的時候必須將不重要的和比較重要的相提并論。對于個別人,我實在沒什么話好講,寧愿避而不談。另有一些人,特別是三位英國作家,我本人也不甚了解,因為我缺乏同時代編年史的比較,這樣一來,我就無法讓那些在讀完上述各部分之后還想獲得更多知識的讀者如愿了。 馬基雅維利并非嚴格意義上的歷史學家,但是他從他所處的時代傳遞出了非常重要的消息,也表達了一些產(chǎn)生于這個時代深處并且對這個時代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的觀點,因此,他至少是不應該被忽略的。對于他,我將在附錄中加以專門討論。 不過,這樣一來,本書勢必成為若干碎塊的拼湊了。人們雖然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不少思想,例如關于歷史編纂學之發(fā)展的思想,關于民族差別的思想,關于各個作家一致認同的原則的思想,等等。這些思想或許使本書保持了一種統(tǒng)一性;但是,倘若在研究尚不充分的情況下就奢談占主導地位的思想,會誤導讀者,也十分危險。只要出過一次錯,就會接二連三地出錯。即便是真理,也會因為從屬于一個錯誤而變成謬誤。 如上所述,讀者無法自本書獲得某種面面俱到的知識。盡管如此,本書還是講出了一些先前從未被講過的話。筆者恭候明智聰慧之人的反駁或者贊同。 1824年10月 寫于奧得河畔法蘭克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