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陳舜臣十八史略:興亡無常


作者:陳舜臣,廖為智      整理日期:2016-01-09 15:15:53

歷史作家史杰鵬、姜鵬、梅毅、蒙曼、袁騰飛聯(lián)袂推薦!
  陳舜臣為日本歷史小說一代大師,在歷史寫作上卓有成就。國內(nèi)知名歷史作家史杰鵬、姜鵬、梅毅、蒙曼、袁騰飛讀后都覺得其作品堪稱經(jīng)典,值得一讀再讀,因而隆重地推薦給國內(nèi)讀者。日本人*愛看的中國歷史讀本。
  陳舜臣以推理小說成名,轉(zhuǎn)向歷史小說寫作后更成就其暢銷神話!缎≌f十八史略》首先在周刊連載,1977年推出全六卷,短時間內(nèi)銷量便超出一百萬冊。之后,又改版為十二卷,一再再版,直到2006年還有新版本出版,成為在日本長銷不衰的中國歷史作品!皻v史+推理”成就日本歷史小說大師陳舜臣代表作品
  陳舜臣認為歷史小說多半就是作者依據(jù)史料的推理和虛構的混血兒,歷史時代要靠資料及其他來把握,而把握的方法終歸不外乎推理。嚴謹?shù)臍v史觀,讓內(nèi)容扎實可信。推理寫作的功底,則讓細節(jié)豐滿可觀。“歷史+推理”正是《陳舜臣十八史略》的獨特魅力所在。
  旅日學者李長聲評價陳舜臣的歷史小說:有意識地把歷史題材與推理手法結合起來,既是歷史小說,又是推理小說,具有兩種可讀性!妒耸仿浴窞樗文┰踉戎,采擷正史、《資治通鑒》等史書,是簡明地敘述中國歷史的初學者啟蒙書。至明代大為暢行,更東傳日本,并且在日本產(chǎn)生了長久的、特殊的影響。
  陳舜臣所著的《小說十八史略》,將從上古到宋滅亡之間的歷史小說化。盡管與曾先之的著作無直接關聯(lián),但是在將歷史用簡明通俗的方式介紹給大眾讀者這點上,則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部作品首先在周刊連載,1977年出書,全六卷的銷售量,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便超出一百萬冊。之后,又改版為十二卷,也一再再版,直到2006年還有新的版本出版,成為在日本長銷不衰的中國歷史作品。
  《陳舜臣十八史略:興亡無!窞椤蛾愃闯际耸仿浴废盗械牡谌,講述魏晉南北朝這段時期重要的歷史人物和事件。貫穿本書的主題是漫長亂世的興亡無常。承接上一本情節(jié)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開始,魏晉南北朝的亂世就此展開。作者筆下的人物,有與傳統(tǒng)形象不同之的精彩之處。董卓除了殘暴之外,也有幻術增兵的智謀和另立獻帝的政治直覺;孔明政治才能高超,但是在蜀國國力疲弱的情形下,也只能用將自己神化的方式來凝聚蜀國的人心和戰(zhàn)力;司馬懿與孔明確實棋逢對手,但是其后期的示弱與謹慎是為了更好的隱藏和保全自己的野心;有著“統(tǒng)一天下以安萬民”的理想和民族寬容心的苻堅卻在淝水不可思議地潰敗;對北魏的漢化傾盡全力的崔浩,可謂死于自己推行成功的漢化之下……亂世的人性、欲望、血腥、權謀,盡在本書興亡無常之中。
  作者簡介:
  陳舜臣,1924年生于日本神戶,祖籍中國臺灣,大阪外國語學校印度語學科畢業(yè)。1961年以小說《枯草之根》榮獲日本第七屆江戶川亂步獎一舉成名。1968年以《青玉獅子香爐》獲得代表日本大眾文學最高榮譽的直木獎。此后開始轉(zhuǎn)向歷史小說和隨筆創(chuàng)作,先后出版了《小說十八史略》、《甲午戰(zhàn)爭》、《太平天國》、《秦始皇》、《成吉思汗一族》、《鴉片戰(zhàn)爭》、《諸葛孔明》、《中國歷史風云錄》、《茶事遍路》、《西域余聞》、《日本人與中國人》等,以其博學多識和豐富的想象,贏得廣泛贊譽,收獲眾多獎項,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歷史小說大師。
  目錄:
  ○一黃巾軍起
  ○二黃巾軍不死
  ○三八校尉
  ○四皇帝一死
  ○五殺盡宦官
  ○六幻術增兵
  ○七勿須容情
  ○八命運之流箭
  ○九董卓斃命
  一○呂布發(fā)威
  一一偷襲
  一二復仇之鬼
  一三起內(nèi)訌
  一四天子東歸
  一五建安序幕○一 黃巾軍起
  ○二 黃巾軍不死
  ○三 八校尉
  ○四 皇帝一死
  ○五 殺盡宦官
  ○六 幻術增兵
  ○七 勿須容情
  ○八 命運之流箭
  ○九 董卓斃命
  一○ 呂布發(fā)威
  一一 偷襲
  一二 復仇之鬼
  一三 起內(nèi)訌
  一四 天子東歸
  一五 建安序幕
  一六 欲為皇帝
  一七 徐州攻防戰(zhàn)
  一八 二次敗走
  一九 呂布之死
  二○ 未完成的夢
  二一 官渡之戰(zhàn)
  二二 興亡無常
  二三 三顧之禮
  二四 曹軍南征
  二五 逃吧,劉備!
  二六 決斷時刻
  二七 赤壁一戰(zhàn)驚天地
  二八 赤壁戰(zhàn)后
  二九 領地被奪
  三○ 眾英雄退場
  三一 劉備含恨而逝
  三二 泣斬馬謖
  三三 天下三帝
  三四 丞相病倒
  三五 五丈原秋深
  三六 孔明死后
  三七 洛陽異變
  三八 隱藏野心
  三九 司馬一族奪權
  四○ 搖曳的統(tǒng)一
  四一 大亂序曲
  四二 搜獵美少年
  四三 斜陽照帝國
  四四 流浪千里一皇后
  四五 亡命王朝風雨飄搖
  四六 后趙興亡錄
  四七 不可思議的潰敗
  四八 江南風波惡
  四九 田園將蕪胡不歸
  五○ 暴君狂主
  五一 雄霸北方
  五二 邁向文明之路
  五三 長命皇帝登場
  五四 北朝分東西
  五五 文武之道不再
  五六 亡國之音魏晉南北朝,也許是中國最動蕩、最混亂甚至是最黑暗的時期,發(fā)生了許多滄桑分合的巨大歷史變遷,留下了無數(shù)令人扼腕嘆息的故事。同時,它又是歷史上一個最解放、個性最張揚的時代。在這個風起云涌的時代,鮮卑子,漢家兒,羌中杰,氐族雄,羯族豪,匈奴英,彎弓走馬,颯爽俊逸,玄言味永,飛鴻蕩天,真?zhèn)是精彩絕倫。
  歷史大家陳舜臣在歷史的細節(jié)和人性的解讀上,最見功力,讀之常令人拍案叫絕。
  ——歷史作家 梅毅(赫連勃勃大王)1
  “這個小鬼硬是要得!”
  董卓立刻有了這個想法。
  被人畏如猛獸的董卓,有一種野獸般的敏銳直覺。這個直覺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的。他認為“硬是要得”,不是純粹因為皇弟聰明而內(nèi)心佩服,而是認為這個人可以大加利用。
  陳留王劉協(xié)一點也不像一個小孩,把這次在宮中發(fā)生的事件說得有條不紊。
  感佩的不只是董卓,連群臣也由衷地露出佩服的表情。不似宦官或?qū)m女,廷臣過去絕少有機會和陳留王接觸。
  “聽說陳留王很聰明,卻沒想到聰明到這個程度……”群臣都如此想。
  日益中落的漢王朝,能否由這名少年挽回頹勢,重建往日雄風?——這好像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國家連連發(fā)生亂事,而萬人之上的皇帝雖年已十四,遇到事情時只會哭泣,根本欠缺作為統(tǒng)帥者的資格。
  正因為皇帝是個顢頇無能的少年,所以,陳留王的才華更加顯得耀眼。由于厄運連連,陳留王的辯才無疑更引發(fā)人們對他的信賴感,甚至視他如救主一般。
  董卓立即做了有利于自己的打算。
  廢掉庸愚皇帝,讓這位聰明伶俐的皇弟就帝位吧!廢立皇帝當然不是一件小事,自然會引起極大非議。
  ——暴逆董卓!
  因此聲討董卓的人,一定遍地皆是。他們團結起來進行討伐是意料之中的事。但,這個團結會真正穩(wěn)固嗎?
  為何反董卓團體不會穩(wěn)固?原因不外乎是,連最反對董卓的人內(nèi)心也贊成他所做的廢立皇帝之舉。
  ——陳留王才值得信賴!
  ——今皇未免太窩囊!
  目睹剛才情形的群臣,全都有了這樣的強烈印象。要是辦得到,他們自己也想廢今皇而新立陳留王為帝。表面上否定心中肯定的事情——這樣的人絕不可能產(chǎn)生極大的力量。
  董卓正有意進入洛陽,執(zhí)牛耳于天下。他當然能預期自己將會面對無數(shù)反對者。
  董卓此時致力的方向,在于擊潰反對者的結盟力量。為此,他使出的手段是——把被反對的事情換成不會引起反對者由衷憤慨的事情。
  這是一種幻術。
  董卓以他的野性嗅覺選擇了自己該走的路。
  孔明知道自己病重已是眾所周知之事。因此,“孔明死矣”這個消息,將不致使人懷疑,魏軍一定認為這正是粉碎蜀軍的絕佳機會,此刻自己周遭的幕僚群情嘩然就是最好的印證——孔明當然會預測到這一點。
  認為良機莫失的魏軍,一定會一反過去不受挑釁的姿態(tài),對蜀軍猛然發(fā)動全面性攻擊——
  越是這樣的時候,越可能中人圈套。何況這是孔明最愛用的策略。
  “說不定這是陷阱……”仲達道。
  聽到這句話時,幕僚頓時變得鴉雀無聲。
  有謀略之神稱謂的諸葛孔明,既然要死,絕不可能平白死去。他會利用最后一次機會,大大發(fā)揮自己的謀略,這是十分有可能的事情。聽到主帥司馬仲達說了這些話時,魏軍幕僚開始有了“陷阱”意識。
  “蜀軍確實可能設下陷阱,那現(xiàn)在我們該如何是好呢?”一名幕僚問道。
  “我們最好隨機應變,看看情形再說,多注意蜀軍動向。”仲達道。
  蜀軍這邊,由于失去孔明這一精神上的支柱,全軍正在一片哀嘆聲中。在這個狀態(tài)下,要打仗是不可能的事情。雖然孔明是否為真正的軍事天才,這一點還有不少疑問,但他的確已將自己的超人能力發(fā)揮到最上限了。
  ——作戰(zhàn)之神。
  孔明自知配不上這個稱謂,卻也不反對被人如此稱呼。為人謙虛的他,事關自己不拿手的戰(zhàn)爭問題,也就不否定渲染性的傳說。
  ——我們蜀國有智謀如神的大軍師諸葛孔明。
  孔明下意識地在蜀軍內(nèi)部培植了這樣的信仰。蜀軍由于有了這樣的信仰,才得以發(fā)揮實力以上的戰(zhàn)力。反過來說,一旦失去孔明,戰(zhàn)力將245244
  會降到實力以下甚至有戰(zhàn)意喪失殆盡的可能。
  司馬仲達白白地讓蜀國大軍逃逸而去。五丈原的人們稱此為:
  ——死諸葛嚇走生仲達。
  “若有人再說無禮的話,讓我聽到,就把人抓起來!
  秦朗如此報告時,仲達只說一句:
  “讓他們?nèi)フf吧!”
  死諸葛嚇走生仲達——實際上,使住民傳誦這句話的正是逃走的司馬仲達本人。
  被死人嚇走——這樣的事情傳揚出去,顏面上非常不好看。就算真有過這樣的事情,當事人也一定會設法掩飾才對,而司馬仲達偏偏刻意使這句話流傳出去。
  結果,“死諸葛嚇走生仲達”這句幽默之語一直被人們傳誦著。
  由驃騎將軍晉升為大將軍已四年的司馬仲達,現(xiàn)在已是魏王朝坐第一把交椅的人。由于多年征戰(zhàn),他對軍隊影響力之大,已到無人能望其項背的程度。
  這樣的人物對朝廷而言,是必須警戒提防的。篡奪前漢的王莽曾是大將軍,取代后漢的曹氏一族也是以武力背景起家的。
  兩年前去世的曹植(曹操三子),之所以在成年后仍處不遇的狀態(tài),便是由于他除了是一流詩人之外,在各方面的才華也都非常卓越。
  廷臣絕不可受到警戒。引起朝廷疑心的人,遲早會被鏟除——這是明擺著的歷史教訓!妒酚洝泛汀稘h書》是當時士大夫必讀之書,而這兩本書中詳細記載了漢高祖劉邦如何逐步肅清建國功臣的經(jīng)過。
  因此,成為“被死諸葛嚇走”的揶揄對象,就明哲保身而言,是很好的。仲達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而設法使這句話廣為流傳。
  漢功臣被殺是建國大業(yè)完成后的事情。這時天下已經(jīng)統(tǒng)一,再也不需要有才能的將軍。
  ——狡兔死,走狗烹。
  這句諺語在《史記》中也有記載。
  狡兔——即強敵——全被清除時,將軍本身會變得岌岌可危。留著強敵,朝廷就不敢不尊重對軍隊有極大影響力的將軍。
  孔明歿后,要大破正在南歸途中的蜀軍,并不是至難之事。但就大將軍司馬仲達的立場而言,與吳一樣,蜀這個敵對勢力,有必要在不甚虛弱的情形之下使其殘存。
  使敵人存在的同時,必須也使自己成為被嘲笑的對象。地位快要升到極點的仲達,內(nèi)心苦笑道:越來越難做人了……
  寬容確實是理想形態(tài)。然而民族間有偏見或差別觀念存在則是現(xiàn)實問題,擔任政事的人應該明白現(xiàn)實問題,在作為上有所斟酌。無視于現(xiàn)實問題的結果,也是免不了要走上滅亡之途的。
  前秦苻堅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
  氐族首領苻洪,原本在后趙石虎麾下,其子苻健卻趁后趙滅亡時據(jù)長安自立,是為“前秦”;也就是說,中國北部至此分為東方鮮卑族慕容部的“前燕”及西方氐族的“前秦”兩大勢力。苻健死后,其子苻生成為天王,但由于這個人是無法無天的暴君,因而其堂弟苻堅便將他推翻,自己成為天王。這是公元357年發(fā)生的事。
  正當此時,東晉桓溫企圖興軍北伐,攻打前燕。前燕慕容暐(儁之子)于是向前秦苻堅央求救援。
  前燕內(nèi)部紛亂,欠缺人和。國中聲望最高的是國家柱石的皇族慕容垂,然而慕容評等人卻因心生嫉妒,企圖謀殺他,慕容垂迫不得已,亡命至前秦苻堅處。其后,雖然擊退桓溫的北伐軍,慕容垂去國后的前燕卻已勢力大衰,最后,在前秦的鐵蹄踐踏下很快就滅亡,幼主慕容暐也成為俘虜。
  前秦苻堅對亡命之徒或歸降之人一概來者不拒。攻城時碰到善戰(zhàn)的敵將,都能饒他一命,并且使之投入自己的陣營。
  前秦遂統(tǒng)一大部分的中國北部。這個政權其實是在漢族宰相王猛的政治及軍事手腕下,迅速發(fā)展的。雖然是氐族政權,但他們甚為厚待其下的鮮卑、匈奴、羌以及漢族。
  “統(tǒng)一天下,以安萬民”這是苻堅的理想。他的理想主義毋寧說較領土野心為強。為一統(tǒng)天下,南征攻滅東晉是必然的事。南征時,苻堅準備使用最為善戰(zhàn)的氐族軍隊,因此,他將氐族壯丁軍團移駐到東方。結果,國都長安因氐族軍團的移出,駐扎的盡是如鮮卑慕容部等異族軍團。
  這是個反,F(xiàn)象,家臣為此進諫時,苻堅笑著回答:“我有志向和理想。我對待大家一視同仁,這樣,什么人會背叛我呢?”
  他是何等自信。
  漢人宰相王猛臨終遺言道:
  “請千萬不要攻打東晉。對鮮卑慕容部和羌族要特別注意!
  雖然苻堅為王猛之死涕泣,卻未能遵守他的遺言。這是因為若不打倒東晉,則不能實現(xiàn)他統(tǒng)一天下的理想。
  王猛為何留下不可與東晉交戰(zhàn)的遺言呢?
  雖然由各民族聯(lián)合而成,前秦軍隊的骨干畢竟還是漢族。對漢族而言,東晉是自己的老東家,這個意識依舊存在于他們的心底。因此,一旦與東晉交戰(zhàn),他們的士氣不可能高昂。然而前秦天王苻堅卻不如此認為。他對自己的“寬大”評價過高了。
  由于崔浩的孜孜努力,太武帝是確確實實地漢化和文明化了;這也意味著,他的意識形態(tài)已經(jīng)起了質(zhì)變。連崔浩都始料未及的想法,也在太武帝的心中萌芽了——“民族自尊心”,作為鮮卑拓跋部的民族自尊心。
  “著手編纂國紀!
  太武帝對崔浩下了這個命令。太武帝想到要編纂北魏歷史,大概也是民族魂在他的心里燃燒起來的緣故吧?點燃這把火的,當然是崔浩的漢化教育。
  “編纂時必須以忠于史實為原則。”
  太武帝對負責編纂的崔浩道。
  崔浩身邊有許多奴顏婢膝、處處以說奉承話為能事的人,其中的一個——著作令史閔湛——進言道:
  “編纂國紀乃未曾有之盛事,必須讓它能留傳到萬世之后。因此,我們最好把它刻在石頭上!
  “或許這樣比較好。”
  崔浩表示贊成。
  蔡倫發(fā)明紙張距當時已三百五十年。雖然紙張非常便利,但比起木簡或竹簡卻脆弱許多,這樣的東西是否能留存后世,委實值得懷疑。為了留傳后世,最好的方法是將紀文刻在石頭上,后世人需要時,可以隨時利用這些石頭拓寫。
  崔浩于是在平城西郊天壇東側豎立起無數(shù)石碑,將“國紀”刻于其上。豎立的石碑有“方百步”,也就是每邊為一百五十米的正方形。
  由于這些石碑矗在路邊,所以任何人都可以站在前面閱讀。結果是,讀了紀文的鮮卑拓跋部族,無不勃然大怒。因為上面詳細記載著未進入中原前的鮮卑拓跋部的未開化狀態(tài)。
  “這些紀文把我們寫得無異于禽獸!”
  “對!這是在侮辱我們!”
  “把我們說成只知利而不知義,豈有此理!”
  拓跋部人倘若未漢化,理應不會閱讀石碑上的漢字,而會讀漢字,倘若未經(jīng)精神上的漢化,也應不會因讀了“國紀”而怒不可遏了。
  說他們在塞外專事掠奪,實際上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因為若不掠奪他人,自己就會遭人掠奪。弱肉強食有何不可?如果不成為強者,只有死路一條啊!父親死后,將自己生母以外的父親妻妾納為自己的女人,又有何不可?若非如此,這些女人要由誰來保護呢!
  上面寫的這些是極其自然的事情,所以,即使讀了紀文也不應發(fā)怒。拓跋部人讀后勃然大怒,是不再視此為當然之事的緣故,也就是說,他們已在精神上漢化了。
  他們把這件事情向太武帝訴說。太武帝聽后暴跳如雷,在拓跋部中,他是漢化最深的人。
  崔浩遭逮捕后被處死刑。除此以外,他的族人、姻戚,包括宗欽在內(nèi)的執(zhí)事部屬,甚至府邸傭仆,五族全都被殺。用囚車被拖往城南的刑場時,數(shù)十名衛(wèi)士輪流爬到囚車上,向崔浩撒尿。
  對北魏的漢化傾盡全力的崔浩,可謂死于自己推行成功的漢化之下。
  ……





上一本:晚明民變:底層暴動與明朝的崩潰 下一本:民國人物風流錄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陳舜臣十八史略:興亡無常的作者是陳舜臣,廖為智 ,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