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依托豐富的史料,深入研究了1849年以來孔子在美國報紙上的形象變遷。作者選擇了能代表美國社會輿論的幾大報紙,從中篩選了3000篇左右的相關文獻,分為五個時段,展示了作為中國文化象征符號的孔子,在美國文化的語境中所經(jīng)歷的認同和變異,以及這一符號與美國社會和中美關系的相互融合和影響機制。對于孔子的海外形象研究和美國的中國形象研究而言,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嘗試。 作者簡介: 張濤,男,1971年生,四川岳池人。1988年9月考入四川省康定民族師范?茖W校(現(xiàn)四川民族學院)英語系,1990年9月升入四川外語學院英語師范系,1992年6月獲英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取四川外語學院碩士研究生,1995年6月獲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1997年9月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2000年6月獲世界史博士學位。2000年7月至今任教于四川外語學院,F(xiàn)為四川外語學院外國語文研究中心教授,碩士生導師,擔任中華美國學會理事、美國國務院學友、國際美國學會(荷蘭)成員、重慶市第一批社科專家?guī)斐蓡T。曾于2008年和2005—2006年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密蘇里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等地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研究和訪問。主要研究領域為美國社會文化和中美關系,已出版學術專著3部,在CSSCI來源刊發(fā)表論文近30篇,多次獲得學校和省級學術獎勵。 目錄: 導論 第一部分排華醞釀時期的孔子形象,1849—1882 第一章孔子:中國“反文明”特性之源 第二章孔子:美國輿論中的怪異符號 第三章孔子思想與美國價值觀念的共性:負面輿論之下的理性聲音 第二部分排華高峰期的孔子形象,1882—1920 第四章孔子與美國排華高峰期華人的認同建構 第五章孔子與排華高峰期的華人怪癖 第六章孔子與近代中國的衰落 第七章孔子:美國世紀之交援華輿論中的主角 第八章孔子在社會進步中的借鑒意義 第三部分動蕩年代的孔子觀,1920—1950 第九章孔子與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美國政治 第十章“子曰”:帶有種族偏見的美國幽默 第十一章孔子:美國日常消費的內容導論 第一部分排華醞釀時期的孔子形象,1849—1882 第一章孔子:中國“反文明”特性之源 第二章孔子:美國輿論中的怪異符號 第三章孔子思想與美國價值觀念的共性:負面輿論之下的理性聲音 第二部分排華高峰期的孔子形象,1882—1920 第四章孔子與美國排華高峰期華人的認同建構 第五章孔子與排華高峰期的華人怪癖 第六章孔子與近代中國的衰落 第七章孔子:美國世紀之交援華輿論中的主角 第八章孔子在社會進步中的借鑒意義 第三部分動蕩年代的孔子觀,1920—1950 第九章孔子與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美國政治 第十章“子曰”:帶有種族偏見的美國幽默 第十一章孔子:美國日常消費的內容 第十二章孔子與中國的坎坷命運 第十三章孔子與美國的外交輿論 第十四章孔子在美國社會的積極作用 第四部分對華冷戰(zhàn)時期的孔子形象,1950—1972 第十六章孔子:美國政治與社會問題的監(jiān)督者 第十七章美國戰(zhàn)后日常生活中的孔子 第五部分當代美國的孔子形象 第十八章中美對話中的孔子 第十九章當代中美力量格局中的孔子 第二十章美國輿論與孔子在當代中國的復興 第二十一章以孔子監(jiān)督美國政治:當代美國政治評論的話語策略 第二十二章當代美國社會生活中的孔子 第二十三章孔子與戰(zhàn)后美國華人的文化想象社區(qū) 第二十四章孔子:戰(zhàn)后美國華人餐飲的文化標記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