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柏拉圖的說法,這個無所不能的“愛欲的暴君占據(jù)著我們的靈魂,控制著我們的一切行動”!靶浴笔侨祟愘囈陨娴膹娏疑頉_動,可是一提到與“性”有關的問題,就仿佛觸碰了文明的禁忌。關于這個主題,人們的爭論總是不可避免的在兩者間轉換:一是吵嚷的寬容,一是懷舊的道德。人們不是極力為某種特殊的性“獲得”搖旗吶喊,就是夸張地抨擊不同時期的所謂傷風敗俗。而作者試圖讓大家有重新的認識。 本書根據(jù)法國色伊出版社1998年法文版譯出。書中以當代西方社會“性”的諸種現(xiàn)象為切入點,以中華文明、伊斯蘭文明、古希臘羅馬文明為參照,對西方“性”問題背后的倫理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揭示人類在性問題上因為宗教、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因素產生的不同甚至是自相矛盾的態(tài)度。 作者立場中立,思維縝密,旁征博引,視野廣闊。全書涉及歷史學、精神分析學、人類學、神學、政治哲學、人口統(tǒng)計學、經(jīng)濟學、犯罪學等諸多領域,從各個學科角度為我們梳理了關于性道德的脈絡。 作者簡介: 讓-克洛德基爾伯,作家、記者,著有《光明的背叛》(獲讓-雅克盧梭獎,1995年),《世界的重建》(1999年),《人性的原則》(獲歐洲散文大獎,2002年),《信念的力量》(獲斯魯艾獎,法國行會人道主義獎,2005年),《我是如何重新成為基督徒的》(200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