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對儒家和杜威實用主義哲學的相關概念和理論的詳細研究,闡明了儒家民主的可能性,提供了與西方自由民主模范不同的其他選擇。同時,本書對個人與群體、平等與自由的民主理想和倫理秩序與政治秩序的本質等進行了對比研究,從而以儒家民主模式把儒家和杜威實用主義的優(yōu)點結合起來,探討了把前現(xiàn)代的傳統(tǒng)拿來與當代政治和哲學理論展開對話的方式。 目錄: 第一章儒家民主? 預測未來 誰的儒家? 何種民主? 自由主義者和社群主義者 杜威和孔子 第二章社會個體 自由的自我和自主性 獨特卻不自主的個體 杜威的社會性完成中的自我 構建儒家的自我概念 獨特性與聯(lián)系性的張力 自由主義者和社群主義者辯論中的選擇 杜威論意愿和選擇 儒家選擇:學與思第一章儒家民主? 預測未來 誰的儒家? 何種民主? 自由主義者和社群主義者 杜威和孔子 第二章社會個體 自由的自我和自主性 獨特卻不自主的個體 杜威的社會性完成中的自我 構建儒家的自我概念 獨特性與聯(lián)系性的張力 自由主義者和社群主義者辯論中的選擇 杜威論意愿和選擇 儒家選擇:學與思 儒家的個人志向 個體性與有機社會性 第三章和諧共同體 社會和共同體 非排他性共同體 共同體藝術:實現(xiàn)和諧 通過儒家禮儀實現(xiàn)和諧 共同體科學:合作探究 平等與分異秩序 人際關系中的平等 第四章倫理—政治秩序 程序共和國的政治領域 倫理—政治目標 杜威論古代中國的政治 圣王:一個引起疑問的理想 君子:倫理—政治視域中目的 民本 天命中民眾的作用 民眾有自治素質嗎? 相信民眾 第五章權威自由 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 自由即成長 儒家的積極自由 發(fā)言權與言論得體 權利還是禮儀? 權威性還是威權? 不完美情境下的強制和權威 第六章培養(yǎng)民主 重構儒家與民主 民主和專求穩(wěn)定的現(xiàn)實政治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專有名稱漢英對照表 譯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