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和科學已經越來越多地展開交流,某種程度上二者的共鳴令世人發(fā)出陣陣驚嘆!本書的宗旨意在將西方對于佛陀教育的證成,傳回東方。索達吉堪布組織發(fā)起的智悲翻譯中心將西方學界包括物理學、心理學、經濟學、倫理學以及環(huán)保等學科的研究者對于他們學科與佛學的關系實證研究,來進一步闡釋佛學和科學的關系。 作者簡介: 索達吉堪布,生于1962年。1985年舍俗出家,前往喇榮五明佛學院,依止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為根本上師。20世紀90年代起,隨法王前往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弘法。從2010年起至今,受邀在哈佛大學、華盛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以及港大、清華、北大、人大、復旦等眾多著名學府演講,發(fā)起并參與主辦多屆“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與知識分子們進行交流,將佛教真理與當今科學結合起來,引導世人正確面對學業(yè)、情感、工作、人生。 目錄: 對話 解開佛教與科學的密鑰 探索信仰與理性的界限 打開真理之門 佛教與物理學 佛教與量子物理學:東西方對話的貢獻 第二次量子革命 佛教與心理學 觀測心中的太空 正念情緒療法的基本原理探究 積極心理學和佛法的慈悲之道 佛教與經濟學 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佛教經濟學透視 佛教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知足且適度的生活 佛教與倫理學對話 解開佛教與科學的密鑰 探索信仰與理性的界限 打開真理之門 佛教與物理學 佛教與量子物理學:東西方對話的貢獻 第二次量子革命 佛教與心理學 觀測心中的太空 正念情緒療法的基本原理探究 積極心理學和佛法的慈悲之道 佛教與經濟學 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佛教經濟學透視 佛教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知足且適度的生活 佛教與倫理學 佛教倫理:佛陀反對用動物祭祀 野生物種保護倫理學說:超越人與自然二元論 佛教倫理中的人類價值 佛教與環(huán)保 未來的痛尚未開始 大乘佛教與環(huán)境倫理學:唯識教義之透視 我們的自性 為富不仁:越有錢,越缺乏同情心 布施的學問:為何布施讓人心情愉快 寧靜以致遠 后記序言 從20世紀開始,西方人在精神領域的探索方面,就已把目光瞄準了佛教。他們從佛教中到底找到了什么?佛教是不是陳舊與迷信的代名詞?這可能是許多人都關心的問題。 2011年9月,我發(fā)起并成立“智悲翻譯中心”,把西方人從佛教中追尋真理的實證,翻譯成中文,帶回現(xiàn)今的東方大地。 此書搜集了海外近期發(fā)布的論文和報道,闡述了佛教對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領域所起的作用。希望給想了解佛教、想了解科學的人,提供一點點啟示。 索達吉·2014年5月本書緣起 《說文解字》言,“科”者,“從禾從斗,斗者量也”!皩W”者,“覺悟也”。“科學”連起來的意思是通過觀察、測量達到覺悟。在現(xiàn)代泛指西方舶來的解釋自然真理的各種學說。 從懷疑中醒來的覺悟者,我們稱為佛陀。2500年前,印度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為眾生宣講了覺醒的教言,這些真知并未因時間的流逝而消散,反而利用現(xiàn)代科技,跨越鴻溝,震醒了西方——科學發(fā)達、佛教新興的國度。截至2012年,已經有超過8000名前沿科學家們投入科學與佛教的研究。 本書的宗旨,意在將西方科學對于佛陀教言的證成,傳回東方,用科學的眼光重新認識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