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鬃幼鳛樗枷刖奕,在古代是人們心目中的圣人;在當前“國學熱”背景下,無限推崇孔子的傾向也相當明顯。崇拜英雄是人類本性,但從歷史上看,真正能夠打動人們內(nèi)心的,卻并不是英雄人物的光輝業(yè)績,而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xiàn),是他們身為普通人的那一面。具體就孔子而言,在對其生平最可信的記載中,也就是《論語》的文本中,最讓人印象深刻、最值得人們回味的,同樣是孔子的那些親近普通人的言語、表現(xiàn)普通人的行為。 本書旨在以《論語》所載孔子言行為基礎(chǔ),參閱典籍中的其他相關(guān)記載,力圖全面而深刻地展示作為凡人的孔子,表現(xiàn)孔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偉大之處,注重史料的可靠,以及表現(xiàn)手法的普及、易懂。 作者簡介: 高專誠,山西大同人,1963年生,1985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山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主要著述有《孔子?孔子弟子》、《論語通說》、《孔子的仁愛世界》、《先師孔子》、《孔子與中國之道》(譯作)、《孟子通說》、《老子通說》、《荀子與先秦學術(shù)的終結(jié)》、《專制之父韓非子》、《三晉烽煙》等。 目錄: 1自序 3緒說 孔子:一個由凡入圣的人 第一章顯赫家世,艱難成長 2一、繼承先輩遺產(chǎn) 6二、接受父母遺訓 7三、童年少年磨難1自序 3緒說 孔子:一個由凡入圣的人 第一章顯赫家世,艱難成長 2一、繼承先輩遺產(chǎn) 6二、接受父母遺訓 7三、童年少年磨難 13四、青年有志好學 第二章孝敬父母,安定社會 21一、孝敬父母是社會安定的基礎(chǔ) 24二、精神之養(yǎng)是孝道的核心 27三、日常行為是孝道的真表現(xiàn) 31四、現(xiàn)實困境是對孝道的真考驗 37五、“三年之喪”由凡到圣 第三章呵護子女,關(guān)懷青年 42一、平凡的父親 50二、慈愛的家長 55三、理性的長者 第四章消遣養(yǎng)生,富貴生死 61一、射和弋 66二、樂和歌 72三、游和觀 76四、富與貴 第五章衣食住行,禮儀之本 86一、衣不厭美,食不厭精 101二、行不厭適,居不厭仁 第六章喜怒哀樂,人生常態(tài) 111一、孔子之喜 116二、孔子之怒 122三、孔子之哀 131四、孔子之樂 第七章好學博識,幽默人生 139一、博學的孔子 145二、幽默的孔子 157三、誑語應對 163四、反語達正 ?附錄? 171孔子及其弟子年表 緒說 孔子:一個由凡入圣的人 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這是習慣上認為的孔子在世的時間。從歷史分期來看,這段時間正處在西周晚期,也就是春秋末期。在中國古代史上,這一時期是最為壯懷激烈的,當然也是知識分子最能表現(xiàn)自我的時期。 站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孔子無疑是這一時期最耀眼的明星?墒,在他的有生之年,以及在他逝世后的一兩百年中,孔子并沒有享受過太多的明星待遇。 在更多的時候,有更多的人,不客氣地視孔子為凡人。 在當時的普通人眼中,孔子的一生幾乎一無所成,較為苛刻的人甚至認為孔子是個失敗者。 他以從政為主業(yè),但他真正從政的時間短暫而艱辛,政績平平,而且還是以辭職告終。他以自己的政治理想為追求,但現(xiàn)實中的當權(quán)者們并不買他的賬,甚至視他的政治理想為洪水猛獸。 他是中國古代真正意義上的人民教師,也使教育成為一種社會分工、一個職業(yè),并且教育出一大批杰出弟子,但當時的人們并不認為這有什么了不起之處。 人們公認他是當時少有的博學多識之人,但他擁有的以古代文明為主體的思想學說,不僅未能給他換來像樣的政治地位,甚至有時都解決不了他的吃飯問題。 《左傳》中有一些關(guān)于孔子的記載。不過,這些記載與同時代其他更有名望的人物相比,也只能給人很普通的感覺。 他本人說過,“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論語?子罕第九》。。普通人問他的問題,他都表示難以正面回答,所以,至少在普通人看來,他并沒有明顯勝過“鄙夫”之處。 他與許多諸侯權(quán)臣、達官顯貴有過往還,但被他征服的少之又少。他有許多好朋友,這些好朋友也沒有把他看得有多么高不可攀。 與他相處最為密切的,無疑是他的弟子。但與他們相比,孔子的短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在世俗的政治成就方面,孔子遠不及冉求?鬃拥靡越Y(jié)束周游列國的磨難回到魯國,以及晚年能夠過著很優(yōu)渥的生活,正是依靠了身為季氏家宰的冉求的政治資源。 在外交領(lǐng)域,子貢的成就無人能比,更不用說子貢的經(jīng)商成就更是孔子望塵莫及。 至于軍事方面,子路和樊遲之勇聞名天下,在孔門中獨樹一幟,孔子只有仰仗,無能企及。 即以孔子相對見長的思想學術(shù)領(lǐng)域而論,顏回的勤奮和鉆研精神是孔子無法做到的,子張的敏感和創(chuàng)新精神也是孔子無法比擬的。 在孔子最擅長的教育領(lǐng)域,后起之秀如曾子和子夏等人,在世之時已經(jīng)名滿天下。曾子是魯國的學術(shù)泰斗,子夏成為魏國的國師。他們的教育絲毫不輸給他們的老師。 從這些角度來看,孔子就是一個普通人,一個凡俗之人。 然而,沒有權(quán)勢的孔子,卻經(jīng)常與不可一世的君主和權(quán)臣們面對面。不能給任何人帶來現(xiàn)實利益的孔子,卻成為許多人樂于結(jié)交的朋友。那些在自己擅長的領(lǐng)域里能夠勝過孔子的弟子們,卻對老師“心悅而誠服”《孟子?公孫丑上》。,一生不離不棄! 這是為什么? 這是不是對待一個凡人的應有之舉? 這是不是一個凡人能夠達到的高度? 顯然不是。 孔子逝世以后,遭到了來自各方的攻擊,甚至是惡意誹謗,而孔子弟子們則堅守陣地,維護著孔子的聲譽。 在這方面,弟子子貢首當其沖。 他是弟子中的長者,又是能說善道者。 身為天下首富,子貢也是各國權(quán)貴甚至諸侯的座上客。 很大程度上,說服了子貢,就等于征服了孔門。征服了孔門,孔子及其思想便沒有了著落,就會湮沒無聞。 《論語》記載: 衛(wèi)公孫朝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 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也。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衛(wèi)國的這位公孫朝,表面上是打聽孔子的老師是誰,其實是懷疑孔子的學問。子貢焉能不知,所以徑直回答說,周文王和周武王創(chuàng)立的大道存在于任何地方和任何人之中,只要你有眼光、夠努力,就能學得到,未必一定要投奔固定的老師。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于子乎?” 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智),一言以為不知(智),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導)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論語?子張十九》。 陳國的這位子禽,采取了更為隱蔽的方式否定孔子,即認為子貢實際上更勝孔子一籌。他滿以為這樣說可以讓愛虛榮的子貢所接受,可沒想到卻惹怒了子貢。 子貢認為子禽是“不智”之人,腦子有些進水。 子貢指出,孔子是任何人都趕不上的,就好像高天不可能登著臺階上去一樣。孔子只是沒有機會顯示自己的才能,這才讓人們誤會了他是個普通人。 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貢。 子貢曰:“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宮)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孫武叔毀仲尼。 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至于魯國的叔孫武叔,則顯然是孔子的敵對者。在討好子貢的同時,還直接詆毀孔子之名。這讓子貢更不能接受,指斥叔孫武叔是個不知量力的家伙。 子貢形象地說,人們認為我是賢人,是因為我們成就太低,連普通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鬃拥某删腿缛赵乱粯痈呔切┝晳T于在丘陵中行走的人們怎么可以夠得著呢? 當然,子貢不僅嚴肅地維護著孔子的地位,也在對孔子的評價中向神化孔子的方向邁出了堅定的步伐。 所謂孔子“無常師”,所謂“夫子之墻數(shù)仞”,只是對尋常人的贊美之辭。而“仲尼,日月也”、“夫子之不可及也”,則明顯是超凡脫俗的溢美之詞。 根據(jù)孟子的說法—— 宰我曰:“以予觀于夫子,賢于堯、舜遠矣! 子貢曰:“見其禮而知其政,聞其樂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遠也。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 有若曰:“豈惟民哉?麒麟之于走獸,鳳凰之于飛鳥,太山之于丘垤(dié),河海之于行潦(lǎo),類也。圣人之于民,亦類也。出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②《孟子?公孫丑上》。 這三位弟子的說辭近乎一致,用孟子本人的總結(jié)之語來說,就是“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②。 至于認為孔子大大地賢于堯舜,婉轉(zhuǎn)認定孔子是百世之王,以及視孔子為圣人等等說辭,是在世的孔子想也不敢想的評價,同樣是對孔子的造神運動的一部分。 這樣的孔子,顯然不是平凡之人所能擔當。 那么,孔子弟子對老師的高度評價,以及孟子以來的人們對孔子的萬般崇拜,究竟是來自凡人孔子,還是來自圣人孔子呢? 或者是來自由俗至雅、由凡入圣的孔子呢? 或者是由平凡而進入平淡的孔子? 這就是本書試圖回答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