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嘉絨跳鍋莊:墨爾多神山下的舞蹈、儀式與族群表述


作者:李菲     整理日期:2014-06-23 10:44:11

墨爾多神山腳下,大小金川蜿蜒流淌于嘉絨藏地。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甲居神秘的"瑪尼",梭坡、中路歡舞的"卓"和巴底、太平橋神圣莊嚴的"達勒嘎"……這些鮮活的地方性族群傳統(tǒng)與世所熟知的漢語名詞"跳鍋莊",不僅是民俗學"我稱"與"他稱"的區(qū)別,也不能被輕率地理解為"類比性總稱"與"個別專名"的類屬關系,它們之間的不同是根本性的,是一個名為"嘉絨"的共同體在神圣與世俗之間踐行的一套族群文化表述模式:在以"歌"與"舞"為表征的身體實踐系統(tǒng)中,可以聯結起嘉絨的歷史記憶與當下現實,分辨出"我"與"他"的異與同、遠與近。對于嘉絨人來說,"跳鍋莊"不是游客"凝視"下的文化展演品,而是關乎其如何理解、表達傳統(tǒng)與自我,如何在社會進程的實踐情境中調整認同,從過去走向未來的根本方式之一。
  作者簡介:
  李菲,博士,廈門大學歷史人類學博士后,四川大學社會學系講師。
  目錄:
  
  目錄:
  
  引言
  導論
  第一部分實證與描述
  第一章嘉絨:空間與族群
  第二章事象:丹巴嘉絨跳鍋莊
  第二部分分析與闡釋
  
  目錄:
  
  引言
  導論
  第一部分實證與描述
  
  第一章嘉絨:空間與族群
  第二章事象:丹巴嘉絨跳鍋莊
  第二部分分析與闡釋
  族群表述與嘉絨世界觀念
  第三章世界圖式的象征表述:嘉絨跳鍋莊的起源
  第四章圣俗之間的“第三種表述”:跳鍋莊與儀式閾限
  族群表述與嘉絨認同觀念
  第五章嘉絨認同的內部構成:跳鍋莊的分類觀念與實踐
  第六章嘉絨認同的多層次性:跳鍋莊祭辭與空間觀
  族群表述與嘉絨傳統(tǒng)變遷
  第七章族群表述與文化記憶:右旋的象征闡釋
  第八章族群表述的對抗與整合:“邊界儀式”槍鍋莊
  第三部分推進與反思
  第九章族群表述:觀念、邏輯與實踐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上一本:尼羅河上的埃及 下一本:北大教授與新青年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嘉絨跳鍋莊:墨爾多神山下的舞蹈、儀式與族群表述的作者是李菲,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