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是身份的象征,也是時代氣氛的反映,服飾的改變也記錄了文化和歷史的變遷。裙子、褲子、袖子……長一寸、短一寸皆有其背后意義;領(lǐng)口衣襟的大小、寬窄、形狀的修改,首飾款式物料的演變,更包含著不少學問和歷史意蘊。作者用近千張圖畫來細繪晚清以來的中國服飾演變,一筆一畫地勾勒出綾羅綢緞的一針一線、大師精品的巧妙手工,從整套傳統(tǒng)唐式服裝到殖民式的中西合璧,隨著時代變遷漸漸達至全盤西化,再到近年正經(jīng)歷的全球一體化時尚,書中囊括了每個年代的各個典型時裝輪廓。 作者簡介: 陳美怡,加入時裝行業(yè)近20年。兒時最怕數(shù)學。寧愿以繪畫表達,也不愿寫數(shù)字,自小立志以繪畫為主,故中學選修D(zhuǎn)ressmaking及Art的課程,然后順理成章進入香港工業(yè)學院就讀時裝設(shè)計。本以為當設(shè)計時只需繪圖,哪知道也要計數(shù):繪畫紙樣、選擇用料、每季預算等等,都是數(shù)字。原來,設(shè)計也要涉及商業(yè)學問,不過這并沒有令她于時裝路上卻步。 入行多年,見盡時裝業(yè)的演變,覺得是時候接觸一下新事物,想到飾品是時裝外的另一時尚物,故年前完成了珠寶設(shè)計文憑課程,希望藉此發(fā)展出另一新路向。 目錄: 第一章 晚清時期 滿族旗服 漢族女服 云髻妝粉 珠光寶氣 華衣錦繡 彬彬平民 洋風初起 香港原居民服飾
第二章 民初時期 (1910年代) 絢麗云裳第一章 晚清時期 滿族旗服 漢族女服 云髻妝粉 珠光寶氣 華衣錦繡 彬彬平民 洋風初起 香港原居民服飾 第二章 民初時期 (1910年代) 絢麗云裳 洋裝淑女 大家閨秀 玲瓏趣飾 纏足解放 胭脂水粉 綾羅綢緞 洋式軍裝 文人雅士 西風東漸 勞動力量第三章 新文化年代 (1920-1930年代) 鳳舞香羅 異國風潮 淡雅含蓄 華麗飾品 粉黛伊人 織品進化 中西融和 紳士風范 古典優(yōu)雅 勞動力量第四章 戰(zhàn)后重生 (1940-1950年代) 風姿卓約 時尚星光 平民服飾 典雅珠飾 千嬌百媚 亂世華衣 新代紳士 灑脫俊逸第五章 摩登浪潮新世紀 (1960-1970年代) 革新旗服 時髦白領(lǐng) 塑料潮流 花樣年華 紡貿(mào)崛起 英倫潮流 英雄偶像 嬉皮士風第六章 強大新浪潮 (1980-1990年代) 少女時代 新浪漫潮 都會儷影 浮夸魅彩 華麗塑飾 盛極而衰 青春少男 商場戰(zhàn)衣 簡約型格第七章 二十一世紀網(wǎng)絡(luò) 時尚網(wǎng)絡(luò) 環(huán)保地球 飾品崇尚 運動服飾 新紀元女性 男服進化 懷舊古著 香港時裝業(yè)總結(jié):未來的時尚趨勢 后記 資料來源文章摘抄:滿族旗服 旗服衣介長袍 滿族男、女子均以長袍為主要服裝,亦稱「旗服」,滿語則為「衣介」,泛指滿洲、蒙古、漢軍八旗男女所穿的衣袍。長袍腰身平直而修長,比漢服略窄,圓領(lǐng)或元寶領(lǐng),右大襟,長可掩足,通常在下襬開衩,窄袖或加馬蹄袖口,袖子平時挽起,要暖手或?qū)﹂L輩、尊者行禮致敬時反起向下。 這種長袍的領(lǐng)口、前襟、側(cè)衩至袍腳,及袖口均鑲有不同花邊。清初時期,鑲邊款式較為簡潔清秀,后來層數(shù)逐漸增加,漸變得寬大而繁復,有時甚至蓋過一半的衣布。旗服多用綢緞縫制,手工精細,色彩艷麗。除了以鑲邊作裝飾外,高官富商的冬季旗服更會以紫貂、玄狐等貴重毛皮作裝飾點綴。民國以后成為「國服」的旗袍,便是由此旗服長袍演變而來的。 由于滿人主要以射獵放牧為生,所以在滿族服飾上,不難找到因應騎射而設(shè)計的特色。 1.袍服整體剪裁瘦長,有的衣衩較長,方便上下馬。袖口窄小,便于射箭拉弓等動作。 2.兩位穿著整套旗服的滿族女子。鞋子 旗裝婦女皆天足,一般穿船式鞋,貴族則穿高底鞋。高底鞋分兩種,一是花盆底,還有一種四方形的馬蹄底。年輕少女鞋跟高至六至七寸,年長婦女鞋跟較矮,但最少也有兩寸高。鞋面大多繡上如卷云、花卉、蝴蝶等花紋。 1.一般滿族婦女穿的船式鞋。 2.花盆底,鞋底沿上至下漸漸修細,形如花盆。 3&4.馬蹄底于鞋底中間加跟位,跟形上窄下闊,底面也呈四方形。滿族典型旗裝 滿族女子典型裝束:頭梳二把頭,或戴大拉翅;身穿蔽足長袍,天足襯以花盆鞋或高底鞋。貴族則多留長指甲,以示高貴,有時更會于指甲上套上手工精致的指甲套作保護,手持繡花絲手帕或團扇,增添典雅氣質(zhì)。 以現(xiàn)今眼光來看,旗裝實在是奇裝異服。然而,當時身穿旗裝卻是貴族的象征,試想想頭戴沉重的發(fā)飾,再加上綴以金銀寶石制造的頭飾或花朵,頸項至腰肢必然要挺直才能支撐;再加上剪裁修長的直身長袍,穿上超過幾寸高的花盆鞋,翹起臀部,挺直背部,小心翼翼地保持著平衡,一步一步,走出婀娜多姿的步履,這就是滿族旗裝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