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作者十余年來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工作的一次集結,以“京派”作家沈從文、汪曾祺、蘆焚、常風的作品研究為中心,包括了十余萬字作者獨立發(fā)現(xiàn)的重要作品,以及作者專精的研究論文。 目錄: “互觀”與“反復”的交織:論沈從文小說的敘事話語及其文化內涵 文體的分裂與心態(tài)的游移——沈從文作品的譜系學構成及文化困擾/3 一問題的由來:沈從文“文體之謎”的釋讀紛爭之回顧/3 二譜系學分類:沈從文三種小說文體的差異與交融/8 三沈從文文體背后的“文心”/15 異質元素的“互觀”——沈從文小說的敘事話語分析之一/17 一沈從文“敘事話語”的兩個基本特征/17 二“城鄉(xiāng)互觀”/19 三“中外互觀”/27 四“古今互觀”/30 同質因素的“反復”——沈從文小說的敘事話語分析之二/33 一“反復”的概念及其類型/33 二“反復”的時間根源及“愛欲主題”/36 三單一文本內的“延時性反復”——以《三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為例/38 四諸文本之間的“疊合性反復”“互觀”與“反復”的交織:論沈從文小說的敘事話語及其文化內涵 文體的分裂與心態(tài)的游移——沈從文作品的譜系學構成及文化困擾/3 一問題的由來:沈從文“文體之謎”的釋讀紛爭之回顧/3 二譜系學分類:沈從文三種小說文體的差異與交融/8 三沈從文文體背后的“文心”/15 異質元素的“互觀”——沈從文小說的敘事話語分析之一/17 一沈從文“敘事話語”的兩個基本特征/17 二“城鄉(xiāng)互觀”/19 三“中外互觀”/27 四“古今互觀”/30 同質因素的“反復”——沈從文小說的敘事話語分析之二/33 一“反復”的概念及其類型/33 二“反復”的時間根源及“愛欲主題”/36 三單一文本內的“延時性反復”——以《三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為例/38 四諸文本之間的“疊合性反復” ——愛欲主旨、象征性意象及類型化人物等復現(xiàn)的敘事功能舉隅/45 。ㄒ唬⿶塾髦嫉膹同F(xiàn)/45 。ǘ┫笳餍砸庀蟮膹同F(xiàn)/50 (三)類型化人物的復現(xiàn)/56 余論:“漢語詩性”的復歸與重建——沈從文小說的歷史回響/64 一沈從文“敘事話語”的形成與解體/64 二復活“漢語詩性”的啟示/66 三“尋根小說”與“個人化寫作”的源頭/67 《邊城》版本與“反復的詩學”/70 “互觀”與“反復”的交織:論沈從文小說的敘事話語及其文化內涵參考文獻/96 “文本發(fā)現(xiàn)”的文學與文獻學釋讀 沈從文集外詩文四篇/105 一種境界/105 飯桶——見微齋筆談/106 逛廠甸/111 巴魯爵士北平通訊(第七號)/116 “看虹摘星復論政”——沈從文集外詩文四篇校讀札記/121 一《一種境界》:沈從文“愛欲敘事”的鑰匙/121 二“以美育改造政治”與“重造”的補天熱誠/126 沈從文小說詩歌拾遺/131 讀書隨筆/131 夢和囈/133 文字/134 夢與現(xiàn)實/135 摘星錄/183 綠的夢/183 “虹影星光或可證”——沈從文四十年代小說的愛欲內涵發(fā)微/201 一《看虹摘星錄》之存廢疑云/201 二“夢與現(xiàn)實”的錯綜迷離——沈從文四十年代的文體變革/204 三沈從文新“客廳傳奇”的愛欲內涵之辨析/207 四沈從文“愛欲奇迷”的參照——《潛淵》與《白玉蘭花引》/213 汪曾祺早期佚文拾零/220 消息——童話的解說之一/220 封泥——童話的解說之二/224 河上/228 匹夫/233 一、太重的序跋/233 二、反芻的靈魂/236 三、不成文法的名義/238 四、方寸之木高于城樓——謹以此章獻與常以破落的 貴族的心情娛樂自己(即別人)的郎化廊先生/241 五、圖案生活/243 六、故事的主人公致作者的信/246 文明街/248 落葉松(昆蟲書簡之二)/251 療養(yǎng)院/252 結婚/258 二秋輯/265 私章/265 落葉松/265 除歲/266 前天/272 昆明草木/275 序/275 一、草/276 二、仙人掌/276 三、報春花/277 四、百合的遺像/277 飛的/278 鳥糞層/278 獵斑鳩/279 蝶/279 矯飾/280 驢/280 蝴蝶:日記抄/283 雅致的恣肆——汪曾祺早期佚文校讀札記之一/285 一《結婚》、《除歲》及《前天》:汪曾祺的青春想象及家國懷想/287 二草木蟲魚總關情:《昆明草木》等汪曾祺早期佚文/290 三從《豆腐店》到《羊舍一夕》:汪曾祺與兒童文學/294 生命的沉酣——汪曾祺早期佚文校讀札記之二/298 一何為“生命的沉酣”/300 二“歡樂”、“憂傷”與“嘲諷”/303 爭斗——蘆焚長篇小說拾遺錄/311 第一章/311 第二章/315 第三章/322 第四章/327 第五章/334 第六章/340 第七章/345 第八章/351 第九章/357 在人性的溫情和生命的對抗之間——蘆焚長篇小說《爭斗》校讀札記/363 一《爭斗》的發(fā)現(xiàn)與蘆焚的“一二?九”運動三部曲/363 二宏大敘事中的“人情”與“人性”變奏/364 三“新犬儒學派”的革命視角及青春感傷/367 四蘆焚的定位:吸納左翼敘事的“京派”/369 常風先生的佚文兩篇/370 一個知識階級的心理演變/370 一/370 二/373 從菲希脫到伯夷叔齊/378 且容蟄伏待風雷——從常風先生的兩篇佚文談起/382 一“南渡”或“困守”:亂離時代的艱難選擇/382 二“困守”者的思想根基與曖昧姿態(tài)/383 湘西、文化展演與沈從文的文學文本:田野調查之一種 湘行日記/387 民歌2001/412 “女書”與湘西文化/418 在真實與虛構之間:批評及隨感 “私典探秘”的獨創(chuàng)與偏至 ——評李天明《難以直說的苦衷——魯迅〈野草〉探秘》/425 附記:答陳漱渝先生/431 關于張充和女士的生日、假名及其他——答商金林先生/436 一緣起:《摘星錄》的發(fā)現(xiàn)、闡釋及批評/436 二傳記、追憶與檔案的佐證/437 三《看虹摘星錄》的文學史定位:“色情文學”、 “桃紅色文藝”或“性心理的美妙傳奇”?/440 真幻之間:游書瑣語七則/442 一《紅樓夢》之夢的幻與真/442 二《聊齋志異》的寂寞與“夙緣”/443 三納蘭詞:我是人間惆悵客,人間何處問多情/444 四豐子愷的畫與文:童心慧眼菩提結/445 五林語堂:飄離中的守望/446 六徐志摩:我是天空的一片云/447 七《傾城之戀》:張愛玲的小說世界及幽閉心靈/448 崩解的文明/448 加入游戲/450 結局或收場/451 后記/452沈從文集外詩文四篇 飯桶——見微齋筆談 《抱樸子》引彌衡語云:“孔融荀彧,強可與語,余人酒甕飯囊。”同一句話也有作“酒囊飯袋”的。裝酒用囊,用甕,用葫蘆,扁提,不是我這個小文預備討論的問題。近人常說“飯桶”,多用在什么情形下什么東西最合適,對于有名位無才能的官僚,近于濫竽充數(shù)的公務員,或泛指社會上一般無用傢伙統(tǒng)稱。就中的嘲諷意味,似即本于“酒甕飯囊”“酒囊飯袋”而來。大凡一個稍有自尊心的人,總不愿意得到這個稱呼。不過“飯桶”本來的意思,和“飯囊”“飯袋”似乎不大相同!帮埻啊钡膩碓磁c食大量大的福氣有關,被人敬重,以為有異常人。事本宋初張齊賢!稓w田錄》說: 張齊賢仆射,體質豐大,飲啖過人。尤嗜肥豬肉,每食數(shù)斤。天壽院風藥黑神丸,常所服不過一彈丸,公常以五七兩為大劑,夾胡餅而頓食。淳化間知安陸州,安陸山部,未嘗識達官,見公飲啖不類常人,舉郡驚駭。嘗與賓客會食,廚吏置一金漆大桶于廳前,窺公所食,如其物投桶內。至暮,酒漿浸漬,漲溢滿桶,郡人嗟愕,以為享富貴者有異于人也。 正因為這種有真本領的飯桶,在當時不僅為鄉(xiāng)下人平生少見,即見多識廣的帝王,也常常當作一種新奇人物款待,所以還有機會被帝王請去當面表演。《癸辛雜志》載趙溫叔被皇帝請吃“小點心”事情,正是一個好例。 趙溫叔丞相,形體魁梧,進趨甚偉,阜陵甚“甚”字似誤,《癸辛雜識》(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1月,第44頁。下面注此書者版次皆相同,不再注明)“健啖”條作“素”。喜之。且聞其飲啖數(shù)倍常人,會史忠惠進玉海,可容酒三升,一日招對便殿,從容問之曰:“聞卿健啖,朕欲作小點心相請,何如?”趙悚然起謝。遂命進玉海,賜酒至六七,皆飲釂。繼以金柈棒籠炊百枚,遂食其半。上笑曰:“卿可盡之!庇谑菑捅M其余,上為之一笑。 不過皇帝請吃小點心的事,不是一般人能作到的。即身為宰相,機會也少。所以張齊賢雖說是太祖給太宗特意留下的宰相,大吃大喝的故事,就還是謫至安陸時傳下的。因之這種偉人即身為宰相,平時吃喝就相當寂寞,無對手可得,近于孤立。至若小官,就簡直只有將腰帶束緊一法了。同一筆記說趙溫叔事,就提起這一點。 其后□□荊南,暇日欲求一客伴食不可得。偶以本縣兵馬監(jiān)押某人為薦,遂召之飲。自朝至暮,賓主各飲酒三斗,豬羊肉各五斤,蒸糊五十事。公已醉飽摩腹,而監(jiān)押屹不為動。公笑曰:“君尚能飲否?”對曰:“領鈞旨!庇谑窃亠嫈(shù)杓,復問之,其對如初。凡又飲斗余乃罷。臨行,忽聞其人腰腹間砉然有聲,公驚曰:“是必過飽,腸裂無疑,吾本善意,乃以飲食殺人。”終夕不自安。黎明,亟遣鈴下老兵往問,而典客已持謁白:“某監(jiān)押見留客次謝筵!惫等弧Q又,扣以夜來所聞。跼蹐對曰:“某不幸抱饑疾,小官俸薄,終歲未嘗一飽,未免以革帶束之。昨蒙賜宴,不覺果然。革條為之迸絕,故有聲也! 這倒真所謂“強中更有強中手”!不過或者因食多量大而做大官,或又因官小俸薄而緊束皮帶,從不一飽,照唐宋人說來,就是“命”了。唐興科舉,一生榮辱雖若以考試決定,制度上既不大健全,加上帝王興趣,權臣意旨,其實偶然機會轉多。鍾輅《前定錄》說到這件事情時,竟若與學問財“財”當作“才”。知全不相關!侗臼略姟窋⑼蹙S登第的故事,出于岐王引帶到公主面前彈了一曲琵琶,“郁輪袍”,還算是有意安排,費了點兒心事方成功的。此外有多少人中狀元都可說全出于偶然!宋蔡齊的及第,即見出不是與帝王做夢有關,就是與姓寇的宰相鄉(xiāng)土成見有關!墩勗贰贩Q: 真宗臨軒策士,夜夢床下一苗甚盛,與殿基相齊。及折“折”應為“拆”。第一卷,乃蔡齊。上見其容貌,曰:“得人矣!碧卦t執(zhí)金吾七人清道,自齊始。 又《鄰畿雜志》卻說: 萊公惡南方輕巧,蕭貫當作狀元,萊公進曰:“南方下國,不宜冠多士。”遂用蔡齊。出院顧同列曰:“又與中原奪得一狀元! 若我們明白佛道二教在唐代社會所培養(yǎng)成的浪漫空氣,上至帝王下至平民,如何浸透了每一個人的心,或每一件事,到宋真宗時,君臣假作天書封禪玩意兒,又玩得如何儼然如真,宋人對人的成見,影響到政治方面且如何大,就不至于覺得唐宋對于富貴榮辱相信命運為可笑,《談苑》所載為不實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