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誰不想被世界溫柔相待


作者:涼月滿天     整理日期:2014-05-02 09:53:44

暗夜行路,文如燈,自己給自己點亮
  迷霧趲程,字如石,一顆心給另一顆心鋪就
  篇篇如清水,映照的是愛山愛水愛世界
  這本書,就這樣用文字的方式
  疼痛著你的疼痛
  悲傷著他的悲傷
  憧憬著我們的憧憬
  希望著整個世界的希望
  讓我們一邊落淚,一邊歡欣
  一邊明媚,一邊憂傷
  本書共分八輯。
  第一輯以詩意的寫作手法,精辟獨到的見解和讀者一起悅賞美麗的詩詞。
  第二輯針對時下對于理想、志趣的多元選向,以及人們的無所適從的心理狀態(tài),以精辟獨到的見解為讀者答疑解惑。
  第三輯面向時下人們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以令人振奮的實例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激勵讀者從頭再來,花落哪里便在哪里開。
  第四輯因目睹時下人們普遍灰暗、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以獨到的眼光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以簡潔、詩意、有力的語言,激勵無力者有力,鼓舞悲傷者前行。
  第五輯則對于時下虛弱、浮夸的文風感覺無奈,以詼諧、幽默、風趣、機智的語言,啟發(fā)讀者欣賞真正的文字之美,提升讀者的文學閱讀與鑒賞能力。
  第六輯則因親見人群中流行的種種執(zhí)著、不能釋懷的追求,以及由此造成的心靈痛苦和人生悲劇,以清明、流暢的筆調,勸導人們學會放下,學會釋懷,學會在禪的境界中提升自己的境界。
  第七輯以新鮮的思維方式,給讀者提供一種看待世界的不同的視角,你會發(fā)現(xiàn),由這個不同的視角看出去,平常的世界也會變得不平常,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衣裳是華艷的裝飾,它既包裹我們,又包裹世界。
  第八輯則以充滿詩意的筆調寫美衣,使讀者滿目燦然生輝的同時,對于中國的美衣感覺由衷自豪與發(fā)自人心的快樂與驕傲。
  本書以詩意而理性的語言,鮮明獨特的視角,奉獻給讀者一道文化盤中餐。
  作者簡介:
  涼月滿天:本名閆榮霞,河北正定人,《讀者原創(chuàng)版》簽約作家,中國作協(xié)會員。愛真,愛善,愛美,戀月,戀茶,戀花,百般滋味嘗遍,以心為燭,照亮方寸的心田,送與這有情世界,有緣人間。她的文字不經意間透露出世事閱盡,拍遍欄桿的冷靜與淡然,卻又在淡然的底子下面,有著對生活執(zhí)著的愛與渴望,已出版《紅樓的草根兒們》《舊食光》《走自己的路,讓西瓜去說吧》等十余部專著。
  目錄:
  第一輯生命的紅葉被誰題上了詩
浣溪沙
卜算子
春有百花秋有月
蘇小小墓
金銅仙人辭漢歌
客至
題秋江獨釣圖
子郊初墅
寒夜
第二輯百花深處
向死而生
被搶走魚山的貓能成佛
長在屋頂?shù)幕?br>四十以后第一輯生命的紅葉被誰題上了詩
  浣溪沙
  卜算子
  春有百花秋有月
  蘇小小墓
  金銅仙人辭漢歌
  客至
  題秋江獨釣圖
  子郊初墅
  寒夜
  第二輯百花深處
  向死而生
  被搶走魚山的貓能成佛
  長在屋頂?shù)幕?br/>  四十以后
  空氣里跳舞的魚
  百花深處
  玻璃鎮(zhèn)紙里的蝴蝶
  朱自清的靜氣
  等春
  散落天涯
  第三輯我沒有草原,但我有過一匹馬
  正道是滄桑
  永遠不要覺得自己老了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沒有奇跡的世界,也那么好
  一百步和九十九步
  用自己的腳步丈量人生
  我沒有草原,但我有過一匹馬
  翔
  只要轉換視角,就能翻轉命運
  生命奇跡
  只需幾�?圩�
  第四輯誰不想被世界溫柔相待
  百里紅塵不須歸
  楊柳是春風的楊柳
  你有私德嗎?
  我有一個夢想
  春風沉醉的晚上
  誰不想被世界溫柔相待
  生死親情
  一江靜水澄如練
  我的父親母親
  一路離情
  第五輯文字是活的
  寶釵的詩骨
  鱉寶
  不過造些謠言罷了
  采桑葉,種桃花
  嘉果和粗籽
  漸漸熱起來了
  母親的言語
  活的文字是心頭血
  鳥飛即美
  見花如見仇
  清氣和壇氣
  第六輯心中的香格里拉
  心中的香格里拉
  落葉滿階紅不掃
  水瓶里的牡丹花
  家園
  一蓑煙雨任平生
  心無所待,隨遇而安
  素心青衣
  上帝沒有答應送你一座玫瑰園
  慢慢走,發(fā)現(xiàn)它,欣賞啊
  世路千重,與我無關
  花間約
  第七輯有比正確更愉快的事
  藝高人膽小
  箭在弦上,也可不發(fā)
  慢刀斬亂麻
  一輛花與一朵車
  小心難駛萬年船
  敗軍之將可以言勇
  有比正確更愉快的事
  種一枝形而上學的桃花
  思維的智慧
  先搬山,后摘花
  第八輯紅裙妒殺石榴花
  深衣重掩過春秋
  衣錦衣,裳錦裳
  女人升仙靠衣裳
  天女畫的一個圓
  夢斷羽衣與霓裳
  一場華麗盛宴的尾聲
  一枝紅杏出墻來
  櫻桃紅
  云肩的一生
  旗袍的花樣年華
  紅裙妒殺石榴花
  后記
  精短的句式、對話,細節(jié)的鋪陳,細致入微又帶著悲憫的人世觀察。她不是簡單的模仿,事實上也是模仿不來的,在這方面,涼月滿天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礇鲈聺M天的許多文字,無論是寫他人還是自己,世事還是意趣,情感是奔涌的,但似乎是暗流;時空不斷變換,但總歸于平靜。涼月滿天總是以一個冷靜的敘事者的角度,剖析、描畫、熱愛著這個世界和人們。
——《讀者原創(chuàng)版》主編張笑陽
涼月滿天的作品好就好在不讓人覺得它們是文章,在那里難尋著技巧,在世事滄桑的心靈陳述中,流露出的是秋日般的從容、遼闊與沉穩(wěn)。在極為有限的篇幅中,引經據(jù)典,變化多端,跳出了排比歸納的窠臼;自由地穿越在古今中外之間,不斷地吸收新知,不斷地省視自身,觸覺敏銳,思考深入,獨有會心,做到了博通蘊藉,晶瑩和諧。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吳子林
涼月滿天的《誰不想被世界溫柔相待》是對古典優(yōu)秀詩詞的一種女性知性的暢逸解讀,更是對詩人境況、遭遇、心態(tài)的一種心讀,她以女性知性的視角和寧靜的心靈去分析,那詩意的語言流暢在讀者的眼前,讓人懷味、思索、感嘆。
——知名作家巴陵精短的句式、對話,細節(jié)的鋪陳,細致入微又帶著悲憫的人世觀察。她不是簡單的模仿,事實上也是模仿不來的,在這方面,涼月滿天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礇鲈聺M天的許多文字,無論是寫他人還是自己,世事還是意趣,情感是奔涌的,但似乎是暗流;時空不斷變換,但總歸于平靜。涼月滿天總是以一個冷靜的敘事者的角度,剖析、描畫、熱愛著這個世界和人們。
  ——《讀者原創(chuàng)版》主編張笑陽
  涼月滿天的作品好就好在不讓人覺得它們是文章,在那里難尋著技巧,在世事滄桑的心靈陳述中,流露出的是秋日般的從容、遼闊與沉穩(wěn)。在極為有限的篇幅中,引經據(jù)典,變化多端,跳出了排比歸納的窠臼;自由地穿越在古今中外之間,不斷地吸收新知,不斷地省視自身,觸覺敏銳,思考深入,獨有會心,做到了博通蘊藉,晶瑩和諧。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吳子林
  涼月滿天的《誰不想被世界溫柔相待》是對古典優(yōu)秀詩詞的一種女性知性的暢逸解讀,更是對詩人境況、遭遇、心態(tài)的一種心讀,她以女性知性的視角和寧靜的心靈去分析,那詩意的語言流暢在讀者的眼前,讓人懷味、思索、感嘆。
  ——知名作家巴陵
  涼月滿天的情感美文,既有女性視角的溫婉、綺麗,更有男性眼光的犀利、深邃,如行云流水、酣暢淋漓,又似氣貫長虹、開闊大氣。獨具智慧,有大氣象。
  ——《家庭百事通》雜志社副主編李賢平
  涼月滿天的新著《誰不想被世界溫柔相待》,以美好的心靈和美好的文字,感受世界的博大精深,感悟人生的詩情畫意,作家慧眼獨具,秀筆獨運,呈獻給讀者一篇篇內蘊豐瞻、啟人心智的美文。細細地品讀,可以領略一道道美不勝收的風景,可以暖心、潤心、養(yǎng)心。
  ——美文作家、文學博士崔修建
  浣溪沙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聞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
  落雪了。遠遠近近的白。納蘭的王府里不會有成排成陣的大白菜,江南也不會下鋪天蓋地的鵝毛大雪�;▓@啊,涼亭啊,窗子的凹角里,坡上的蠟梅花上,都只是溫柔和涼薄的一層。像魯迅先生和北方的雪比較著形容的,“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艷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南方的雪確乎如處子的溫柔綽約,好比一曲“楊柳岸,曉風殘月”,而北方的雪是鐵板銅琶,“大江東去”,還有北風卷地白草折。
  殘雪凝輝,讓這溫柔的畫屏也變得冷落了好些。這個時候,梅花也一瓣兩瓣地隨涼風飄落,開與落都是在寂寞黃昏。而笛聲也幽幽怨怨地響起來了。夜了,靜了,涼了。想起往事了。想起了往事,月色于無人處也好像越發(fā)地朦朧起來。
  往事堪哀,惆悵滿懷。
  以前有朋友問納蘭是個什么樣的人,我的回答其實是自己對他的神往和幻想。我說這是一個翩翩濁世佳公子,白衣勝雪,立馬橋頭,神情里總有些落寞和憂郁。我說得雖不確切也并無大錯,應該算是觸及了這個人靈魂深處的底色。
  要按說他是不應該如此的,他的父親是鼎鼎大名的內閣大學士納蘭明珠,他從小是其父的掌上明珠,大了是皇帝身邊的貼身侍衛(wèi),從貧家的角度說這個人不愁吃不愁穿,從富家的角度說這個人獨有世家子弟無邊的貴,從皇親貴胄的角度說這個人如此的儒雅風流,萬般寵愛集于一身,他還有什么理由感覺孤獨和落寞呢?
  可是,套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也未必就能夠得到精神上的愉悅。有的人有了錢就胡吃海塞、尋歡作樂;有的人富貴加身也不動一下聲色;有的人遂了心愿就趾高氣揚不可一世;有的人得了天下也不會得意忘形。這是因為人和人的境界不一樣,讀過書和沒讀過書的不一樣。我們關注貧家子弟的奮斗和艱苦的時候也沒有權利否定一個貴族公子精神上的孤寂和苦悶并且把它斥為無病呻吟。
  納蘭性德是典型的世家子弟,通身是不矯揉造作的貴族氣派。他讓我想起了古龍筆下的楚留香。這個人身著常服也是不俗,住得豪華也不見多么挺胸疊肚。倒是賈府門前的看門狗和給晏子趕車的車夫才莫名地得意洋洋,不可一世。
  如果把人的活法用方向來界定的話,有的人是面朝外的,終生的精力都放在了取得社會成就和得到社會承認上,向每一個縫隙延伸自己的枝葉,和每一個人攀上交情以備不時之需。而有的人是內斂的,眼睛看到的不是外部的風云變幻,而是內心的風起云涌。前者失敗的時候會有劇烈的痛苦,并且會大聲地號叫來發(fā)泄;后者失意的時候卻是綿綿的憂傷,把這種憂傷藏在心里發(fā)酵,變得越發(fā)的濃厚和宿命般的悲涼。后者比前者更易活得孤獨。這種孤獨幾乎是一種命定,無法逃脫。無疑的,納蘭應該是后者。
  最合適、最容易讓人遺忘孤獨的藥,就是年少夫妻,舉案齊眉。于是,納蘭結婚了。有了自己的美麗的妻子,有了和樂恩愛融洽的家,也就有了自己精神的家園。當他想哭的時候,可以把臉埋到妻子的胸膛里,當他胸中的溫柔多得盛不下的時候,可以拈起眉筆,給妻子畫眉,也可以淘胭脂,并且坐在一起,妻子繡花,自己作詩,還可以夫妻二人到花園里飲酒賞月。飲到薄醉的時候,月色也分外的嫵媚和皎潔……
  可是,婚后僅僅三年,妻子就死掉了。自己的精神家園重新被毀。自己又站在了孤獨的曠野。風吹過來吹過去,心不知道該飛向哪里。雖然后來再娶,但是一個人真愛或許只有一次,感動或許也只有一次,感情不能仿制。
  一杯薄酒,落梅黃昏,流淚眼觀流淚眼,失意人逢失意人。
  這個時候,還用再問為什么他說自己是人間惆悵客嗎?還會再問為什么他會知道因了何事君淚縱橫嗎?天下的失意和惆悵是一樣的,天下的孤獨和悲哀是一樣的,天下的可憐人是一樣的。敝裘和鶴氅包裹的心也是一樣的。都是一樣的。
  那么,面對人生的大問題,窮通迥異的我們的結局也是一樣的。笛聲幽幽,往事紛至沓來,過去的美好都變成了不可再現(xiàn)的悲哀。你我相對,風吹動頭發(fā),想起過往,一樣的斷腸。
  百花深處
  董橋屬文,引一位女士的信,說她曾住過的東總布胡同棔柿樓里的花訊:“偶爾有點兒不冷不熱的雨,庭院里花事便繁:玉簪、茉莉、蜀葵、美人蕉,白白紅紅,爛漫一片。半庭荒草,得雨之后,高與人齊。草長花艷,也是一番景致,不知足下此刻可有賞花心情?若得高軒過我,當可把酒藥欄,一敘契闊�!�
  引人懷舊。
  小時我家住鄉(xiāng)村,民生凋敝,高房大屋少,里弄小巷多。以村中央一口甜水井為中心,往外布射著條條小胡同。
  天蒙蒙亮,我爹便用一根顫悠悠的棗木扁擔,挑兩只鐵皮桶,撲踏撲踏,步出胡同,胡同口的大槐樹襯著天光,是一團陰陰的影。青石砌起的井臺被多少代鄉(xiāng)民的鞋底磨得锃亮,旁豎木轆轤,轆轤上一圈一圈纏粗麻繩,繩端鐵鉤,我爹把它鉤住鐵桶提系兒往下一悠,再單手擰著轆轤把往下倒,吱呀,吱呀。桶落水面,咚然一聲,接著聽見咕嘟咕嘟桶喝水的聲音。待它喝飽,再雙手慢悠悠往上搖,吱呀,吱呀。老槐樹上掉下一粒兩粒青白的槐花。
  我爹挑水前行,身后水跡彎彎曲曲——胡同不直,鄉(xiāng)民把土坯房隨性而建,東凸一塊西凹一塊,搞得胡同也東扭一下西扭一下。鄉(xiāng)民聚族,當時整一個胡同都是“閆”姓。把住胡同東口的是大爺家,大爺?shù)臍q數(shù)倒是不大,輩分大,喜抽親手卷的葉子煙。五十余歲即去世,在他去世前一年,大兒子跑到鄉(xiāng)里辦事,辦完事蹲在路旁的石碌碡上抽煙,一輛大卡車卷他進車底,收拾殘骸不成人形。大爺一夜老十年。我對他家最鮮明的印象是豬圈,因大爺喜歡蹲在圈沿抽煙,豬對著他哼哼。我背著花格布書包,天天上學放學都看見。
  把住胡同西口的是大娘家,大娘是個寡婦,獨力拉扯大了二女一男。大女兒出嫁到外地,珠光寶氣,手里攥著花一萬多塊買的大哥大,好似板磚。數(shù)年后早逝。二女兒漂亮,嫁了人后包了金牙,喜吃生炸的餃子,打公罵婆,頗兇悍。兒子天生瘸腿,如今五十歲,動不動問他的老娘:“光吃飯不干活,你咋還不死?”我在路上見過他,唯一的兒子不知何事正蹲監(jiān)獄,滿臉胡子拉碴。
  再進去路東是牲口圈,幾間畜欄,無朝無暮地散發(fā)著馬糞氣。路西便是我家,碎磚的墻,土夯的院,院根有陰陰的綠苔。小方格的木窗,一個格里貼一張窗花,蘭花、抱繡球的貓、小老鼠上燈臺。日曬雨淋,是舊舊的黃紅。正屋三間,灶屋一間,秋忙時節(jié),大人顧不上我,我就在灶屋的柴禾上睡覺。夜晚大人酣眠,我大睜著眼睛,看窗外的大樹在窗紙上畫出簌簌的活的影,膽戰(zhàn)心驚。
  胡同是把勺,我們這三家算是勺柄,再往里勺頭部分也生活著三戶人家。
  一戶是我的親叔叔,他家門外有個巨大的青石碾盤,碾盤上有碌碡,碾谷碾麥。七八歲那年,大冬天耍頑皮,我跑到他家的房頂上,兩腿耷在房檐,鞋帶開了,低頭系鞋帶,啪!整個人正正地拍在碾盤上,像貼燒餅。躺了半天,才喘勻一口氣,爬起來跌跌撞撞找我娘:“娘,娘,我從房上摔下來了!”我娘立馬抱我找郎中,老郎中看了看,說沒事沒事,讓孩子躺下緩緩。現(xiàn)在想想,人小骨嫩,且穿著厚棉襖,又避開了大石磙,真幸運。
  一戶是我的堂伯。我對他家的豬圈也是大有印象,他家豬圈是空的,不知道誰扔了一個絲瓜,我奶奶哄我爬下去,拾上來,剁剁當了包子餡。
  另一戶也是堂伯,他家有個很兇的奶奶,小腳像錐子,下雨走在泥地的院里,一走一個深深小小的坑。有一次好玩叫了一聲她的名字,她領著一大家子打上門,要跟我這個五六歲的娃娃算賬,說老人的名諱是你這個小狗蚤叫得的嗎?
  胡同里活的人個頂個煙氣騰騰,偏偏胡同里的墻根下,家家內墻四圍,土做的庭院邊上,栽種著種種的洋姜花、大麗花、指甲花、玉簪花、茉莉花、桃花、杏花、梨花、李花。春暖時節(jié),花事繁盛,給整個胡同都罩上一層百丈紅塵撕不破的靜。
  現(xiàn)在老年人一個兩個三個地作了古,青石碾盤莫知所蹤,甜水井莫知所蹤,陳舊的、雕著花的、不知道哪年哪輩傳下來的八仙桌椅莫知所蹤,畫著貓瓶(一只貓守著一瓶花)的躺柜莫知所蹤,提梁的茶壺、手織的棉布、我自己親手繡的金魚戲蓮的手帕,都已經莫知所蹤。那些鮮鮮的,不名貴的,熱鬧卻又超出世塵的花,也莫知所蹤。
  整條閆姓胡同已經不在,張姓胡同、趙姓胡同、李姓胡同……都已不在。整個村莊搞規(guī)劃,橫三刀豎三刀,刀刀砍得胡同老,且又處處在蓋高樓,這時候讀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數(shù)不清……”就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無數(shù)鄉(xiāng)村的無數(shù)胡同,在世亦無名目,消亡更無名目可資留念,悵惘低徊也只屬于我這樣的中年人,年輕人對于胡同,實實的無印象,連帶亦無感情。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詩名“雨巷”,其實也不過就是想在長長的、下著雨的胡同里逢著一位詩意的姑娘。如今胡同不在,沒有槐葉和丁香的芬芳,也看不見撐著油紙傘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這樣的詩亦不會再有,文亦不會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老巷不在,舊宅不在,花葉不在,天邊斜陽和連天的衰草亦不在,改變的不獨是人的心態(tài),亦是中國文學的生態(tài)。
  有句英文這樣說:“Nowsleepsthecrimsonpetal,nowthewhite.”意即“緋紅的花瓣和雪白的花瓣如今都睡著了”。董橋又寫過一篇《胡同的名字叫百花深處》,文章未見多么風致,篇名卻無限婉約。百花凋敝,胡同也湮滅進浩浩光陰,就像花瓣入了睡夢。
  誰不想被世界溫柔相待
  大提琴手小林大悟失業(yè)后當了入殮師。在接觸到腐尸后,他的心理承受的沖擊宛如黃鐘大呂,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令他不但跳到一家經營了幾十年的老浴池里把自己泡了又泡,洗了又洗,回家后還必須靠依偎在妻子的身邊,吸取著帶著體香的生命氣息才能消解。妻子熟睡,他悄悄拉響了在幼兒園時拉的大提琴,樂聲響起,如同流水,讓這個孤獨的男人還原成一個孤獨的孩子,對面坐著的,好像是他的父親,但又不能確定,因為那個男人的臉,已經在記憶里被模糊成一團不辨面目的影子——很早的時候,父親就和別的女人私奔,留下母親郁郁而終。到現(xiàn)在小林只保留著一塊父親在河邊撿了送給幼時的自己的鐵青色的大鵝卵石。
  但是,當佐佐木社長帶著他跪坐在那些尸體旁邊,用溫柔的手細致地替死去的人做著一切,清洗、梳頭、化妝,小林卻被深深感動了。這份看起來冷冰冰的職業(yè),在社長的手下有了非同一般的意義,它能“讓已經冰冷的人重新煥發(fā)生機,給她永恒的美麗,這需要冷靜、準確,并且要懷著溫柔的感情。送別故人時的靜謐,讓所有的舉動都變得如此美麗”。
  不過這份工作畢竟不體面、不光彩,妻子得知真相后也離開。做,還是不做?這是一個問題。
  他已經得窺堂奧,知曉了這份職業(yè)的尊榮與寧謐,但又舍棄不了溫柔賢淑的妻子,終于下決心向社長辭職。佐佐木請小林坐下,給了他一塊河豚魚白,然后有了如下那段經典對白:
  “好吃吧?”
  “好吃�!�
  “好吃吧?”
  “好吃得讓人為難�!�
  一句話一語雙關,這份職業(yè)也好得讓人為難。
  所幸,妻子又回到他的身邊,親眼目睹他給猝死的澡堂老板娘做的一系列工作后,也不再反對他從事這個職業(yè)。然后,他收到父親的死訊。
  這個男人,小林已經忘記了他的模樣,只記得對他的滿腹怨恨�,F(xiàn)在,他以兒子和入殮師的雙重身份,跪在他的面前,看著他胡子拉碴,落魄潦倒,心里說不清什么感覺。他一點點溫柔地給他清洗、剃須、著裝,讓這個已經在記憶里面目模糊的人重新清晰再現(xiàn)。眼淚像滴珍珠,將墜未墜。然后,掰開父親緊攥著的手指,啪嗒,掉下一枚鵝卵石,小如鴿蛋,是當初和那枚大的鐵青色鵝卵石的互相贈送和交換,父親的給了兒子,兒子的給了父親。原來,自己以為的父親對自己的拋棄和遺忘,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他一直坐在父親的心里——他傷心得不能自持。
  他把這枚鵝卵石放在妻子的手里,連同他送給妻子的那一枚,合在一起,放在妻子的肚子上,那里面,孕育著一個小生命。已經去世的,正在人間的,還未出生的,三代人,就這樣奇妙地達成了接納和和解,感情畫了一個完美的圓,美好得讓人落淚。
  這部日本電影《入殮師》獲第8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整部影片以獨特的視角,撥動了人類美好的天性之弦。在這部影片里,死亡就是這樣的美好,美好得讓人落淚。
  那位想變性不成最后自殺的小男生,小林將他化裝成一個美麗的女孩子,眉目溫柔,紅唇嬌艷,躺在那里,宛然如生;那位堅持開了幾十年浴室,堅持用木柴燒水,總是操勞不停,頭發(fā)蓬亂的老人,小林將她化妝得頭發(fā)一絲不茍,閉目而睡,好像只是因為勞累,想要小憩一會兒……這些逝去的人,本已經褪去了血色的容顏,在入殮師精心描畫下,又重新變得栩栩如生起來。
  是的,栩栩如生。栩,是蝴蝶扇動翅膀的樣子吧。每個人都如蝶,在花海里扇動翅膀,尋找自己的芬芳。他或她離世的那一刻,親人,甚至整個世界最大的愿望,不過就是讓他仍然如蝶一般開放,仿似將要啟程飛向另一個世界,尋找獨屬于他的芬芳。這樣一想,死亡就不悲傷。
  誰不希望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而這,也是這部電影要告訴我們的東西。所謂的人文關懷,通�?傋屓擞X得大而無當,原來它無非就是在說,生亦有尊嚴,死亦有尊嚴,生需要溫柔相待,死,亦需要溫柔相待。
  




若本书不能下载,请微信扫描右下角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别院书香”,书友将给您分享本书。
若下载压缩包有密码,同样扫码关注,回复“解压密码”即可。

上一本:世界華人作家作品 下一本:禮儀與興象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誰不想被世界溫柔相待的作者是涼月滿天,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