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閱讀生死


作者:孫昌林     整理日期:2014-05-02 09:53:08

這是一部探討醫(yī)患關(guān)系的隨筆集。從一個醫(yī)務(wù)工作者的視角,結(jié)合從醫(yī)經(jīng)歷,從醫(yī)學精神、醫(yī)療過程、病患心理、醫(yī)療技術(shù)、倫理道德等角度,對醫(yī)患沖突、醫(yī)學發(fā)展、生老病死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作者簡介:
  孫昌林,1956年生,湖北洪湖人,從醫(yī)三十余年,現(xiàn)為武漢市中心醫(yī)院黨委書記。先后在《人民日報》《湖北日報》《長江日報》《芳草》發(fā)表文學作品百篇。著有散文集《我們能否奉獻自己》。
  目錄:
  1.向死而生01
2.還生命自然02
3.疾病能消滅嗎04
4.感念天地知06
5.跪診的醫(yī)生08
6.走過荊棘11
7.血液的靈魂13
8.六根支架能撐起什么15
9.哦,盤尼西林17
10.醫(yī)院的表情20
11.見到達.芬奇23
12.假如千千結(jié)27
13.兄弟,你恨我嗎30
14.尋找被溫暖的感覺33
15.沉重的錦旗35 1.向死而生                     01
    2.還生命自然                    02
    3.疾病能消滅嗎                   04
    4.感念天地知                    06
    5.跪診的醫(yī)生                    08
    6.走過荊棘                     11
    7.血液的靈魂                    13
    8.六根支架能撐起什么                15
    9.哦,盤尼西林                   17
    10.醫(yī)院的表情                   20
    11.見到達.芬奇                   23
    12.假如千千結(jié)                   27
    13.兄弟,你恨我嗎                 30
    14.尋找被溫暖的感覺                33
    15.沉重的錦旗                   35
    16.靜靜走在熙攘中                 40
    17.試管外的流浪                  43
    18.當至親徘徊在生死門檻外             46
    19.深情的寂寞和愛輕輕落地             50
    20.如何才能讓你相信                53
  21.你的微笑輕輕滑過                56
  22.爹爹何不托夢來                 60
  23.憂郁的眼淚                   62
  24.走近白求恩
  25.小伙子,叫我如何說好
  閱讀生死
  如果說,人生是一本厚厚的大書,那么,與醫(yī)院相遇,就是不可省略、不可不讀的重要章節(jié)。
  醫(yī)院是閱讀人生最好的場所。
  醫(yī)院是一個人生命的起點和終點的必經(jīng)驛站,在這里,濃縮了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凝結(jié)了生命中的愛恨情仇。一切都被推到極端,逼到懸崖邊上,別無選擇。在生死面前,任何情感都展露無余,任何品性都祼露呈現(xiàn)。在醫(yī)院閱讀人生,閱讀生死,比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看得真實、直白、深刻。
  在此閱讀生死,再愚鈍的人,對人生也會有所領(lǐng)悟。
  至于生,雖是人生的起點,但與本人無關(guān)。因為每個人出生時,不是他(她)自己所能決定了的事,也是他(她)無法選擇的事。每個人來到人世間都是赤條條的柔軟軟的肉球一個,迷迷糊糊的小人兒一個。即使后來的偉人、名人、貴人,就是皇帝從娘肚子里出來,都差不多一個模樣,絕不會有驚天破石橫空出世的景象。無論當時千寵萬愛集一身,還是狗嫌一般裹在破布里,這個小人兒感知不了,體會不深,即便有感受,也只會傻乎乎地啼哭。就是哭聲,也絕不會是如贊美詩般吟唱的婉轉(zhuǎn)美聲。因此,“生”的章節(jié)并不精彩,也不深刻。如果有,那一定是別人后來強加的、編撰的。當然,看晚輩出生,不免洋溢出無限喜悅,感嘆世間滄桑,這已然是過來人的感受。
  “死”的章節(jié)就大不相同了,無論生命長短,只要在人間走一遭,就與社會、與親人、與自己產(chǎn)生了千絲萬縷紛繁復雜的聯(lián)系,加進去許多看不見摸不著的細胞元素,比如文化基因,比如知識教育,比如跌宕經(jīng)歷,比如愛恨情仇,人的思想、觀念、品性、態(tài)度、行為等等,就變得復雜起來,于是“死”的章節(jié),就呈現(xiàn)出繽紛的書寫,讓人讀來感慨萬端。
  中國文人大多忌諱談“死”,從孔老先生開始,“末知生,焉知死?”拒絕弄懂“死”是什么,聽到“死”字,就汗毛直豎,緊閉雙唇,躲得遠遠的。實在躲不開,文人的眼淚就和著墨水涂滿一紙,哭聲能穿透書本。自己哭天喊地也就罷了,非得讓讀者陪著流淚。一部中國文學史仿佛一條淚浪翻滾的長河。
  權(quán)貴更是怕死。中國皇帝都渴求“萬歲”“萬萬歲”,結(jié)果沒有一個“萬歲”的。貪心太重,反倒傷了身心,自古皇帝多短命?茖W昌明的今天,人們更相信科學是萬能的,一切疾病都應遠離人類才是。如果科學不能戰(zhàn)勝疾病,人類就無助,科學家就無能。2013年11月,在香港舉行的一次抗癌籌款慈善晚宴上,一個小朋友面對鏡頭,用稚嫩的聲音問道:“等我長大了,還要這樣無助地面對它嗎?”這句話,刺痛了在場的一位記者,他感嘆道:“這場人類與癌細胞的拉鋸戰(zhàn),有沒有盡頭?曾經(jīng)戰(zhàn)勝過天花、麻風等疾病的科學家,在這場戰(zhàn)爭中有沒有取勝的可能?”面對這一串串的不舍追問、苦苦相逼,我想,科學家們一定會不寒而栗。其實,在人類與疾病之間,從來沒有誰戰(zhàn)勝過誰。某些疾病一時間可能控制,但它狡猾得很,打不贏就溜,藏匿到你找不到的地方,等你幾乎忘記它了,它出其不意出來騷擾你一下。例如,2003年的SARS,人們談之色變,如今它躲到哪里去了,誰也不知道。舊的疾病控制了,新疾病又產(chǎn)生了,如前些年不知艾滋病為何物,如今全球流行;過去結(jié)核病看似被消滅,如今又化妝出場。疾病與人類總是相伴相行,正如自然災害,人類不可能與大自然對抗。如今人們明白,最好的方式是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對于疾病呢,我們應該如何對待?
  其實,疾病是上帝送給人類的特殊禮物,以免人類喪失應有的抗爭和自強不息的能力。生病是一個人一生中不可逾越的經(jīng)歷,它讓人在貪圖享受時敲打一下,珍惜健康,珍惜生命。死亡是蒼天懸在人類頭上的一把劍,時時警告人們,生命是有限的,用心過好每一天,不讓自己枉在人世走一遭。如果忽略、不屑甚至厭惡這些上帝賜予的禮物,生命的價值至少喪失一半,幸福的滋味至少沖淡五成,世界也會變得無趣、乏味。
  不是么?人們還是常常犯糊涂,有時智力不及一個鄉(xiāng)下老太。小時候,我媽常說:“人死如燈滅。”我不懂,媽媽說:“燈滅了,睡覺去!比怂懒,就是睡覺去了,再自然不過。地球上成萬上億種動植物,生生滅滅,構(gòu)成萬千氣象,世界因此而精彩。
  如果世上所有的動植物只有生,沒有死,這地球?qū)且环N什么樣的景象?
  燈滅了,夜幕降了,該是回到祖先懷抱的時候,就該回去,要不然,祖先們會很寂寞的。
  讀懂了生死,人活著就不犯迷糊,還有啥事放不下。
  





上一本:海邊拾貝胖孩 下一本:與父親的戰(zhàn)爭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閱讀生死的作者是孫昌林,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