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舊時光的愛戀:遺落在歲月中的老情書
作者:徐志摩,張愛玲,石評梅 整理日期:2014-05-02 09:51:29
民國才子佳人的情書里,即使瑣碎的生活,也能讓其美得像一首仄仄平平的詩詞,或婉約,或豪放,或淡然,或靜謐,每每讀來,至誠的文字總讓人有種無法自拔的沉醉,總有按耐不住的沖動和渴望,想要穿越時光的隧道,回到那段舊日時光,深深探入他們的愛情里,看一看那時,正當最美年華的他們。<br> 本書精心收錄了徐志摩、張愛玲、沈從文、朱湘、魯迅、丁玲、郁達夫、蕭紅、白薇、朱生豪等幾十位才子才女的往來情書。在信中,他們無話不談,聊理想、談人生、訴愛情、傾泄喜怒哀樂,筆能生情,每一句暖心熱烈的情話里都閃爍著一顆火熱的心……歲月讓那些色彩斑斕的人生逐漸泛白,而時光也使飽含激情的文字慢慢褪色,但那些凄美的愛情和真摯的情感卻如夏花般燦爛,似秋葉般靜美。<br> 作者簡介: 《舊時光的愛戀——遺落在歲月中的老情書》精心挑選了30位民國才子才女的幾十封情書。原著作者包括徐志摩、張愛玲、沈從文、朱湘、魯迅、丁玲、郁達夫、蕭紅、白薇、朱生豪、石評梅等。<br> 目錄: 林覺民陳意映 剎那即是永恒 《與妻書》原文 《與妻書》譯文 人物小傳 魯迅許廣平 只有你,那么懂我 兩地書(二) 兩地書(三) 兩地書(四十八) 兩地書(五十三) 兩地書(一二七) 兩地書(一三五) 人物小傳 張愛玲胡蘭成林覺民陳意映 剎那即是永恒 《與妻書》原文 《與妻書》譯文 人物小傳 魯迅許廣平 只有你,那么懂我 兩地書(二) 兩地書(三) 兩地書(四十八) 兩地書(五十三) 兩地書(一二七) 兩地書(一三五) 人物小傳 張愛玲胡蘭成 錯愛傾城 致張愛玲(一) 致胡蘭成(一) 致張愛玲(二) 致胡蘭成(二) 人物小傳 丁玲胡也頻 紅色戀人 致胡也頻 人物小傳 蔣光慈宋若瑜 不思量,自難忘 致宋若瑜(一) 致宋若瑜(二) 致宋若瑜(三) 致蔣光慈(一) 致蔣光慈(二) 人物小傳 朱湘劉霓君 與你共嘗愛情的味道 海外寄霓君(一) 海外寄霓君(二) 海外寄霓君(五) 海外寄霓君(十) 海外寄霓君(七十二) 人物小傳 廬隱李唯建 我的世界,從此變了顏色 致李唯建(一) 致李唯建(二) 致廬隱 人物小傳 徐志摩陸小曼 愛是一場無悔的燃燒 愛眉小札(精選一) 愛眉小札(精選二) 愛眉小札(精選三) 愛眉小札(精選四) 愛眉小札(精選五) 致徐志摩 人物小傳 高君宇石評梅 墓畔哀歌泣陶然 致石評梅 致高君宇 人物小傳 沈從文張兆和 懸崖上的虎耳草 由達園致張兆和 小船上的信 夜泊鴨窠圍 瀘溪黃昏 潭中夜?jié)O 致沈從文 人物小傳 蕭紅蕭軍 人生若只如初見 致蕭軍 致蕭紅 人物小傳 郁達夫王映霞 殘宵無夢到橫塘 致王映霞(一) 霞(二) 致王映霞(三) 致王映霞(四) 致王映霞(五) 人物小傳 白薇楊騷 為了愛的緣故 致楊騷(一) 致楊騷(二) 致楊騷(三) 致楊騷(四) 致楊騷(五) 致白薇 人物小傳 瞿秋白楊之華 秋之白華 致楊之華(一) 致楊之華(二) 致楊之華(三) 人物小傳 朱生豪宋清如 想你戀你便是幸福 致宋清如(一) 致宋清如(二) 致宋清如(三) 致宋清如(四) 致宋清如(五) 致宋清如(六) 致宋清如(七) 人物小傳 后記 親愛的,我在回憶里找過你 徐志摩陸小曼 愛是一場無悔的燃燒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有結(jié)果,不求同行, 不求曾經(jīng)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她,陸小曼,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是上世紀二十年代京城的社交名媛。她被后人記住,不僅是因為她的絕代風華,更是因為她和著名詩人徐志摩那一段浪漫至骨髓里的愛情。 他,徐志摩,是浪漫多情的風流才子,終其一生都在追逐著自己想要的自由和愛情。 正所謂“恨不相逢未嫁時”,她和他相遇之時,她是別人的妻,而他也是別人的夫。一個是窈窕淑女,一個是江南才子,似乎注定有所糾葛。 相遇,相識,他與她一起游長城,逛天橋,到來今雨軒喝茶,去西山上看紅葉……愛情的火花就這樣在他們之間迸發(fā)了。 他們的愛情歷經(jīng)千辛萬苦,不為世俗所接受。然而,這兩個為愛勇敢的人,卻沖破困難重重,毅然而決然地讓自己的愛情燃燒到極致,最終步入婚姻殿堂。 1926年10月3日,農(nóng)歷的七月初七,也就是傳說中牛郎和織女相會的那一天,他們在北京的北海公園舉行了盛大的婚禮。這場婚禮幾乎牽動了當時中國文化界的所有大腕,證婚人是梁啟超,主持是胡適,參加者雖然不及備載,總之都是在中國近代史上響當當?shù)娜宋铩?br/> 1926年10月,新婚后的陸小曼依公公之命隨徐志摩離京南下,回到徐的家鄉(xiāng)海寧硤石,開始了他們甜蜜的日子。 徐志摩在給張慰慈的信中寫到:“上海一住就住了一月有余,直到前一星期,咱們倆才正式回家,熱鬧得很哪。陸小曼簡直是重做新娘,比在北京做的花樣多得多,單說磕頭就不下百次,新房里那鬧更不用提。鄉(xiāng)下人看新娘子那還了得,呆呆的幾十雙眼,十個八個鐘頭都會看過去,看得陸小曼那窘相,你們見了一定好笑死。鬧是鬧,鬧過了可是靜,真靜,這兩天屋子里連掉一個針的聲音都聽出來了。我父在上海,家里就只媽,每天九點前后起身,整天就管吃,晚上八點就往床上鉆,曼直嚷冷,做老爺?shù)挠惺裁捶ㄗ,除了乖乖地偎著她,直偎到她身上一團火,老爺身上倒結(jié)了冰,你說這是樂呀還是苦?咱們的屋倒還過得去,現(xiàn)在就等爐子生上了火就完全了! 陸小曼則說:“我們從此走入了天國,踏進了樂園……一同回到家鄉(xiāng),度了幾個月神仙般的生活! 但是他們回家之后,徐志摩的家庭并沒有完全接受陸小曼。不久,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就因為看不慣陸小曼的作派,先行到了上海,沒過幾天便讓徐志摩的母親到上海與他會合,然后啟程去北京找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公公的這個決定讓陸小曼極其難以接受,這件事也是陸小曼與徐志摩婚后在徐家受到的第一個打擊。在這之后不久,陸小曼就得了肺病。很長一段時間后,她的身體才慢慢恢復(fù)。 沒有了公公婆婆在身邊盯著,陸小曼在生活上感覺反倒輕松,她不用再受這樣那樣的拘束。她和徐志摩在硤石別具一格的庭院里侍弄花草,過著一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超然生活。然而,幸?偸嵌虝旱模纯鄥s來得很快。 1926年5月,北伐戰(zhàn)爭開始,時局動亂不堪,隨著戰(zhàn)事的臨近,徐志摩和陸小曼不得不中斷了這一段新婚燕爾如世外桃源的生活,被迫移居上海。 在上海,兩人開始筑起了新的愛巢,陸小曼如魚得水,重新開始了她喜愛并擅長的社交生活。社交圈里公認的“南唐北陸”的陸小曼和唐瑛,這時候同時出現(xiàn)在上海的社交界,成為了上海各界津津樂道的談資。于是,在上海的舞廳戲院這些上流社會公子小姐們經(jīng)常光顧的場所,由于陸小曼的加入,又增添了一道風景。 徐志摩與陸小曼定居上海后,本想過安靜的生活,他一邊在大學(xué)教書,一邊繼續(xù)詩歌創(chuàng)作,同時也像其他男人一樣,希望在衣食上能得到妻子的照料。但是陸小曼每天過午才起床,下午作畫、寫信、會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聽戲、到戲院里去捧角,甚至是登臺作秀。 徐志摩常常婉轉(zhuǎn)地勸告陸小曼,但效果不大。 盡管戀愛的時候彼此都視對方為自己至死不渝的靈魂伴侶;盡管兩人各以《愛眉小札》、《眉軒瑣記》和《陸小曼日記》等篇聞世,成為社會流傳的美談,但夫婦間卻有了越來越多的厭倦和苦惱。 后來,徐志摩的父親出于對陸小曼極度不滿,在經(jīng)濟上與他們夫婦一刀兩斷。徐志摩不得不同時在光華、東吳、大夏三所大學(xué)講課,課余還趕寫詩文,以賺取稿費,即便如此,仍不夠陸小曼揮霍。而陸小曼在舞場霓虹里,把時光輕輕送走了。 1929年,徐志摩辭了東吳大學(xué)、大夏大學(xué)的教職,繼續(xù)在光華大學(xué)執(zhí)教,1930年秋起又在南京中央大學(xué)教書,并兼任中華書局編輯、中英文化基金會委員。上海南京兩地來回跑,以掙家用。 1930年秋,徐志摩應(yīng)胡適之邀,任北京大學(xué)教授,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xué)教授。徐志摩自己北上的同時,極力要求陸小曼也隨他北上,幻想著兩人到北京去開辟一個新天地?申懶÷鼌s執(zhí)意不肯離開上海,徐志摩只得落寞黯然的只身北上。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為了趕上林徽因那天晚上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xué)院禮堂關(guān)于中國古代建筑的講演,迫不及待地搭乘了一架郵政機飛往北京。登機之前,他給陸小曼發(fā)了一封短信,信上說:“徐州有大霧,頭痛不想走了,準備返滬!钡罱K他還是走了。因大霧影響,飛機在濟南黨家莊附近觸山爆炸,徐志摩身亡。 1930年秋,徐志摩索性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wù),應(yīng)胡適之邀,任北京大學(xué)教授,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xué)教授。徐志摩自己北上的同時,極力要求陸小曼也隨他北上,幻想著兩人到北京去開辟一個新天地。可陸小曼卻執(zhí)意不肯離開上海,徐志摩只得落寞黯然的只身北上。 由于與陸小曼分居兩地,徐志摩需要經(jīng)常上海、北京兩地奔波,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兩地來回奔波了8次。 1931年11月上旬,陸小曼由于難以維持在上海的排場,連續(xù)打電報催促徐志摩南返。11月11日,徐志摩搭乘張學(xué)良的專機飛抵南京,于13日回到上海家中。不料,夫婦倆一見面就吵架。據(jù)郁達夫回憶:“當時陸小曼聽不進勸,大發(fā)脾氣,隨手把煙槍往徐志摩臉上擲去,徐志摩連忙躲開,幸未擊中,金絲眼鏡掉在地上,玻璃碎了。” 這一擊,對徐志摩來說是致命的,它不僅擊碎了兩人之間的情感,也擊碎了徐志摩對愛情一直堅持的理想浪漫情結(jié)。于是,絕望之下的徐志摩,離開了這個他親手筑起的愛巢。然而,令陸小曼沒有想到的是,徐志摩的這一走,卻再也沒有回來。 1931年11月18日,徐志摩乘早車到南京,住在何競武家。徐志摩本來打算乘張學(xué)良的福特式飛機回北京,臨行前,張學(xué)良通知他因事改期。徐志摩為了趕上林徽因那天晚上在北京協(xié)和小禮堂向外賓作的關(guān)于中國古代建筑的講演,于是在19日迫不及待地搭乘了一架郵政機飛往北京。 登機之前,徐志摩給陸小曼發(fā)了一封短信,信上說:“徐州有大霧,頭痛不想走了,準備返滬!钡罱K他還是走了。因大霧影響,飛機于中午12時半在濟南黨家莊附近不慎撞上了濟南開山,飛機爆炸起火,飛機上的兩名駕駛員與徐志摩一起遇難。這一年徐志摩36歲。 這一天深夜,南京航空公司主任保君健,敲響了上海徐公館的大門,保君健上門的目的是告訴陸小曼,徐志摩在昨天的一場墜機事故中不幸身亡。當陸小曼得知這個噩耗的時候,她一下昏厥了。醒過來后,陸小曼號啕大哭,直到眼淚哭干。 陸小曼此時究竟悲傷到什么程度,連郁達夫都覺得難以描寫,他說:“悲哀的最大表示,是自然的目瞪口呆,僵若木雞的那一種樣子,這我在陸小曼夫人當初接到徐志摩兇耗的時候曾經(jīng)親眼見到過。其次是撫棺一哭,這我在萬國殯儀館中,當日來吊的許多徐志摩的親友之間曾經(jīng)看到過。陸小曼清醒后,便堅持要去山東黨家莊接徐志摩的遺體,被朋友們和家里人死命勸住了。最后決定派徐志摩與前妻張幼儀的兒子徐積鍇去山東接回。” 郁達夫之妻王映霞也在自己的自傳里這樣描述當時的情形:“下午,我換上素色的旗袍,與郁達夫一起去看望陸小曼,陸小曼穿一身黑色的喪服,頭上包了一方黑紗,十分疲勞,萬分悲傷地半躺在長沙發(fā)上。見到我們,揮揮右手,就算是招呼了,我們也沒有什么話好說,在這場合,說什么安慰的話都是徒勞的。沉默,一陣長時間的沉默。陸小曼蓬頭散發(fā),大概連臉都沒有洗,似乎一下老了好幾個年頭。”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年僅36歲的詩人竟不永壽,真悄悄地走了。徐志摩的遺體從濟南運回上海后,陸小曼見到了現(xiàn)場惟一的一件遺物——一陸小曼親手所繪的山水長卷,這幅山水長卷現(xiàn)存放在浙江博物館。 陸小曼看著這張畫卷,想到徐志摩的種種好處,淚水漣漣,百感交集。自此,她一直珍藏著這幅畫,如同保護自己的生命。徐志摩失事后,陸小曼在書桌前寫下“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從此不再出去交際。 陸小曼對徐志摩的思念之情,我們還可以從她在徐志摩死后的幾篇文章中看到。在徐志摩死后一個多月,陸小曼寫了《哭摩》,這篇文章寫得情真意切,悲傷痛苦躍然紙上: “我深信世界上怕沒有可以描寫得出我現(xiàn)在心中如何悲痛的一枝筆。不要說我自己這枝輕易也不能動的一枝。可是除此我更無可以泄我滿懷傷怨的心的機會了,我希望摩的靈魂也來幫我一幫,蒼天給我這一霹靂直打得我滿身麻木得連哭都哭不出來,混(渾)身只是一陣陣的麻木。幾日的昏沉直到今天才醒過來,知道你是真的與我永別了。摩!慢說是你,就怕是蒼天也不能知道我現(xiàn)在心中是如何的疼痛,如何的悲傷!從前聽人說起“心痛”我老笑他們虛偽,我想人的心怎么覺得痛,這不過說說好玩而已,誰知道我今天才真的嘗著這一陣陣心中絞痛似的味兒了。你知道么?曾記得當初我只要稍有不適即有你聲聲的在旁慰問,咳,如今我即使是痛死也再沒有你來低聲下氣的慰問了。摩,你是不是真的忍心永遠的拋棄我了么?你從前不是說你我最后的呼吸也須要連在一起才不負你我相愛之情么?你為什么不早些告訴我是要飛去呢?直到如今我還是不信你真的是飛了,我還是在這兒天天盼著你回來陪我呢,你快點將未了的事情辦一下,來同我一同去到云外優(yōu)游去吧,你不要一個人在外逍遙,忘記了閨中還有我等著呢!” 陸小曼在徐志摩在世時是不大寫東西的,但天天和徐志摩在一起,無形之間便受了他的文學(xué)上的熏陶,她的這篇《哭摩》濃麗哀婉,文風直逼徐志摩,可以說對徐志摩是個最好的懷念。 1932年,在海寧硤石召開了徐志摩的追悼會,陸小曼因為公公徐申如的阻止,沒有能到海寧硤石參加追悼會,她作為亡妻送了一幅挽聯(lián): 多少前塵成噩夢,五載哀歡,匆匆永訣,天道復(fù)奚論,欲死未能因母老; 萬千別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yīng)不久,遺文編就答君心。 在給徐志摩的悼詞中,陸小曼明確表示活下去的原因是“因母老”,而活下去要做的則是“遺文編就答君心”。她懷念志摩,致力于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遺作,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其中的苦辣酸甜一言難盡。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姻是沖破封建束縛的自由結(jié)合,其間雖也曾彼此傷害,但也深深相愛。 1933年清明,陸小曼獨自一人來到硤石,給徐志摩上墳,這是陸小曼第五次到海寧硤石,也是最后一次。陸小曼沒有再到她與徐志摩婚后小住的“香巢”中去,那是徐家的房產(chǎn),她無福消受,她也不愿再去那一塊讓她甜蜜而又令她傷心的地方。她站在東山萬石窩前,遠遠地望著那一幢中西合璧的紅色磚瓦房子,眼淚忍不住奪眶而出。 1965年4月3日,一代名媛陸小曼在上海華東醫(yī)院悄然過世,她的靈堂上,只有一副挽聯(lián):推心唯赤誠,人世常留遺惠在;出筆多高致,一生半累煙云中!概括了她備受爭議的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