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第九王國》是作者追尋逝去祖先的文學之旅,抵達理想中的精神故鄉(xiāng)的過程。剛結(jié)束中學的學業(yè),20歲的奧地利青年菲利普?柯巴爾放棄了和同學一起去希臘的畢業(yè)旅行,決定前往斯洛文尼亞尋找他失蹤二十多年的哥哥。他隨身帶著哥哥留下的農(nóng)學院筆記本和斯洛文尼亞語-德語詞典,憑借這兩樣東西,柯巴爾發(fā)現(xiàn)了語言在敘述、轉(zhuǎn)換現(xiàn)實中的魔力。穿越斯洛文尼亞之旅,實際上也是柯巴爾追尋祖先蹤跡,發(fā)現(xiàn)民族和傳統(tǒng),尋找自我的歷程。 目錄: 編者前言 第一部分盲窗 第二部分空空如也的山間小道 第三部分自由熱帶稀樹草原與第九王國 第一部分盲窗我追尋著失蹤的哥哥的足跡,來到了耶森尼克。二十五年過去了,或者就是一天。當時我還不滿二十歲,剛剛在學校里考完最后一次試。本來我會覺得一身輕松,因為在苦讀了數(shù)個星期之后,這個夏日也該聽我安排了。然而,我卻心事重重地驅(qū)車離去了:在位于林肯山村的家里,有年邁的父親,多病的母親和那個精神錯亂的姐姐。此外,在最后一年里,我擺脫了教會寄宿學校的日子,已經(jīng)習慣了克拉根福特班級的群體生活。這里女孩占多數(shù)。此刻,我突然覺得自己孤零零的。當別人一起踏上前往希臘的汽車時,我卻充當了一個離群索居的人,寧愿獨自踏上去南斯拉夫的征程。(實際上,我只是沒錢一起去旅行。)再說,我還從來沒有去過國外。雖然斯洛文尼亞語對克恩滕南部鄉(xiāng)村的人來說也不是什么外語,可我?guī)缀醪⒉辉趺淳ā?br/> 那個耶森尼克邊防士兵看了一眼我那本新近簽發(fā)的奧地利護照,自然用他的語言跟我搭上了話。他一看我聽不懂,便用德語說,Kobal(柯巴爾)不就是個斯拉夫名字嗎。“Kobal”意味著兩腿叉開之間的空間,意味著“步伐”,而且也意味著一個叉開兩腿站立的人。照這樣說,我的姓則更適合他,也就是這個士兵了。他身旁那個年長些的官員身著便衣,滿頭銀發(fā),架著一副圓形無框?qū)W者眼鏡,面帶微笑解釋說,那個從屬的動詞則意味著“klettern”(攀登)或者“reiten”(騎馬),所以,我的名字因為對馬的熱愛與Kobal很般配。我總歸有一天要為自己這個名字而爭光。(后來我又多次碰到,偏偏就是一個所謂進步國家的這些官員卻顯示出驚人的素養(yǎng)。這個國家曾經(jīng)是昔日一個大帝國的部分。)突然間,他變得嚴肅起來,靠前挪了一步,神情鄭重地看著我的眼睛:我一定要知道,二百五十年前左右,曾經(jīng)有一個名叫Kobal(柯巴爾)的民族英雄就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格里高爾·柯巴爾出生在托爾敏地區(qū),在這條河上游,繼續(xù)往下流到意大利就叫伊松佐河。1713年,柯巴爾是托爾敏農(nóng)民大起義的一個首領(lǐng),第二年就與同伙一起被處決了。如今在斯洛文尼亞共和國依然因其“放肆”和“大膽”而著名的警句就出自他之口:皇帝不過是一個“仆人”而已,人們要自己來掌管一切事務(wù)!受到如此一番教誨——用我所知道的東西——之后,我才獲準挎上海員背包,不用出示現(xiàn)金,走出那個黑乎乎的邊境火車站,進入那個南斯拉夫的北方城市。當時,在教學地圖上,在耶森尼克旁邊,括弧里依照標示著“阿斯令”這個奧地利原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