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之書》,也曾譯作《惶然錄》,是葡萄牙著名作家費爾南多?佩索阿晚期隨筆結(jié)集,也是一部未完成之作。里面的許多篇章也不像已經(jīng)完成的篇章,甚至還有留著空白等待填補之處,但是全部加起來,卻能完整地描繪出一個人的靈魂。此次是《不安之書》完整版中文譯本首次面世。對于喜歡佩索阿的讀者來說,這本《不安之書》就是他在華語市場上失落已久的經(jīng)典之作,又將打開一扇我們窺見佩索阿浩淼哲學(xué)宇宙的大門。
作者簡介: 費爾南多?佩索阿(1888年-1935年),生于里斯本,葡萄牙詩人、作家、文學(xué)評論家、哲學(xué)家。他生前默默無名,只出版過一本書。在四十七年生命里,他留下了兩萬五千多頁未整理的手稿,迄今許多還在整理之中。目錄: 自序31 沒有材料的自傳35 不安選集367 附錄一:文森特?格德斯的引用434 附錄二:兩封信437 附錄三:關(guān)于佩索阿作品選編 《不安之書》的沉思441 出版手記447 1信仰的背離 在我出生的那個時代,大多數(shù)年輕人不再信仰上帝,和他們的前輩信仰上帝一樣,同樣出于未知的原因。由于人類精神生性傾向于憑感覺而非理性做出判斷,大多數(shù)年輕人選擇人類作為上帝的替代。然而,我屬于這樣一類人,總是處在所屬群體的邊緣,不僅看到了自己所屬的群體,而且還看到了群體周圍的那片廣闊的空間。這便是為何我不像他們那樣徹底放棄信仰上帝,但也決不接受人類的原因。我相信,上帝雖然未必可信,但也可能存在,在某種情況下應(yīng)當(dāng)被崇拜。然而,人類只是一個生物學(xué)概念,僅僅指明了我們所屬的動物物種,和其他動物物種一樣不值得被崇拜。宣揚人類自由平等的教派,在我看來就像古代一些教派的復(fù)活,他們的神長得與獸類無異,或有著獸類的頭。 同樣,因為不知道如何信仰上帝,且無法去信仰諸獸,我和其他邊緣人一樣,對一切事物保持著距離,這種距離通常被稱作“頹廢”!邦j廢”是作為生命基礎(chǔ)的無意識的全面缺失。頹廢一旦思想,心臟就會停止跳動。 對于像我這樣活著卻不懂得如何去生活的少數(shù)人來說,除了將“放棄”作為生活方式以及將“觀照”當(dāng)成命中注定,還能做些什么?既然我們不知道也無法知道宗教生活是什么樣的,因為信仰無法通過理性思考獲得,又不能相信乃至反對“人性”這個抽象概念,我們只能對生活進(jìn)行審美觀照,以此來表明我們擁有靈魂。我們對任何乃至整個世界的嚴(yán)肅事物漠不關(guān)心,對神靈毫無興趣,對人類滿不在乎,徒勞之下,我們向毫無意義的感覺繳械投降,這種感覺經(jīng)受過享樂主義的提煉和教化,適合我們的腦神經(jīng)。 我們僅從科學(xué)中獲得基本定律——即萬物皆遵從于宿命法則,我們無法任意做出反應(yīng),因為宿命法則已對所有反應(yīng)做出限定——鑒于這則基本定律與更為古老的萬物宿命論相一致,我們放棄一切努力,就像身體虛弱者放棄體育訓(xùn)練。我們埋頭閱讀關(guān)于感覺的書籍,就像謹(jǐn)小慎微、鉆研感覺的學(xué)者一樣。 我們無法嚴(yán)肅對待事物,我們視感覺為唯一確鑿的真實,我們躲避在感覺里,探索感覺,就像探索一片遼闊而陌生的國度。倘若我們不僅孜孜不倦地進(jìn)行于審美觀照,還對美學(xué)研究方法和研究結(jié)果尋求表達(dá)方式,那是因為我們所寫的詩歌和散文——并非意在改變?nèi)魏稳说囊庠富蚪d任何人的理解——就像一位讀者,做大聲的朗誦僅僅為了將閱讀的主觀愉悅完全地客觀化而已。 我們清楚地知道,一切創(chuàng)作都是不完美的,我們所寫下來的正是最令我們難以把握的審美觀照然而一切皆不完美。沒有一次日落能美地不能再美,沒有一次微風(fēng)能讓我們安穩(wěn)地不能再安穩(wěn)地入睡。因此,雕像與高山的觀照者不無二致,無不從書籍和流逝的歲月中汲取樂趣,做各式各樣的夢,以便將它們轉(zhuǎn)化為我們的實質(zhì)。我們還將所作的描述和分析寫下來,完成這一切后,它們便成為可供我們欣賞的外在之物,就好像它們是某一天突然發(fā)生的事情一樣。 像維尼a這樣的悲觀主義者并非持此觀點,在維尼眼中,生活是一座監(jiān)獄,他置身其中,編織稻草以打發(fā)時間和忘卻自我。悲觀主義者帶著悲觀的視角看待一切,這種姿態(tài)既有些過頭又令人不適。誠然,我們所寫下的文章并無任何價值,我們寫作也不過為了打發(fā)時間,但與靠結(jié)草以打發(fā)時間、忘記命運的囚徒不同,我們就像為打發(fā)時間而在枕頭上繡花的姑娘一樣。 我將生活看作一座路邊客棧,我不得不呆在那里,直到馬車從深淵開來。我不知道它將把我?guī)蚝翁,因為我對一切都一無所知。我可以將這座客?闯梢蛔O(jiān)獄,因為我不得不靜候在那里;我也可以將它看作一個社交中心,因為在那里我結(jié)交了其他人。但我既非缺乏耐心,也不與人交往。我既遠(yuǎn)離那些閉門躺在床上,徹夜無眠等待的人們,也遠(yuǎn)離那些在大廳高談闊論,歡歌笑語飄然入耳的人們。我坐在門邊,耳目盡享聲色景致,輕聲吟唱——只有我自己能聽見——作于漫長等待之中的飄渺歌曲。 夜幕即將降臨,馬車也即將來到。我享受著為我而吹的微風(fēng),感受著為享受微風(fēng)而被給予的靈魂。我不再有疑問或索求。我寫在旅行者日志上的東西,有朝一日若被人讀到并能給他們的旅途帶來愉悅,那自然很好。但倘若他們不讀,或者沒有帶來愉悅,那也沒關(guān)系。 10兩個自我 我可以很暴力,也會有強烈的沖動,有時缺乏斗志,有時敏感,時好時壞,時而高貴時而卑賤,可從沒有一種情緒能夠持久,從沒有一種情感能經(jīng)久不衰,能夠融入我的靈魂。我的內(nèi)心變成了另外一個樣子。我的靈魂對自身很不耐煩,仿佛和一個討人嫌的孩子在一起;靈魂越來越不安寧,且始終如一。我對一切興致盎然,卻不會受到任何控制。我留心萬物,始終懷揣夢想,與我交談之人,我會注意到他最細(xì)微的面部動作,亦會記錄他說話時語調(diào)的抑揚變化;可我在聽,卻沒有聽進(jìn)去,心中在思索其他,談話時所談內(nèi)容的意義乃我最不為之所動之處,無論這話出自我之口還是那人之口。因此,我總在重復(fù)已經(jīng)重復(fù)多次的話,問出那人早已給出答案的問題。但我可以用四個詞描述他說出那些我不曾記憶的話語時的面部肌肉變化,就如同給他拍了照片一般,或者準(zhǔn)確地講出他雙眼圓睜、聽我講那些我不記得告訴他的話語時的樣子。我有兩個自我,兩個自我距離遙遠(yuǎn),如同一對從不依戀彼此的雙胞胎。 49我的孤獨是一張無法擺脫的網(wǎng) 孤獨將它的影像和樣子刻在我身上。另一個人的存在——無論這個人是誰——馬上就會拖慢我的思想。對于一個正常人,與他人的接觸是一種對口語表達(dá)和智慧的刺激,然而,對于我,這種接觸是一種反刺激,如果這個復(fù)合詞在語言學(xué)上允許被使用。當(dāng)我獨自一人時,我的腦海里妙語連珠,無人能敵,沒人說話時我有著詼諧靈活的社交能力。但是,當(dāng)我親自面對別人時,這一切就消失了:我喪失了才智,再也說不出話來,只過了半小時我就感到疲憊不堪。是的,與人交談使我想睡覺。唯有影子般的、想象中的朋友,唯有我在夢中與人的談話,才真正真實,有實質(zhì)內(nèi)容,與他們交談時,我的才智像照在影子里的影像。僅僅是與人交往的想法就令我緊張不安。朋友的一個簡單的晚宴邀請就使我產(chǎn)生難以言表的苦惱。任何社交義務(wù)的念頭——參加一次葬禮、與人討論辦公事務(wù)、去火車站接一個我認(rèn)識或不認(rèn)識的人——僅僅是這樣的念頭會困擾我一整天。有時候,我甚至頭天晚上就開始擔(dān)心起來,以致無法安睡。當(dāng)?shù)搅四且徊胶螅膳碌臅嫱耆兊梦⒉蛔愕溃业娜魏尾话捕际嵌鄳],但下一次又是如此:我永遠(yuǎn)都學(xué)不會!拔伊(xí)慣孤獨,不習(xí)慣與人相處。”我不知道這是盧梭還是瑟南古的話。但這也是我這類人的思想,或者說我也是這種類型有些過頭。 99寫作是為了證明我活著 有些時候,我們會對萬物感到厭煩,其中有些是往往會帶給我們寧靜感覺的事物。乏味的事物顯然令我們感到厭煩,寧靜的事物之所以令我們厭煩,是因為得到這些事物時產(chǎn)生的令人厭煩的思想。靈魂的沮喪超越了所有焦慮,所有痛苦;我相信這樣的沮喪只有逃避人類痛苦和焦慮的人才能知曉,而且這些人手段高明,避免產(chǎn)生單調(diào)與乏味的感覺。如此一來,他們便淪為某種存在,穿上盔甲抵御這個世界,也就無怪在某些時刻,在他們的自我意識中,這整套盔甲應(yīng)該會突然讓他們感到苦惱,而生活也變成了另外一種焦慮,一種無法承受的痛苦。我就處于這樣一個時刻,我寫下這些文字,仿佛是在證明我此刻至少還活著。一整天我都在半睡半醒的狀態(tài)下工作,用在夢境中做事的方式來做我的算術(shù)題,麻木地從左寫到右。一整天我都感到生活把它的重壓都加在了我的眼睛上,抵觸著我的太陽穴——睡意從眼睛中萌生,壓力從太陽穴內(nèi)傳出,對這一切的意識積聚在我的胃里,惡心,消沉。 活下去,如同一個形而上學(xué)式的錯誤,一個無所作為的失誤,打擊著我。在這一天,我拒絕觀察,從而找出什么事物能令我分心,什么事物可以在此刻正在被記錄之際,倒?jié)M我那毫無所求的自我這個空杯子。在這一天,我拒絕觀察,肩膀向前佝僂著,根本不在乎陽光有沒有照射到我主觀印象里的那條悲傷的街道上,在這條荒蕪的街道上,人們制造出的各種聲音在來回飄蕩。我不在乎任何事,我的胸膛疼痛難耐。我停止工作,并不感覺這是在妥協(xié)。我看著這沾滿污垢的白色吸墨紙,把邊角固定住,在這張桌面傾斜的高齡桌子上攤開,檢查那些被劃掉的在精神集中和渙散之際寫下的文字。我的簽名各有不同,顛三倒四,前后錯亂。這里有幾個數(shù)字,那里有幾個數(shù)字,到處都是。上面還有一些混亂的草圖,是我在出神之際胡亂畫下。我看著這些,仿佛我從沒見過吸墨紙似的,就好像一個神魂顛倒的土包子看到了新奇事物一樣,這個時候,我的整個大腦則無所事事地躺在控制視覺的大腦中央之后。 我感覺到內(nèi)心更加疲憊不堪了,這早已超出了我的復(fù)合。我無所求,無所好,無處可逃。 122為什么要去旅行 去旅行的主意令我反胃。 我已見過我從未見過的東西。 我已見過我將要見到的東西。 永遠(yuǎn)新奇的單調(diào),發(fā)現(xiàn)的單調(diào)——表面看似不同的事物和思想背后——卻有著驚人的相同之處。完全一樣的清真寺、廟宇和教堂,完全一樣的小屋和城堡,身穿黃袍的國王有著完全一樣的肉身和赤裸裸的暴虐本性,生活與其本身的永恒協(xié)調(diào),我賴以生存之物的停滯不前,所有這一切同樣受到無法改變的詛咒…… 風(fēng)景與風(fēng)景互相重復(fù)。在一列簡陋的火車上,我徒勞無益、焦躁不安地游離在對風(fēng)景和書的心不在焉里。如果換做別人,這些書或許能打發(fā)時間。生活讓我感到隱隱的反胃,而任何活動都會加重這種反胃。唯有不存在的風(fēng)景和從未讀過的書才不那么單調(diào)。生活對我而言,是一種從未侵襲大腦的睡意。我是自由的,以致我能夠感到悲傷。啊,讓那些不存在的事物去旅行吧!對那些什么都不是的人們,生活像河流一樣,永不休止的前行。但對于那些時刻警覺,可想可感的人,火車、汽車和輪船的隆隆轟鳴聲使他無法入睡或睡到自然醒。任何一次旅行,哪怕是一次簡短的旅行結(jié)束,我都仿佛從夢境繽紛的睡眠中醒來——我處在紛繁迷亂的恍惚中,各種感覺紛沓而至,我迷醉在我的所見之中。 我無法休憩,因為我的靈魂不夠健康。我無法活動,因為我的肉體和靈魂之間缺乏點什么。我缺乏的不是活動力,而恰恰是活動欲。我常常想跨過那條河流——從宮殿廣場到卡西利亞什不過十分鐘路程。我常常被如此多的人、被我自己、被我的意圖嚇到。我偶爾一兩次去旅行,一路上緊張不安,唯有回來后,我的雙腳才踏實地落在干涸的地面上。 當(dāng)人的精神過于緊繃時,塔古斯河就是一個無邊無際的大西洋,卡西利亞什就是另一個大陸,又或甚至是另一個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