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名宅》作者聶鑫森將歷年所刊發(fā)的與名居、名器有關(guān)的文章匯集成書。 《話說名宅》收錄作品包括《祠堂巷里忠肅堂——于謙故居》、《片石蒼茫立天地——譚嗣同故居》、《走出鳳凰城的大作家——沈從文故居》、《風雨茅廬——郁達夫故居》等。 作者簡介: 聶鑫森,畢業(yè)于魯迅文學院和北大中文系作家班。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湖南省文史館館員。出版過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詩集、散文隨筆集、文化專著五十部。二十余個中短篇小說被譯成英、法、日、俄、越南等國文字推介到海外,出版過英文小說集《鏢頭楊三》。曾獲“莊重文文學獎”、“湖南文學獎”、“毛澤東文學獎”、“金盾文學獎”、《小說月報》第十一和十二屆“百花獎”、第三屆“小小說金麻雀獎”、首屆《短小說》“吳承恩文藝獎”、首屆《小說選刊》“蒲松齡小小說獎”及其他文學獎。 寫作之外,三十多年來,專心研習大寫意花鳥畫,曾在多家報紙、雜志刊發(fā)國畫作品;并多次應邀為刊物和出版社的書籍繪制插圖。 目錄: 開篇語 三年謫宦此棲遲——賈誼故居 永州訪柳子——柳宗元故居 碧泉書院——胡安國、胡宏故居 太尉宅——劉鑄故居 江心寺——文天祥的暫住之所 祠堂巷里忠肅堂——于謙故居 湘西草堂——王夫之故居 青云譜——八大山人故居 閱微草堂——紀曉嵐故居 聲滿東南幾處簫——龔自珍故居 白玉堂·黃金堂·富厚堂——曾國藩故居 桂在堂——左宗棠故居 夢中滄海孤鴻影——魏源故居 湘綺樓——王■運故居開篇語 三年謫宦此棲遲——賈誼故居 永州訪柳子——柳宗元故居 碧泉書院——胡安國、胡宏故居 太尉宅——劉鑄故居 江心寺——文天祥的暫住之所 祠堂巷里忠肅堂——于謙故居 湘西草堂——王夫之故居 青云譜——八大山人故居 閱微草堂——紀曉嵐故居 聲滿東南幾處簫——龔自珍故居 白玉堂·黃金堂·富厚堂——曾國藩故居 桂在堂——左宗棠故居 夢中滄海孤鴻影——魏源故居 湘綺樓——王■運故居 義源當——秋瑾故居 姜畬石塘草青青——楊度故居 片石蒼茫立天地——譚嗣同故居 萬水千山拜眼前——蔡鍔故居 俞樓與曲園——俞樾故居 劉烈士祠——劉揆一故居 有史必有斯人——黃興故居 誦芬樓——黎松庵故居 走出鳳凰城的大作家——沈從文故居 風雨茅廬——郁達夫故居 樂山沙灣文豪家——郭沫若故居 網(wǎng)師園中殿春闿——張大千、張善子故居 秋水山莊——史量才故居 星塘老屋·梅公祠·寄萍堂——齊白石故居 三雅堂——胡沁園故居 綴玉軒——梅蘭芳故居 神鼎傳芳 白璧無瑕 “癢癢撓”——如意 意含“決斷”的玦 秤即權(quán)衡 仙人掌承露盤 蟾壺夜漏窮 古代的食盒 定于一尊 主人舉觴客長壽 一升日爵 尊彝夜夜酒盈波 兕觥其觫 削觚為圓 四升曰角 晡時酌酒三四甌 挽取長江入尊□ 一飲千鐘 和水于酒的□ 柜鬯一卣 鸚鵡□ 力士鐺 瓿與甑 多方挈取甕頭春 斗酒詩百篇 花間一壺酒 今古才人一酒杯 瓊漿滿泛玻璃盞 欲持一瓢酒 酒囊飯袋奚足云 □香篩辣入瓶盆 □木來方瀉 玉碗盛來琥珀光 葫蘆口大貯古春 酒注子——執(zhí)壺 櫳翠庵的精美茶具 紫砂壺中日月長 兔毫盞 圍爐品茗 黃金碾畔綠塵飛 貯茶之器 只問此瓶當響答 鑒謂之鏡 盈寸珍玩鼻煙壺 照亮逝去歲月的古燈具 別有情趣的御寒器具:手爐 火鍋涮肉香 書案用具——盂、洗、滴 書案用具——硯、硯匣 書案用具——墨床、墨 書案用具——筆筒、筆格、筆舔、毛筆 書案用具——鎮(zhèn)紙、箋紙 銅鼓鏗鏘 田黃 精巧的核舟 持節(jié)云中 戟與門戟 扳指 朝笏 竹夫人 考籃 后記 永州訪柳子——柳宗元故居因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和《捕蛇者說》,自小便知道了永州。也曾懷著童稚的好奇,在湖南省的版圖上,尋覓那個小小的黑點。那嵌在湘南邊陲,與桂、粵相交,遙遠而又遙遠的地方啊!那里出產(chǎn)神話和異蛇,衍生優(yōu)美的風景和質(zhì)樸的歌謠,那里是賢臣良士的流放之所,那里是文人墨客精篇佳制的孕育之地。 何時能去永州?歲月更替,苦無機緣。 直到去年3月,在瀟瀟春雨中,我才踏上了這片夢中的土地。穿小街,過窄巷,尋山訪水,幾日下來,隨處可指的競?cè)橇谠倪z跡!這才知道,永州是柳宗元的永州,又因柳宗元不朽的文章而揚名天下。我來永州,拜謁的是柳宗元。一千多年過去了,湘水依然,瀟水依然,愚溪依然,柳宗元與山水同在,不殞不損!柳宗元因參與王叔文的革新黨,于唐水貞元年(805)貶到永州來,時年33歲。從長安到永州,遙遙兩千余里,到達永州時正是一個苦寒的冬天。他的妻子亡故了,留下一女,還有一個67歲的寡母,舉家罪遷,凄涼悲愴。柳宗元貶為永州司馬,全稱應是“司馬員外置同正員”,雖拿六品俸祿,卻是個編外閑員,是作為“系囚”安置的。既為待崗的司馬,便無官衙,他第一個寄居地是龍興寺。 我們?nèi)ぴL千秋嶺下的龍興寺,只見一片樓館,而寺杳然無存。正悵然間,有老者過來,白發(fā)銀須,侃侃而談。他告訴我們當年寺外一片叢林亂石,人跡罕至,極為荒涼,柳宗元全家就住在龍興寺的西廂房里,僅有一個北窗,光線暗淡,潮濕悶熱,不得不“鑿西墉以為戶,戶之外為軒”。于是風晨月夕,柳宗元立于西軒,眺山望水,“不徙席,不運幾,而得大觀。”猛記起老者所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之一的(永州龍興寺西軒記),遂心萌欽佩。 第二年,柳宗元之母病逝于斯,他飽和血淚寫了一篇祭文:“大夫人有子不令而陷于大□,徒播癘土,醫(yī)巫藥膳之不具,以速天禍,非天降之酷,將不幸而有惡子以及是也……”柳宗元的第二個寄居地是法華寺。 法華寺在城中的東山上,雨聲中,我們穿過幾重街巷,再沿蜿蜒石徑而上,到達山頂?shù)姆ㄈA寺。寺門沒有了,寺墻沒有了,廂房沒有了,只殘余著一座大殿,里面供著幾尊大佛。周圍竟是一片宿舍樓,把法華寺脅迫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大殿兩側(cè)掛著一副楹聯(lián):唐代名庵子厚舊居精篇佳作今猶在;當前勝跡懷素故里法音妙諦又重宣。 原來草圣懷素也是此地人,他曾練書的蕉葉呢?柳宗元住過的廂房呢?都已淹埋于歷史的風塵之中。 大殿中的老僧慈眉善目,指點寺西,說:“柳司馬曾在那里筑一小亭,他有一篇《法華寺西亭夜飲賦詩序》:‘余既謫永州,以法華浮圖之西臨陂池丘陵,大江連山,其高可以上,其遠可以望,遂伐木為亭……”’說畢,老僧長嘆一聲,惻惻許久,才說:“他來此地,與囚徒為朋,行則若帶韁索,處則若關(guān)桎梏’。又水土不服,百病纏身,喪母喪女,在城中居住時五年竟遭四次火災,堪稱劫難連連。不過,家國劫難,倒成就了他的千古文章!”說完,手敲木魚,兀自念經(jīng)。 木魚聲、雨聲、念經(jīng)聲,引我們馳思遙遠,佇立良久。 流放中的柳宗元,苦難與他結(jié)伴而行。喪母之痛后,幾年后10歲的獨女又殤!留下孑然一身,病厄糾纏,家宅遭火,而北歸無望,抱負難伸!政治上的苦悶與獨居生活的壓抑,折磨著柳宗元,成為他創(chuàng)作上的強大內(nèi)驅(qū)力,十年“系囚”,使他為文學史添了輝煌的一筆。這段時間里,他作山水游記二十余篇,人物傳記七十余篇,寓言近二十篇,詩賦百余篇,還有不少的文論、信札!作為一個正常的男人,柳宗元在長安喪妻后,一直未再娶妻。流放永州,又由于“荒隅中少士人女子,無與為婚”,且“世亦不肯與罪大者親呢”。他在38歲時,與一個普通的農(nóng)家女子組成一個新的家庭,第二年便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霸诩遗廖▼膳,空覺庭前鳥跡多,”苦悶的日子添了一道溫馨的色彩。 新婚伊始,柳宗元決心遷居于城外,“方筑愚溪東南為室”,“筑室茨草,為圃乎湘之西,穿池可以漁,種黍可以酒,甘終為永州民!绷谠源苏嬲刈呦蛄舜笞匀,走向了勞苦大眾,從而獲得無窮無盡的創(chuàng)作題材。這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突圍”,讀書寫作之余,“把鋤荷鍤”,引水灌田園,種花植草,挖筍采藥,與農(nóng)夫野老為伍。 于是,我們?nèi)ぴL柳宗元故居。 愚溪原為冉溪,柳宗元卜居此處后,自謂“余以愚觸罪”,便將冉溪改為愚溪。 我們一路問過去,有說柳宗元故居在柳子街,即柳子街居委會辦公所在地;有說在愚溪附近的呂家沖,但遺跡一點不存;有說即今柳子廟所在地。 我們便尋到了柳子廟。 愚溪奔嘯于廟前,濤聲如雷,上有柳子橋跨于波濤之上,石橋正對著廟門。當年柳宗元的幾問茅舍,換成了后人所建的恢宏建筑。廟為三進,依小山而構(gòu)。廟門兩邊赫然一副對聯(lián):山水來歸,黃蕉丹荔;字句是集自蘇東坡書柳州羅池廟碑。 廟里有戲臺、前廳、中廳、后廳、享堂、庭院,楹聯(lián)、石刻,令人目不暇接,或贊柳宗元人品、文章,或刻柳宗元的詩文。最有名的要算享堂左側(cè)壁上的《荔子碑》,為韓愈詩,蘇軾書寫,以贊柳宗元,故謂之“三絕”。 雨聲如瀑,擊在瓦瓴上,如鳴佩環(huán)。廟里人很多,但很靜,靜若無人,仿佛怕驚擾了柳宗元的文思。 后來,我們撐著傘去了廟里的庭院,芭蕉瀉翠,染天染地,連我們的心也綠意盈盈。我不解韓愈在《荔子碑》中開首一句卻是:“荔子丹兮蕉黃”,蕉葉是黃的么?但我寧肯相信,這柳子廟便是柳宗元故居的所在地。 此后的幾日,我們又去謁訪了小石潭、鈷姆潭、司馬塘、小石城山、袁家渴、南澗、西山……始信山川鐘靈雋秀之氣,鑄就了柳宗元的錦繡文章。但撥開那些精彩的描述,我們分明看到他對革新失敗的無限痛惜,對罪臣遭遇的不屈申辯,對窮苦百姓的殷殷同情,對個人身世的低回自憐。這樣的文章才永垂不朽,這樣的生存境遇才產(chǎn)生永生的文章!捫心自問,我們算什么?!離開永州時,依舊是春雨瀟瀟,我想:山里的杜鵑花該開了,那如火的杜鵑該把永州襯托得分外妖嬈。 永州,永遠的州城!P006-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