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川東某地的一個冷衙門,十個仕途失意又窮極無聊的小科員,以輪流擺“龍門陣”的方式,夜談自己經(jīng)歷的種種的奇遇。官場中聳人聽聞的奇人詭事,江湖草莽的怪異傳聞,讓聞者膛目結舌。在作者辛辣徹骨的黑色幽默中,民國年間川東地區(qū)的世相百態(tài)一覽無余。 老實會計為“五斗米”竟囤積居奇、哄抬糧價;“梁山伯與祝英臺”重現(xiàn)世間,母女相見不相識;官商一體,殺人奪命只為謀取暴利……掙扎在苦難生活中的人們是否能遇到一位似羅賓漢一樣的俠士,帶領他們沖破黑暗的束縛,獲得光明與自由? 作者簡介: 馬識途,原名馬千禾,1915年1月出生于四川省忠縣(現(xiàn)屬重慶市)石寶鄉(xiāng)一書香門第。曾任區(qū)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四川省建設委員會主任、廳長及中國科學院西南分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中共中央西南局宣傳部副部長、科委副主任,四川省人大常委副主任。 自1935年起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先后出版了長篇小說《清江壯歌》、《夜譚十記》、《雷神傳奇》等;短篇小說《找紅軍》、《接關系》、《最有辦法的人》等;長篇紀實文學《滄桑十年》等。目錄: 冷板凳會緣起 破城記 報銷記 盜官記 娶妾記 禁煙記 沉河記 親仇記 觀花記 買牛記 軍訓記 后記冷板凳會緣起 不負十年寒窗苦讀,我終于贏得一個“洋翰林”的尊號,在一所國立大學的中文系畢業(yè)了。當我穿上黑袈裟樣的學士服,戴上吊須絳的學士方帽,走上臺去,從我們的校長手里領來一張金光燦爛的畢業(yè)證書,真是趾高氣揚、得意忘形,以為從此以后,擺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鵬程萬里了。我雖說不能如理工科的學士那樣出去“立行”,貢獻出振興實業(yè)、濟世救窮的良策;也不能如政法科的學士那樣出去“立德”,站在廟堂之上,貢獻出治國平天下的大計;我是文科學士,總可以出去“立言”,忝列名流,揮如椽的大筆,為匡正世道人心,主持公理正義說話吧!至少可以著書立說,藏之名山,傳諸后世吧! 我越想越得意。我捧著那張金字畢業(yè)證書,以為是捧著一只金飯碗,揚揚得意地走出校門,走進社會,等待著別人給我奉獻牛奶、面包和榮譽。誰知竟應了在大學里早已聽說卻總不肯相信的話:“畢業(yè)即失業(yè)!”我四處奔走了幾個月,風里來雨里去,看了不少的馬臉,挨了不少的白眼,說了幾大籮好話,天地之大,竟然找不到一個我落腳的地方。還談得上什么大展抱負,立言立行?還說得上什么著書立說,傳之后世? 我也曾經(jīng)在街上碰到過幾個同學,都是那么西裝筆挺,油頭粉面,出入于大機關、大公司之門。問起來,他們或是在大學上的經(jīng)濟系,學會了陶朱之術,會做生意買賣;或是在大學上的政治系,學會了蘇秦、張儀那套舌辯之術,專會給人出謀劃策、打爛條兒。他們問起我學的專業(yè),知道我不過是一個“書蠹”,只夠到三家村去做個老學究,連去當個舞文弄墨的刀筆吏,當個師爺也不夠格。他們對我叫一聲愛莫能助,便揮手告別了。我還是每天在街上奔走,真是惶惶然如喪家之犬。 有一天,我忽然在街上碰到一個學化工的同學,在那里擺了一個地攤,賣些雪花膏、香粉、發(fā)油之類的化妝品。他雖然在求業(yè)的競爭中失敗了,卻還能靠自己的一點手藝,做個小本買賣糊口。他談起來雖不免有幾分傷感,我卻羨慕他靠自己的雙手養(yǎng)活自己,比那些低三下四、向人乞討生活的人還高尚些?上疫B這點本事也沒有。不過這卻激發(fā)了我的靈感。難道我不可以在街上也擺一個攤子?雖說我不會測字算命,但是替人寫家信,寫狀子,寫請?zhí)β?lián)、喜幛、訃告、祭文以及買賣的文書關約,總可以的吧?實在沒有辦法了,我看測字、算命那一套騙人的玩意兒,也不是不可以無師自通的。 于是我去買了一本《應用文大全》和《萬事不求人》來,仔細研讀。我找一個不太熱鬧也不太冷僻的街頭巷尾,擺好桌子、板凳,立好遮陽傘,擺開文房四寶,開張營業(yè)。我并不感到可羞,甚至有幾分自豪,我到底自食其力,不去朱門乞討殘湯冷飯了。 可是有一天,大學里中文系一位教授,我的畢業(yè)論文的指導老師,在街頭發(fā)現(xiàn)了我,他說他沒有想到大學里的高才生,竟然落到這么斯文掃地的境地。于是他熱心地把我介紹給他的一個朋友,一位新放外縣去的縣太爺,跟他去在他的衙門里做一名文書科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