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鳥巢邊跑步》是暢銷書作家亦農(nóng)近五年來的思想隨筆精選。題材廣泛,涉及人生、職場、哲學(xué)、歷史、社會、文學(xué)創(chuàng)作、讀書、教育、影視藝術(shù)等諸多方面。作家文筆老辣,語言生動形象、幽默風(fēng)趣,思想深邃、言簡意賅。 ?《在鳥巢邊跑步》未版先紅。最初散發(fā)于亦農(nóng)新浪、騰迅、網(wǎng)易等微博,深受其數(shù)百萬粉絲追捧,無數(shù)讀者熱盼盡早出版。香茗潤心,好書養(yǎng)魂。是為一道滋心潤肺的精神雞湯、珍藏上品。 作者簡介: 亦農(nóng),原名唐哲,1971年出生,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冰心獎、首屆世界華文獎、《小說選刊》長篇小說獎獲得者,現(xiàn)居北京。 1988年開始發(fā)表作品,已出版長篇小說《石佛鎮(zhèn)》(一、二部)、《為詛咒的狗》、《血紙人》、《美人蹄》、《北京記者》,少年懸疑小說系列《龍跡》、《功夫女生》、《怪獸星球》,少年探險勵志小說“金牌三人組系列”:《兵馬俑密碼》、《一號追殺令》、《仙家奇兵傳》、《網(wǎng)絡(luò)大營救》、《神探狗嘟嘟》等30余部暢銷書。 小說集《因為有愛》獲2009年冰心獎,2011年10月被列為“冰心兒童圖書獎獲獎作品”再版;《桐桐的點點狗》2010年獲《小說選刊》長篇小說獎,2012年1月被列為“當(dāng)代名家少兒文學(xué)精品典藏”出版。多部圖書被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館、美國新澤西州立學(xué)院圖書館收藏。 目錄: 序言:跑步時我在想些什么 世界在那里,不憂不喜 一句箴言 世界就在那里,不喜不憂 人人心中住個魔 生命是用來感悟的 時間無敵 思想比腿走得更遠(yuǎn) 完美人生只是奢求 人生就是一列車 男女江湖 序言:跑步時我在想些什么 世界在那里,不憂不喜 一句箴言 世界就在那里,不喜不憂 人人心中住個魔 生命是用來感悟的 時間無敵 思想比腿走得更遠(yuǎn) 完美人生只是奢求 人生就是一列車 男女江湖 次品男女 正版美女越來越少 夫妻肺片 愛情不老 愛情的履歷 職場江湖 大話西游 職場小品 翡翠白玉湯 關(guān)于朋友 做人如做畫,得學(xué)會留白 情感這件事 成敗皆英雄 生活的藝術(shù) 四十歲說 學(xué)會與孩子相處 我們都會變老的 寫作那些事兒 寫作這回事 枕邊有書 文人騷客 文人批判 文學(xué)的作用 舞文弄墨者 我是如何寫作的 第三只眼 世相雜談 世相小品 媒體語錄 中國式嘴臉 名人就是一盤菜 狗或其它 生活雜拌 社會百態(tài) 補遺篇 所謂 拈花集 養(yǎng)生與健康 亦農(nóng)是執(zhí)著的寫作者,也是堅定的思想者。沒有思想作為支撐,任何華麗的語言、炫目的技巧,都如鏡花水月,空洞而無意義。年屆不惑的亦農(nóng)不懈地堅持寫作,其實也是在不斷地探索人生。一個在風(fēng)風(fēng)雨雨中走過四十年的男人,一個堅持思考的男人,對于人生、社會、命運、情感等,都會有自己的深切感悟和獨到見解。這些思想脫了青澀,未現(xiàn)暮氣,表現(xiàn)在書中,就是一行行不泛真知灼見的閃光思想和令人回味的哲理箴言。 ——河南文學(xué)院院長,著名評論家何弘 人生就像監(jiān)獄,只有成功的人,才可以成功越獄。 人生,就像一次長跑,并不在于你能跑多快,而在于你能跑多久。 晚上,去鳥巢附近遛狗,燈光迷離,人影憧憧。忽然就有些恍惚:這是哪里?我是誰?十年前誰在這里?百年前這是哪里?千年后又會有誰站在這里?萬年后這里又是哪里?時間恒古,天上那輪月,億年后又會照誰? 無論怎樣,都是你選擇的生活。不選擇,其實也是一種選擇。每個人都不得不為自己的選擇負(fù)責(zé)。明天的生活質(zhì)量,決定于你今天的選擇。 你悲或是喜,世界就在那里,不憂不喜;你去還是留,世界就在那里,不憂不喜;你生或者死,世界就在那里,不憂不喜……但你并不在世界之外。 快樂是很私人的一件事情,完全由你自己做主。你要快樂,便是快樂了。 魔鬼也有被感動,甚至被感動得落淚的時候。但落淚之后,魔鬼依然是魔鬼,依然改不了嗜血本性。因此,當(dāng)我們聽某人自稱被感動得想落淚時,千萬別因此相信他的人品。這個鐵律同樣適用于“小人”。 小人,就是心中有鬼的人;大人,就是總愛說自己吃的鹽過的橋比較多的人;名人,就是感冒、打噴涕、尿急尿頻都要被報刊、電視臺當(dāng)新聞無限暴光的人;親人,就是被你快樂時總忘記、痛苦時才想起的人;閑人,就是坐到你的家中,不見你哈欠連天從不言走的人。 人閑生是非。人在沒事可做時,就會胡思亂想,比如妻子是否紅杏出墻,丈夫是否有外遇,同事是否在背后對自己下黑手……還是讓自己忙起來吧,多做點有益于家、有益于工作的事情,無端的煩惱就會少些,成績自然就出來了。 這是一個文化貧瘠的時代,人們熱衷于插諢斗嗑、貧嘴取樂。費盡心機絞盡腦汁,玩的卻都是小聰明。根源在于人心浮澡,想一夜暴富,思一朝成名,圖一時高潮。在漫漫長夜,又人人自感孤獨寂寞、無力無助和無邊無際的空虛無聊。 中國男人在歡迎他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時的心理微妙變化:妻子未入產(chǎn)房時,希望能生個兒子……妻子進(jìn)入產(chǎn)房后,生男生女都一樣……生產(chǎn)過程中,蒼天保佑,只要生個四肢健全的孩子就行……生完后,謝天謝地,妻子與孩子都平安!一切都好,我當(dāng)爸爸了! 刪照片原理:出門旅游,拍了很多自己的人像照片;氐郊曳,能讓自己滿意的也僅百分之一二,大部分照片恨不得立馬刪掉。這屈指可數(shù)的能讓你滿意、值得留存的照片,就是你愿意展示給別人的一面(無論是瞬間形象還是情態(tài)),而那百分之九十多,是你不想讓別人看到的。實際上,別人平?吹侥愕,正是你那百分之九十還多的部分——我們總是很難看清真實的自己,不愿直面別人的看法。 我們不能讓所有的人都滿意,也沒有義務(wù)讓所有的人都滿意。我們?yōu)樽约憾睿皇菫閯e人而活著。如果太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好壞,那么生活對你來說,不是天堂,而是煉獄。 等某個人的電話,苦等一天,無果。夜無眠,拿起手機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一天都沒有開機。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根本原因并不在別人,而在自己。所以,如果遇事,要先從自己身上找一找原因。 外國人喜歡幽默著做正經(jīng)的事,中國人喜歡莊重地做滑稽的事。一個娛人不愚己,一個愚已不娛人。一個像喜劇,一個更像悲劇。大國文化,并非一定是文化大國。 很多年輕人搞不清生存與生活的區(qū)別。為了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顧一切一頭扎下去,結(jié)果就像不會游泳的人浸入水中,狼狽不堪。先生存,再生活,這是現(xiàn)實。生存是現(xiàn)實主義,生活是浪漫主義。 有兒子的父親,都比較匪氣;有女兒的父親,都比較文雅。有兒子的母親,大多含蓄溫婉,有女兒的母親,大多強悍生猛。因為有了兒子,父親會生匪氣;因為有了女兒,父親會生雅心;因為有了兒子,母親會含蓄溫婉;因為有了女兒,母親會像父親。 高中三年級,我努力學(xué)習(xí)參加高考,在考場上對鄰座的女考生一見鐘情,當(dāng)即寫詩一首暗遞給她,她似乎會意,也偷偷伸手接住,迫不急待打開一看,立即翻臉說:神經(jīng)!監(jiān)考老師過來看了看說:這不能算抄襲! 大學(xué)一年級,我在女生宿舍一扇有藍(lán)色窗簾的窗下站了整個晚上,希望能感動一位扎馬尾巴發(fā)型的女孩。結(jié)果,次日一早,她將一盆不知是什么水倒了下來。 人生就像排隊。你排在第一或最后的機會,大概只有千萬分之一。任何時候,總有人排在你前面,也總有人排在你后面。不必因前面的人而感到自卑,也沒必要因排在他人前面而自傲。每個位置都能看到獨特的風(fēng)景,端正心態(tài),從容豁達(dá)去度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列車有臥鋪,臥鋪又分為軟臥和硬臥。有的人坐硬臥,有的人坐軟臥,更多的人坐硬座。當(dāng)然還有許多人沒有座位,只能站或蹲著,盼望中途會有人下車,他們或許有機會撿個座位。在生命的列車上,從頭到尾都沒有找到屬于自己位職的,大有人在,誰能說這不是人生的悲。 生命象一本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版本。有的人是平裝本,有的人是精裝本,還有人是高檔豪華裝。平裝本的內(nèi)容未必平庸,高檔豪華的內(nèi)容也不一定很精彩。有的人會成為傳世巨著,萬古留芳。有的人則象黃色非法出版物,成為被后人唾棄的社會垃圾。 窮人為如何填飽肚子而發(fā)愁,富人為如減肥而痛苦;窮人為娶不到女人而發(fā)愁,富人為有太多女人而痛苦;窮人可能因窮困而死,富人可能因暴富而亡……一個因為不能吃飽吃好,一個因為吃得太飽太好!看來,上帝對每個人都很公平。 研究人的發(fā)型歷史很有意思。小時是寸頭,每月理一次;青少年時留長發(fā),還打摩絲;壯年時又喜歡起板寸;再看那些老年人,也大都是寸頭。頭發(fā)由短而長,再回到短,應(yīng)該與人性情有關(guān)。少年無知所以無所謂,年輕時是不自信所以在意,中年以后因為自信而簡單。正如許多男演員,一成名就變成锃亮光頭了。 三十歲前,相貌是父母給的;三十歲后,相貌是自己給的。我并不是說三十歲后,小眼就會變成大眼,大嘴就會變成小嘴,而是說三十年的人間學(xué)習(xí)修為,你的學(xué)識、膽量、氣度,已經(jīng)滲透到你的血液里,反映在你的臉相骨相上。不信,可以參看一下那些成功人士! 丑男三十六歲前,是不太愛照鏡子的,主要是怕傷自尊;三十六歲后,丑男卻愛照鏡子了,且愛拿大頭照四處顯擺,不怕傷自尊,而自譽為個人特色。男人的美丑,不一定在外表,而在有無自信——這是我年近四十時悟出的東東。男人在青春期,從發(fā)型上就可以看到,長發(fā)、染發(fā)、偏分、中分,或者像南非人,兩邊剃光,留出中間像馬鬃。四十歲后,隨著男人心理的成熟和強大,發(fā)型反倒簡單了。大約分為兩種:板寸或者像葛優(yōu)那樣的禿瓢。越簡單,越自信。 次品男人和次品女人一樣,雖然有質(zhì)量問題,照樣可以使用。完美男人或完美女人,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講,永遠(yuǎn)只是一個傳說。在戀愛與婚姻上,男女都不可太挑剔或想得太明白。白馬王子與七仙女畢竟是人中的極品,而且很可能只存在于神話與幻想中。我們必須得相信,絕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平常人,蘿卜與白菜,只要雙方般配就足矣,要求太高,最后苦水只能獨自品嘗。 好男人該是一座建筑,妻子和孩子可以在里面安心舒適地度日。而路過的人也會發(fā)出由衷的贊嘆:好一座漂亮的城堡;好女人該是一張溫馨的大床,躺了自己的男人和孩子,只要他們能做著甜美的夢,支撐一百年也不會說辛苦。 脫了內(nèi)褲再穿上,雙方始終和諧就叫愛情。脫了褲子再穿上,雙方立即翻臉就叫強奸。如今對許多80后而言,有些愛情像強奸,有些強奸像愛情。北京,地鐵五號線中轉(zhuǎn)站,一位模特身材的女90后邊走邊打手機,突然郎聲道:“你丫混蛋,剛提起褲子就不認(rèn)賬了?!”……剎那間,中國一片寂然。 愛情就像腳和鞋子,舒不舒服自己知道就可以了,沒必要拿來在公眾面前顯擺炫耀。觀眾看到你光鮮的外表就足夠了,并沒有多少人想看你有沒有穿襪子,除非他(她)是偷窺狂或戀足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