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yi部從心學角度撰寫王陽明的歷史小說:108萬字2.今天,你所困惑的,王陽明也曾經(jīng)困惑過,你所迷茫的,王陽明也曾經(jīng)迷茫過;王陽明:中國人的心靈導師。幫你修好這顆心、做好一個人3.他們改變歷史,但他們都推崇王陽明;他們影響思想,但他們都推崇王陽明:曾國藩×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李光耀×錢穆×馮友蘭×杜維明 本書簡介: 人究竟該怎樣活著才能不辜負這不并漫長的一生?三千年前,中國的一位古代哲人說過:“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一千年后,唐代的學者孔穎達對此又作了精辟界定:“立德,謂創(chuàng)制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于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經(jīng)過歷代儒家巨子的垂訓推崇,三不朽幾乎成為了中國士子的zui高人格典范和追求,當然能達到者鳳毛麟角,綜觀中國史,能做到“三不朽”的只有兩個,一個是孔子,另一個就是王陽明。王陽明的一生都充滿了傳奇,跟所有時代普通人的成長經(jīng)歷一樣,年輕時他也曾離經(jīng)叛道、行事乖張,但是對儒家范式人格的追求,讓他從小縣城走了出來,讀書,進學,仕宦,也曾廷杖受辱,在監(jiān)獄里度過了好多時光,zui后終于東山再起,剿匪平亂,威震八方,成就了一世功名。與他的許多同時代的知識分子不同,在受盡屈辱、備嘗艱辛的謫宦期間,他并沒有怨天尤人、自暴自棄,依然吟詩、唱歌、彈琴,zui后大徹大悟,橫空創(chuàng)立了陽明心學。作為思想史上的創(chuàng)造者和推動者,王陽明獨步古今,把東方的思想推動了一大步。他提倡從自己的內(nèi)心中去尋找真理。在知與行的關(guān)系上,他強調(diào)“知行合一”,反對“先知后行”的朱熹學說。因此,他在事業(yè)如日中天的時候,毅然辭官回鄉(xiāng)講學,踐行知行合一的哲學。王陽明的心即是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博大精深,內(nèi)涵豐富,流播千古,響徹中外,不僅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蔣介石等人從中受益,而有著“日本經(jīng)營之圣”之稱的稻盛和夫也將王陽明視為精神偶像,他的經(jīng)營哲學中無不滲透著王陽明的思想,更有論者稱近代日本的崛起和新加坡、韓國等國的騰飛和踐行王陽明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之一不無關(guān)系,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甚至預言:21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關(guān)于王陽明,人們可能zui關(guān)心的幾個問題是:知和行如何做到統(tǒng)一?在物欲橫流的喧囂紅塵,致良知又如何成為可能?帶著這些疑問,在六年多的時間里,本書作者遍撿了所有能查閱的王陽明資料,并行程兩萬五千里實地考察了王陽明的足跡,采訪了王氏后裔的一些成員及諸多陽明學專家學者,然后閉關(guān)修煉,耗時一年多,寫下了這部長達108萬字的歷史傳記小說《王陽明》,試圖從小說的視角注解王陽明跌宕起伏的傳奇一生。從世俗的角度講,王陽明也許無法成就秦皇漢武那樣的事功,但是對于時間來說,俱往矣!歷萬載而不朽的唯有思想的光輝——陽明學,它就像宇宙中的光,自誕生之刻起,便永存于天地間,氣化流行,生生不息。 作者簡介: 王程強,字誠一,號正行,1985年考入河南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畢業(yè)后先做翻譯,再做記者,后到出版社做編輯。傳統(tǒng)文化的踐行者,習練原始太極拳、道家的站樁和佛家的打坐,日常誦讀和抄寫中華經(jīng)典。主編有《知行合一?王陽明詠良知手跡》。 目錄: 第一部:學做圣賢 序幕:余姚風水詩書傳家 第一章貴人語遲五歲開言 第二章八歲開蒙師從陸恒 第三章金山寺下詩驚四座 第四章訂婚北京求學圣賢 第五章少年俠士塞北考察 第六章新郎十七完婚南昌 第七章拜謁婁諒學做圣賢 第八章準備鄉(xiāng)試杭州中舉 第九章格竹致病會試暈考 第十章無意圣學用心科舉 第十一章考場逞能再次落第 第十二章枯坐三年研究邊患 第十三章會試風波屈居二甲第一部:學做圣賢序幕:余姚風水詩書傳家第一章貴人語遲五歲開言第二章八歲開蒙師從陸恒第三章金山寺下詩驚四座第四章訂婚北京求學圣賢第五章少年俠士塞北考察第六章新郎十七完婚南昌第七章拜謁婁諒學做圣賢第八章準備鄉(xiāng)試杭州中舉第九章格竹致病會試暈考第十章無意圣學用心科舉第十一章考場逞能再次落第第十二章枯坐三年研究邊患第十三章會試風波屈居二甲第十四章工部見習督造伯墳第十五章見習官員首上奏疏第十六章刑部主事江北斷案第十七章九華圣地訪道問僧第十八章京師才子爭名鳴高第十九章宛委山中陽明洞天第二十章再游西湖重訪寺院第二十一章主考山東選舉德才第二十二章遇湛若水定交終生第二十三章弘治托孤太監(jiān)密謀第二十四章正德上位紊亂朝綱第二十五章九卿廷議誓殺八虎第二十六章奏疏諫君招禍入獄第二十七章威逼利誘生死抉擇第二十八章貶謫貴州七千里外第二十九章疑兵迷陣錢塘脫險第三十章避禍逃難巧遇貴人第三十一章藏身武進見賢思齊第三十二章武夷山中再遇道長第三十三章南京探親父子團聚第三十四章正式收徒三個弟子第三十五章離別親人謫旅宦游第三十六章貴州城內(nèi)拜訪毛科第三十七章龍場驛站一片廢墟第三十八章開荒種地土中刨食第三十九章學做仆人照顧病友 第二部:龍場悟道第四十章古洞玩易易道有方第四十一章靜以養(yǎng)氣誠以安心第四十二章功夫做足龍場悟道第四十三章格物致知迎刃而解第四十四章遷龍崗山得陽明洞第四十五章山洞蒙學書聲瑯瑯第四十六章君子亭下小人囂張第四十七章龍崗書院圣賢學堂第四十八章巡按御史來做說客第四十九章龍崗開講入門學問第五十章安氏問計陽明勸善第五十一章驛站恢復象祠重修第五十二章知行合一三顧茅廬第五十三章修書一封智平苗亂第五十四章離別貴州講學辰州第五十五章廬陵赴任先拜城隍第五十六章鎮(zhèn)守太監(jiān)逼征葛布第五十七章到任伊始查問稅糧第五十八章體恤民困拒征葛布第五十九章府學秀才貪占風水第六十章老人勸諭調(diào)解坊里第六十一章施政半年初顯成效第六十二章京師故地詩友相聚第六十三章老友相逢坐而論道第六十四章結(jié)交黃綰三人會講第六十五章長官拜師下級收徒第六十六章弟子赴任臨行請益第六十七章靜坐空談受人譏諷第六十八章道德學會人各西東第六十九章結(jié)伴南下講說《大學》第七十章陽明學問命名心學第七十一章滁州上任太仆少卿第七十二章滁州弟子陸續(xù)拜門第七十三章山水課堂幽谷歌聲第七十四章鴻臚寺內(nèi)弟子廣進第七十五章陽明夫子宣說心學第七十六章拜訪湛母送行三弟第七十七章天降大雪人遭誹謗第七十八章南京餞行紹興辭行第七十九章南贛赴任南昌拜客第八十章虛張聲勢嚇退土匪第八十一章贛州開府會商匪情第八十二章大小校場檢閱軍兵第八十三章十家牌法防堵奸邪第八十四章疏通鹽法調(diào)整商稅第八十五章巡察汀漳靠前指揮第八十六章明言撤軍暗捕戰(zhàn)機第八十七章子夜突襲剪滅慣匪第八十八章平和設縣上杭祈雨第八十九章總結(jié)初戰(zhàn)申請令牌第九十章保護夏收六月掃蕩第九十一章籌備圍剿提督軍務第九十二章仁心喊話告諭浰頭第九十三章南安誓師鋼鐵軍紀第九十四章疑兵驚敵計破橫水第九十五章重兵壓境說客促降第九十六章兩撥賊首戰(zhàn)降難定第九十七章掃蕩桶岡賊王落網(wǎng)第九十八章制造冤獄麻痹浰頭 第三部:我心良知第九十九章勸誘賊王走拜贛州第一百章賊王進城衙門磕頭第一百〇一章擺鴻門宴擒池仲容第一百〇二章扮賊捉賊剪滅悍賊第一百〇三章山洞小住縣學勸俗第一百〇四章癡心弟子胡子學生第一百〇五章書院說教培訓師資第一百〇六章著《修道說》刻《傳習錄》第一百〇七章《鄉(xiāng)約》自律仁施民生第一百〇八章寧王密使贛州拉攏第一百〇九章心學弟子周旋王府第一百一十章官府捕賊王府養(yǎng)盜第一百一十一章正德驚醒駙馬問責第一百一十二章繞道北上赴閩公干第一百一十三章拘押百官寧王反朝第一百一十四章豐城遇險祈禱北風第一百一十五章夜宿臨江判賊動向第一百一十六章心兵百萬嚇阻叛王第一百一十七章叛王起疑龜縮南昌第一百一十八章留駐吉安上疏告變第一百一十九章天下盡反我輩盡忠第一百二十章八旬忠臣閨門烈婦第一百二十一章豐城會議部署戰(zhàn)略第一百二十二章市汊誓師激勵人心第一百二十三章攻占南昌預備木牌第一百二十四章安慶解圍回救南昌第一百二十五章生擒叛王殲滅叛軍第一百二十六章君臣貪功將軍出征第一百二十七章忠心仁政不聽亂命第一百二十八章闖門拜訪感動張永第一百二十九章愁別西湖淚灑京口第一百三十章以德報怨委曲求全第一百三十一章以智報怨挫損兇焰第一百三十二章不白之冤無緣申訴第一百三十三章重登九華再坐東崖第一百三十四章戶部追糧贛江水患第一百三十五章通天巖前揭示良知第一百三十六章良知人少舊知勢眾第一百三十七章告別江西回歸家鄉(xiāng)第一百三十八章余姚收徒七十四人第一百三十九章榮封伯爵老父壽終第一百四十章誹謗再起智者不辯第一百四十一章會試考題污蔑新學第一百四十二章計收王畿浪蕩書生第一百四十三章知府弟子問學問政第一百四十四章稽山書院略說五經(jīng)第一百四十五章老妻臨終介紹新婦第一百四十六章良知助考打蛇七寸第一百四十七章心地無私滿街圣人第一百四十八章天泉證道四句教言第一百四十九章江西道上沿途講學第一百五十章一路走訪贛州調(diào)研第一百五十一章梧州開府策劃和解第一百五十二章橫州會議策劃和平第一百五十三章和平使者傳遞和聲第一百五十四章恩威并用思田和解第一百五十五章敷文書院傳布良知第一百五十六章秀才師徒哭訴血債第一百五十七章明處講學暗中謀兵第一百五十八章借力使力剿滅頑匪第一百五十九章謁伏波廟重溫舊夢第一百六十章青龍鋪畔落幕人生附錄主要參考書目故處今之世,欲學圣賢,孔孟而外,當首推陽明。——蔣慶 陽明精舍舍長 我們這些研究東方哲學思想的人,如果不去了解先哲們的生涯,不去體驗他們的經(jīng)驗,那么我們就無法深刻理解東方哲學思想?yún)^(qū)別于西方哲學思想的特點,所做的學問也就無法變成“活學”。——(日)岡田武彥第一百一十四章豐城遇險祈禱北風六月十五午時,王陽明的船來到南昌府境內(nèi)的豐城縣,離南昌城也就百兒八十里地。飄揚著“提督南贛等處地方軍務都御史王”官旗的官船駛近豐城城西劍江驛站,早有驛卒報于驛丞翁榮,翁榮已迎候在碼頭邊。船一泊岸,翁榮移步進入官船,在船舷瞭望的蕭庾引著翁榮進入船艙。王陽明當過驛丞,對驛丞向來友好,在南贛剿匪戰(zhàn)爭中,他曾特意選調(diào)貶謫到廣東的兩位驛丞參加指揮剿匪戰(zhàn)斗。翁榮行禮畢,王陽明笑瞇瞇地問道:“翁驛丞,看你一臉驚慌,所為何事?”翁榮躬身站在一邊,答道:“回稟王中丞,省城生變,傳聞寧藩反叛朝廷,已經(jīng)殺害都御史孫中丞和許副憲,三司衙門各官被拘禁在王府。沿江南下的都是逃難的。如今豐城城里人心惶惶,下官盡管不安,也不敢擅離職守。”王陽明聞言心中一驚,但他馬上就鎮(zhèn)定下來,該來的總是要來的。怎么應對?消息可靠不可靠?有了確切消息,才好隨機應變。王陽明安慰翁榮道:“翁驛丞,你能臨變不亂,足見忠于職守。你派人速去叫來豐城知縣,就說本院有請。”王陽明被翁榮請到了驛丞衙門稍事歇息,等待豐城縣知縣。豐城知縣顧佖聽說南贛巡撫王陽明到了豐城,他就像漂泊在大海中的落水人,看到了救命稻草。江西省三司衙門官員全軍覆沒,南昌府知府鄭獻早被朱宸濠誣陷關(guān)入大牢,這樣的局面,把顧佖一個七品知縣變成了沒娘的孤兒。面對未知的命運,他真是有些迷!,F(xiàn)在好了!王陽明是個能人,他剿匪連戰(zhàn)連捷的事跡早就傳遍了贛江沿岸。顧佖策馬而來,到了驛丞衙門,滾鞍下馬,疾步來見王陽明。顧佖,南直隸吳縣人,出身軍籍,正德九年以四川蜀王府儀衛(wèi)司的一個校尉身份考中進士,十二年底被分派到豐城做知縣,還是個官場上的新手。見了王陽明顧佖熱淚盈眶,哽咽著說道:“王中丞,您、您來了,就好了!”王陽明和顏悅色地說道:“顧縣侯,不要怕!邪不壓正,朝廷有上百萬大軍,天下多有像你一樣的忠貞之士,豈能容一個藩王肆意橫行!南贛數(shù)萬名久經(jīng)沙場的精兵強將,順流而下,也就十來天的時間,F(xiàn)在關(guān)鍵是摸清情況。你把了解的情況詳細說一說。”顧佖介紹完情況,最后說道:“王中丞,現(xiàn)在面臨兩個困境:一是叛軍一旦南下,小小的豐城危若累卵,不堪一擊;二是城里人心惶惶,窮富人家都在逃難。王中丞,下官盼著您給下官、給老百姓做主心骨!”聽了顧佖的介紹,王陽明安慰道:“顧縣侯,朱宸濠的目標是南京,是北京,豐城離南昌雖然很近,并不是他的進攻目標。你目前的任務有三個,一是做好城防,不能有絲毫疏忽。做好城防,就不怕圍城,就能坐以待援。二是沿江與縣城四周,多豎兵旗,多張疑兵,迷惑叛軍。三是穩(wěn)定人心,對蠱惑人心者,決不能手軟,切記,人心穩(wěn),則城防穩(wěn)。本院奉命前往福建戡亂,雖然沒有南昌平叛的使命,但是本院負有提督軍務的圣命,有朝廷授予的調(diào)集軍隊的令旗和令牌,對緊急賊情有便宜行事的職責。反叛朝廷,大逆不道,本院豈能坐視不管!只是豐城城內(nèi)地方狹窄,不便于集兵,你先小心應對,本院一旦召集來軍隊,發(fā)第一支兵,必定是增援豐城,協(xié)助防守。顧縣侯、翁驛丞,準備船只,本院馬上南下,組建勤王軍隊。”顧佖磕頭請求道:“王中丞,下官盼著您來解救豐城合城性命呀!”王陽明鄭重應道:“顧縣侯,本院答應你!”王陽明的官船向南逆流而上。船行十五里,到黃土腦地界。一直在船尾警戒的龍光和蕭庾向北望,看到滿江飄揚著五色彩旗,隱約可以聽到軍人的吶喊聲。兩岸都是向南逃難的人流。從逃難的人流中,不時傳來紛雜的吆喝聲:“叛軍追來了,快跑呀!”“別牽豬了,逃命要緊呀!”……岸邊牽拉官船的纖夫一哄而散,官船在水流的沖擊下,打橫在江心,并緩緩地順流向北滑去。蕭庾進入船艙,向王陽明稟報。王陽明聽后,沉吟著,看著雷濟。雷濟建議道:“王都堂,如今江西無主,您就是平叛的主心骨呀!江西不能沒有您呀!”龍光進來說道:“王都堂,遠處河汊里有條漁船,還是條撐帆的漁船。我們換漁船吧。”蕭庾說道:“可惜漁船太小,坐不了幾個人。”龍光說道:“王都堂和夫人、公子先走吧,我們留下來再想辦法。”這時,夫人諸翠過來打聽情況,站在旁邊聽大家說話。王陽明問道:“小漁船到底能坐幾個人?”蕭庾說道:“三五個人的樣子!”王陽明果斷地說道:“蕭庾和雷濟跟本院先走。龍光、黃表陪夫人、公子和家人再想辦法。”諸翠取下艙壁上掛著的寶劍,擎在手里,對王陽明說道:“先生不必操心妾身,事急有寶劍在。只要先生能走!”龍光說道:“王都堂只管走吧!小人一定拼死保護夫人和公子。”王陽明看著諸翠,默默地點點頭,對龍光說:“你們上岸,疏散到村子里去。”幾個人收拾起貴重行李,雷濟拎著官印、令旗、令牌,匆匆棄船上岸,一溜兒小跑,來到靠在河汊邊的小漁船跟前,一個三十多歲的漁夫正在岸邊收拾漁網(wǎng)。雷濟說道:“船家,快送我們?nèi)フ翗滏?zhèn),船錢你要多少給多少。”漁夫打量過三個人后,手搭涼棚往遠處眺望,然后,他把一只巴掌搭在耳朵邊,仔細地聽聽,然后道:“官家,再多的船錢買不來一條賤命。這里都聽說了,南昌城里王爺反朝了,見人就殺,你們沒看見嗎,我魚都不打了,你聽聽,你看看,王爺?shù)能婈狇R上就要殺過來了。你們拉船的都跑光了,我這也要跑呀!要找船,你們?nèi)e處吧!”漁夫說著,忙著自己手里的活計。雷濟四下里看看,哪里還有船的影子,只有那艘正順著水流往北蕩去的官船。雷濟央求道:“船家,這里再沒有別的船了。”漁夫頭也不抬說道:“等嘛!贛江里從來不缺船。”蕭庾一直在一旁護衛(wèi)著王陽明,他邊警惕地觀察著周圍,邊聽著對話。這時他走近前來,硬聲問道:“你去還是不去吧?一句話,痛快些!”漁夫收拾完漁網(wǎng),一步跨上小船,隨口應道:“不去!”說著就要離岸。蕭庾掣出寶劍,一步跳到船上,站穩(wěn)身子,把寶劍架到了漁夫的脖子上,問道:“最后問你,去還是不去?”漁夫硬著脖子,迸出兩個字:“不去!”蕭庾手腕一抖,寶劍上提,漁夫的一只耳朵掉了下來。蕭庾再問:“去不去?”漁夫一手捂住淌血的耳根,囁嚅道:“官家,這么沖的南風,你就是殺了我,船也走不了。”王陽明一直站在岸邊默默地看著這場交涉。這時他面南而站,迎著呼呼的南風,心中默念道:“蒼天神靈,如果憐憫江西省數(shù)百萬生靈,允許我王守仁忠心報國,剿滅反賊,匡扶社稷,就請調(diào)轉(zhuǎn)北風,送我南下!”王陽明默念完畢,風向突然之間變了,呼呼的北風吹得雷濟身子一搖,雷濟身上的袍襟帶子一下子轉(zhuǎn)向南飛揚。雷濟對著河汊里颯颯地向南倒伏的蘆葦,歡喜道:“王都堂,風向變了,轉(zhuǎn)北風了!轉(zhuǎn)北風了!”蕭庾提著寶劍,指著漁夫,厲聲說道:“北風!走不走?”漁夫哆嗦著:“走走!天意讓去,小人不敢不去!”已經(jīng)黃昏了,蕭庾接扶王陽明、雷濟上船,漁夫扯起風帆,向著樟樹鎮(zhèn)方向前行。第一百一十五章夜宿臨江判賊動向黃土腦離樟樹鎮(zhèn)二十四里。撐帆的漁船小且風急,不消半個時辰,王陽明、雷濟、蕭庾就到了樟樹鎮(zhèn)。樟樹鎮(zhèn),是臨江府地界。此時,雖有十五的月色,叛軍的追兵也不敢冒險深入。蕭庾眼耳并用,仔細分辨,確認已經(jīng)擺脫了追兵,大家才松了一口氣。雷濟重金打發(fā)了少了一只耳朵的船家。樟樹鎮(zhèn)是個大碼頭,商業(yè)繁華,這里還有袁州衛(wèi)軍的運糧碼頭和造船廠。雷濟拿出兵部公文,協(xié)調(diào)到一艘官船,乘著夜色向著四十里外的臨江府城航行。當夜,離臨江府城很遠,他們就被巡江的臨江府哨船發(fā)現(xiàn),被直接領路通過水門進入臨江城。知府戴德孺興奮地來迎王陽明一行。“中丞大人王公值此危難之際駕臨臨江,無異于給臨江城送來了一顆定心丸。王中丞,一時倉促,察院行臺來不及打掃,不如您到府公館將就一晚,如何?”王陽明一路逃難,現(xiàn)只覺疲乏難支,便道:“戴府臺,府公館很好!”一行人來到府公館,戴德孺坐等王陽明洗漱吃飯。吃飯的間隙,心急的戴德孺說道:“王中丞,如今寧藩反叛,江西無主,下官雖有勤王之心,無奈官卑言輕。縱使我舉一府之力,對于蓄謀已久的叛王,也是杯水車薪。下官揣測,江西十三府,除了南昌,各府執(zhí)事人都是這樣想的。十三府就缺少一位像您這樣功高望重的領頭人。王中丞,下官請求您留城調(diào)度,高舉義旗!不知王公意下如何?”王陽明簡單吃罷飯,漱了漱口,這才打量起戴德孺。只見戴德孺年近不惑,身子稍稍有些發(fā)福,一張白凈的圓臉,蓄有小胡子。臨江向來富庶,這幾年這里很平靜,所轄只有四個縣,地界不大,需要知府發(fā)愁操心的事情不多,比起在南安和土匪周旋了十來年的季,戴德孺這知府當?shù)煤喼毕裥菁,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王陽明在南贛剿匪時,為三省圍剿選調(diào)領兵官,調(diào)閱過十三府衙門各主官的履歷,因此知道戴德孺的情況:與自己是浙江老鄉(xiāng),臺州臨海人,弘治十八年進士,在工部員外郎任上到蕪湖稅關(guān)監(jiān)稅,因操行清廉,升任臨江知府。王陽明一臉嚴肅地對戴德孺說:“朝廷還不知江西的實情。但是,任誰面對亂臣賊子,都不會袖手旁觀。就職責來說,本院雖然只負責提督南贛等處地方軍務,但是路遭變亂,豈能坐視百姓遭難!好在本院持有朝廷的令旗令牌,有便宜處置緊急賊情的圣諭。戴府臺,臨江府城防情況如何?兵力如何?”戴德孺道:“正德六年臨江城墻被瑞州華林山賊攻破后,土墻改筑磚包墻,周長十里余,高一丈四;護城壕寬一丈五、深一丈,城門十座。全城精兵五百九十八人,由一位同知督領;每座城門守兵三十五人,巡河哨船五艘,每船兵士十人。各縣有各縣的保甲民兵。南昌反叛消息傳來后,敝府立即采取了戒嚴措施。”王陽明聽了戴德孺的介紹,心里有了清晰的決定,早在豐城劍江驛站向顧佖了解情況時,他就盤算著平叛興兵大本營的選址,他首先想到了吉安,這與他在廬陵當過知縣熟悉吉安有關(guān)系。聽了戴德孺的介紹,與臨江相比,吉安的城墻雄壯堅固,臨江城墻高一丈四,吉安高兩丈五,厚達一丈;吉安有兵,不說民兵,千戶所就有三個,分別是吉安所、安福所、永新所,此外還有贛州衛(wèi)設置在龍泉的一個百戶所。臨江呢,境內(nèi)沒有衛(wèi)所,西鄰的袁州衛(wèi),實際操練的軍人只有三百二十七人,其他一千三百人是往淮安運糧的運軍。這些資料,在為三省圍剿選調(diào)兵力時,王陽明已經(jīng)了然于胸。除此之外,吉安下轄九個縣,人力物力較為寬裕。還有,謀略籌劃和領兵打仗,吉安知府伍文定,是一個可以依靠的人。更關(guān)鍵的一點,臨江離南昌太近,籌集調(diào)度難以從容。王陽明心思已定,便對戴德孺說道:“戴府臺忠心勤王,本職也要忠義勤王,我們是同仇敵愾。正如戴府臺所說,寧藩蓄謀已久,窮兇極惡,僅有我們臨江和南贛現(xiàn)有兵力是不夠的,而且現(xiàn)有兵力也需要一個集結(jié)的時間;要共紓國難,有必要約會鄰近的湖廣、廣東、福建兵力,這都需要時間;還要盡快通報南直隸和南京,讓他們做好防備,更要上報朝廷,讓朝廷早早遣將發(fā)兵,這都需要時間。臨江離南昌太近,要從容籌劃,還是吉安最為合適。”戴德孺眼神中滿含失落,問道:“據(jù)您分析,叛軍會南下還是北出?”王陽明說道:“叛軍中有通曉兵法的劉養(yǎng)正,他們會制定上中下三策:上策,乘虛而出,偷襲北京;中策,順流東下,直取南京;下策,固守南昌。上策,則天下危險了;中策,則大江南北就將陷入戰(zhàn)亂;下策,”王陽明平靜地捋了捋下巴上的胡子,淡淡地笑了笑,“那還好應對。”戴德孺點點頭,遲疑著說道:“按王公分析,南京、北京一旦疏于防備,就危險了。最好還是能把叛軍留在南昌。那如何能阻留叛軍呢?”王陽明再次捋了捋胡子,說道:“戴府臺說得對!得想辦法拖住叛軍。”王陽明說著,會心地笑了笑。戴德孺看王陽明竟然還笑得出來,便問:“看來王中丞已經(jīng)有了錦囊妙計?”王陽明說道:“試一試吧,希望能拖住叛賊!”戴德孺問道:“王中丞,敝府沒有經(jīng)過戰(zhàn)陣,還請中丞大人面授機宜,如何配合中丞的全盤行動。”王陽明點點頭,說道:“戴府臺有很多事要做,一是聚集各縣民壯,集中操練,等待調(diào)遣;二是籌集錢糧,籌備軍械,預備軍用;三是選調(diào)樟樹鎮(zhèn)兵船和各縣民船備用;四是要安定民心;五是臨江緊鄰南昌,如能派人刺探,及時偵察賊情,上報吉安軍門,那就更好。”戴德孺一拱手說道:“請王軍門放心,敝府盡心籌備,等待軍門調(diào)遣。夜已深,還請王公早早安歇,下官告退。”說著戴德孺躬身拱手。王陽明拱著手說道:“戴府臺,明天一早,在樂戶中挑選五位年富力強的戲子,將有重任!”戴德孺愣了愣,一時摸不著頭腦,見王陽明鄭重其事,就點點頭,退出門去。第一百一十六章心兵百萬嚇阻叛王第二天一大早,王陽明站樁練功后,由雷濟服侍筆墨紙硯,在府公館會客廳運筆成文:提督廣東、廣西軍務都御史楊:因緊急軍情事,查照兵部和都察院公文,著都御史顏前往南昌擒拿叛藩,特率狼達軍兵四十八萬,已于五月五日從廣州府起兵,為此緊急照會沿途衛(wèi)所府縣等衙門,提前預備糧草軍資,供應軍需,不得懈。”R之日,如若準備不足、缺乏誤事,軍法無情,定斬不饒!沿途通告:清遠衛(wèi)、韶州府、韶州千戶所、南雄府、南雄千戶所、南安府、南安千戶所、贛州府、贛州衛(wèi)、吉安府、吉安千戶所、臨江府、南昌府、江西都司。王陽明寫罷,告訴身邊的雷濟道:“準備一張火牌,仿制從廣州府到臨江府沿途衛(wèi)所府縣的確認戳記,仿后火牌通過能言善辯的樂戶送達南昌。”戴德孺一早就來到府公館,陪伴王陽明。雷濟制作好火牌,一位早就等候著的臨江府禮房書吏陪著雷濟,前往臨江府衙門。五個從樂戶中挑選的精干男藝人已經(jīng)在衙門待命。禮房書吏介紹道:“這是雷老爺!”五位藝人都是三十歲左右,個個表情生動、眼神靈動,人人頭上系著表明職業(yè)低賤的綠頭巾。這片綠頭巾給了他們敏感的神經(jīng)和怯懦的神色。五個人就像雖然年輕漂亮卻地位低賤的大戶人家老太爺?shù)男℃,眼睛里除了謹慎就是討好。雷濟細心地考察著五位藝人。雷濟說道:“府尊大老爺吩咐下來,有一樁重要事情,需要兩個機靈能干的人去完成。”雷濟說著,向站在一旁的書吏使了個眼色。書吏托起一包銀子說道:“這是二百兩紋銀。”雷濟接著說道:“每人的報酬是一百兩,足夠買房置地過安生日子了。”五個藝人眼睛發(fā)亮,一齊看向書吏手中的銀子。雷濟咳嗽一聲,繼續(xù)說道:“這是物質(zhì)獎勵。還有大賞,事成之后,府尊大老爺將解脫辦事人全家的樂戶戶籍,轉(zhuǎn)為民籍。會分配給辦事人十畝水田。”藝人們聞言紛紛激動得面色通紅,人都騷動起來了。雷濟繼續(xù)說道:“官府獎勵為什么這么重?因為這個任務有危險,甚至會有性命之憂。就是說,去了就有可能再也回不來了。”雷濟心里一清二楚,這趟差事去了是絕對回不來的。五個人好像是被摻入了冷水的燒水壺,都冷靜了下來。有人向后退了半步。雷濟道:“我們也不勉強。你們好好考慮,如果不愿意做,大家可以都回去,官府再找人。事情是這樣的。兩廣提督衙門都老爺要往南昌都司衙門送一份重要公文,兩位廣東差人在我們臨江得了重病,一死一殘,沒法繼續(xù)傳送公文。大家可能也聽說了,南昌這幾天出了亂子,具體亂到什么程度還不清楚。因為不清楚,去南昌就有危險。就是這么一樁事情!雖然危險,卻是為朝廷辦事,事成之日,辦事人就成了功臣義士。本官現(xiàn)在就等大家的決定。一旦選定,每人一百兩銀子,先送回家,樂戶除籍的事,事成之后,立即辦理。臨行前可以先跟大家立個字據(jù)。”五位藝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表情各異,心里打開了小算盤:有大錢獎勵,有水田可以耕種,更重要的是,可以脫離樂戶這個卑賤的身份,再也不用扎系這象征恥辱的綠頭巾了,冬天再也不用腳蹬誰都可以鄙夷地踩上一腳的翻毛豬皮靴了,兒孫將來也可以考秀才考舉人考進士……報酬很誘人,但是有可能要用命來換。用生命為籌碼賭一把?賭贏了皆大歡喜,賭輸了呢?輸了也只是自己輸了,家人兒女此后可以揚眉吐氣地活著了,子子孫孫再也不用做人下人了。五個藝人中,兩個還在皺著眉低著頭苦思冥想,有一個已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另兩個見狀,也搶著跪了下來,爭著說:“官老爺!小人愿往南昌!”雷濟挑選出兩個,一邊辦理手續(xù),一邊吩咐注意事項。龍光、黃表護著諸夫人和正憲公子、王祥、丫鬟,以及其他家人也來到了臨江。十六日下午,王陽明、雷濟、蕭庾、龍光、黃表,一應家人由戴德孺安排官船繼續(xù)溯贛江南下,前往吉安。船到峽江,王陽明安排龍光分道前往劉養(yǎng)正老家安福,要他會同安?h衙門,提劉養(yǎng)正直系或者旁系親屬來吉安與自己會合。在船上,由雷濟侍候,王陽明繼續(xù)寫信,第一封:提督軍務都御史王為絕密軍情事,奉圣旨“許泰、卻永統(tǒng)率邊軍四萬,從鳳陽方向走陸路直赴南昌;劉暉、桂勇統(tǒng)率京軍和邊軍四萬,從徐州、淮安方向通過水路奔襲南昌;王守仁領兵二萬、楊旦領兵八萬、秦金等領兵六萬,各從南贛、廣東和湖廣三路,約期合圍南昌。各部務必遵照朝廷已定戰(zhàn)略,齊心協(xié)力,快速推進,不得各行其是,或冒進或拖延,貽誤軍機。欽此”。本職在前往福建公干行至豐城地方接到公文,現(xiàn)已退至吉安府,組建軍門,正在會集南贛等處地方和江西各府軍兵民壯。本職欽遵圣旨,迎候兩廣兵到,將準時出擊南昌叛軍。本職今有機密,需要約會各路領兵統(tǒng)帥:兵部戰(zhàn)略原則是出其不意、掩其不備和先發(fā)制人,是假定寧藩沒有軍事準備。今據(jù)各路哨探,發(fā)現(xiàn)寧藩叛軍已經(jīng)出動,有二三十萬人。北路平叛官兵如不能及時了解這一變化,勢必會貽誤戰(zhàn)機。據(jù)本職判斷,如果寧藩龜縮南昌老巢,占據(jù)地利之便,以逸待勞,而京軍和邊軍風塵勞頓、人困馬乏,王師必將勝敗難料。如果京軍和邊軍或者按兵不動,或者分兵防守南京,等候?qū)幏撾x南昌老巢,孤軍冒進,則戰(zhàn)機就將有利于王師。到時,京軍和邊軍堵截在前,兩廣狼兵和本職統(tǒng)率的南贛、江西軍隊尾追其后,西路的湖廣軍隊攔腰沖擊,平叛捷音指日可待。今寧藩謀士李士實、劉養(yǎng)正等各人都有書信暗通本職,附叛江洋大盜凌十一、閔廿四各自派遣心腹向本職呈送密報,都表示要反戈一擊,報效朝廷。據(jù)此判斷,寧藩已經(jīng)眾叛親離,出兵之日,就是他失敗之時。據(jù)兩廣前導探員稟報,兩廣前鋒已經(jīng)抵達贛州地界。湖廣起兵二十萬,先頭部隊已經(jīng)行進到黃州地界。本職起兵十萬,遵照圣旨,前鋒兩萬,正在吉安待命。江西各府起兵,將不少于二十萬。只是本職以為,目前首要是尋覓戰(zhàn)機,只等寧藩一離江西,叛軍必將內(nèi)亂,屆時各路人馬圍剿叛軍,定會馬到成功。為此緊急變化,本職今用手本詳細說明,煩請各路統(tǒng)帥相機行事,爭取一戰(zhàn)成功。如有變化,就請選派得力干員,與本職派出機要人員一同,六百里加急飛報本職。附手本:王守仁,提督南贛等處地方軍務都御史,持有朝廷令旗令牌八面,奉有“王守仁便宜行事”圣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