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執(zhí)掌中國教育界之牛耳,開一代之風氣,引領時代之潮流!民國史愛好者決對不能錯過的一部作品!2.本書將再現(xiàn)民國老校長們倡導通才教育的遠見卓識;當今大學生的就業(yè)問題越來越突出,讀本書可以知道民國校長們是如何看待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和實用技能的關系;民國社會動蕩、戰(zhàn)爭頻仍、學潮四起,本書將為你講述民國校長在學生運動中如何舍己護犢的故事。 本書簡介: 他們一個個如雷貫耳,是當之無愧的教育家。他們的治校理念、辦學實踐與個人風范是今日諸多校長難以企及的,故對其進行歸納整理,以期對當今大學校長提供借鑒與思考,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 作者簡介: 。翰家轮袊(yōu)網(wǎng)主編、著名草根圖書策劃人,打造很多暢銷類精品圖書。 目錄: 前言 第一章蔡元培:崇尚自由,樹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新風 1.“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2.徹頭徹尾整頓北大 3.“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遍及北大 4.大力扶植社團 5.支持進步發(fā)起的“絕地反擊” 6.蔡元培的傲骨:不做政府任命的校長 第二章蔣夢麟:負笈西洋,學貫中西文化 1.蔣夢麟早年經(jīng)歷 2.確立教育思想 3.與北大結緣 4.有魄力、有擔當?shù)暮澜?br> 5.抗戰(zhàn)中的北大 6.辦事高明的“北大功狗”前言第一章蔡元培:崇尚自由,樹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新風1.“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2.徹頭徹尾整頓北大3.“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遍及北大4.大力扶植社團5.支持進步發(fā)起的“絕地反擊”6.蔡元培的傲骨:不做政府任命的校長第二章 蔣夢麟:負笈西洋,學貫中西文化1.蔣夢麟早年經(jīng)歷2.確立教育思想3.與北大結緣4.有魄力、有擔當?shù)暮澜?.抗戰(zhàn)中的北大6.辦事高明的“北大功狗”第三章張伯苓:轉移風俗,創(chuàng)造私立大學神話1.“棄武從教”的真實原因2.從培訓與選拔教員入手3.“允公允能”的教育思想4.治學精神在校園流淌5.成為南開大學的精神符號6.張伯苓的美育和美育心理思想第四章竺可楨:以死求知,全力維護學術的獨立1.與浙大“偶遇”2.輾轉遷徙的“折騰歲月”3.排萬難冒百死以求真知4”浙大保姆”的由來5.竺可楨管理大學的“絕學”6.“求是”精神,留給后人第五章羅家倫:追求信仰,讓學術獨立響徹四方1.最年輕的校長2.學術獨立與”四化”政策3. 從興師重教開始4為清華基金而奮起反擊5.臨危接任中央大學6.大學教育戰(zhàn)線上的“健將”第六章梅貽琦:“研求真理,提倡“吾從眾”的民主作風1.基督徒與儒者雙重文化身份2.清華校園里的新面孔3.與清華的“一見鐘情”4.寡言君子的”穩(wěn)”5.梅貽琦的”慢”6.西南聯(lián)大的“老船長”第七章吳貽芳:態(tài)度嚴謹,用責任釋放“金陵精神”1.自古英雄多磨難2.中國第一位女博士校長3.著手實施改革4.吳貽芳的人格教育5.桃李滿天下的“999朵玫瑰”6.《聯(lián)合國憲章》上簽字的第一位女性第八章任鴻雋:傳播科學,主張“革命救國”1.絕不雷同的教育主張2.見證四川大學的艱難發(fā)展3.開風氣之先,極一時之選4. “口水戰(zhàn)”之后的被迫辭職5.注重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研究能力6.遷址望江,成為著名校園第九章唐文治:棄官從教,以教育為命根1. 對立國之本的思考2.結緣南洋大學3.中國工科教育管理第一人4.注重實踐機會5.不該遺忘的國學大師6.“三好學校”校長唐文治第十章馬君武:投身教育,誓言為國家謀福利1.家道中落的苦孩子2.心系政治的工學博士3.翻譯大家和詩人4.接任廣西大學5.“北蔡南馬”的由來6.“勇夫校長”的由來第十一章胡適:眾望所歸,民主自由治校1. 與中國公學的情緣2.胡適和他的貢獻3.向人權和自由發(fā)起挑戰(zhàn)4.投身于北大5. 不遺余力爭取學術獨立6.胡適談大學畢業(yè)如何避免墮落第十二章郭秉文:持平辦學,民主與效率兼顧1.參照美國模式謀發(fā)展2.從“南高”到“東大”的漫長過程3.郭秉文和他的“寓師范于大學中”4.突如其來的易長風波5.郭秉文提倡“平”字的內涵6.郭秉文對東南大學的貢獻第十三章熊慶來:八年留學,盡瘁于學術事業(yè)1.確立“科學救國”的思想2.熊慶來的數(shù)學之路3.持續(xù)培養(yǎng)人才——熊慶來最好的教育經(jīng)驗4.為教育鞠躬盡瘁5.“伯樂”鼎力幫助“千里馬”6.熊慶來的辦學宗旨91第一章 蔡元培:崇尚自由,樹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新風蔡元培談大學精神:“對于學說,仿世界各大學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并包主義……無論何種學派,茍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達自然淘汰之運命者,雖彼此相反,而悉聽其自由發(fā)展……”“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入法學者,非為做官;入商科者,非為致富”來到北京大學未名湖畔,在蒼松翠柏之間,矗立了一尊半身銅像,他就是我們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北大校長蔡元培。正是這位博大胸懷、卓越思想,給北大帶來盎然生機,讓北大成為令世界矚目的校長,用自身的勇氣與魅力啟蒙、注視著北大的發(fā)展。翻開北京大學的歷史光輝史冊,或許很難找出一位能與蔡元培相提并論且關系密切的人物了。甚至可以說,沒有蔡元培就沒有北大。北大與蔡元培好像是一個完美結合的整體。也正因為如此,后人才會對這位”北大楷模、學界泰斗”的老校長蔡元培投以崇敬的目光。正如他所崇尚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一樣,他的精神,他的個人魅力深深影響著后人,是個讓人肅然起敬的傳奇人物!1.“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1916年9月1日,在法國潛心工作和求學的蔡元培收到一封電報。電報出于當時教育部總長范源濂之手。范源濂在電報中稱,國家形勢已趨于平緩,但教育卻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希望蔡元培盡快回國,出任北大校長一職,為國家教育事業(yè)盡一份力。蔡元培明顯能感覺到范源濂在電報中的誠懇,但看完電報的他,心潮起伏,思緒難以平靜。蔡元培雖然是清翰林出身,但很早之前便成為忠誠的革命黨人,走上了教育救國、民主革命的道路。步入知天命之年的蔡元培,為了將中西文化融合在一起,通才碩學,以便以教育救國,來到法國留學。在法國留學期間,他和吳玉章等人發(fā)起了專門為有志青年勤工儉學創(chuàng)造必備條件的勤工儉學會以及華法教育會。在當時,很多留法中國青年加入到這一行列中,一些人開始接受到馬克思主義教育,并得到快速成長,其中一些人也成為卓越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員。留法勤工儉學會在蔡元培的精心創(chuàng)辦下得到了快速發(fā)展。但他本人并不滿意。在他看來,在法國經(jīng)營的教育事業(yè)雖然進行得有聲有色,但畢竟是在國外,沒有在國內那樣切實,F(xiàn)在機會到來了,不得人心的袁世凱倒臺了,新的希望和轉機正在共和國大地上冉冉升起。雖然北京大學在當時的口碑和名望并不好,但它作為中國第一所國立大學的事實不能改變,同時還是由中央政府組建,在全國教育系統(tǒng)中具有特色意義的高等學府。蔡元培敏銳地意識到,北京大學或許是自己施展抱負的基地。經(jīng)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后,他打算回國接受范源濂的邀請,出任北大校長一職。正是他的這個舉動,影響著北大的發(fā)展,甚至讓中國教育事業(yè)也出現(xiàn)轉機。10月2日,蔡元培和吳玉章登上了回國的輪渡,11月8日到達上海。當?shù)弥淘嗉磳⒁鋈伪贝笮iL的事情上,他的友人表現(xiàn)出不同的態(tài)度。很多人建議他不要涉足于北京大學這個是非之地,稍有不慎或許會讓自己的名聲掃地。但熟知蔡元培性格的孫中山卻建議他去北大任職,因為在傳播新思想、支持全國性教育事業(yè)上,和其他人相比,蔡元培略高一籌。最終,蔡元培在孫中山的寄望和囑托下決定來北大任職。12月22日,蔡元培抱著堅定的決心,踏上了赴京就任北大校長的職務。有意思的是,蔡元培為了表示整頓北大的決心,說出了流傳很久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句話。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被正式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1917年1月,他到北大就職視事,也從此開始了一生中最為重要且備受矚目的輝煌時代。與北大前任校長不同的是,蔡元培是個既有民主作風又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校長,從他踏入北大校門的第一刻起,就注定他是個能給北大注入鮮活生機的校長。到校的第一天,校工們便整齊地站在大門口面帶微笑地向這位新校長行禮。他改變了前任校長高傲自大、目中無人的慣例,向和他行禮的校工脫帽回禮。此后,也經(jīng)?梢钥吹剿虮蛴卸Y地向校工還禮的情景。這一件事讓學校所有人都對蔡元培肅然起敬。他的這個舉動猶如一股勁風一樣將封建積習吹得一干二凈。同時也說明北大正吹來一股平等、民主的和煦春風。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在北大舉動的開學典禮上發(fā)表了激蕩人心的演說。他針對當時北大在學風上存在的不良風氣,提出”拍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三項要求,提出并闡明的大學的性質,即:成為研究高深學問的發(fā)源地。還指出,大學里的學子最主要的任務應該是專心術業(yè),而不是謀求官職。突出強調學生就應該把求學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當他演說完后,臺下的師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似乎一下子找到了方向。在蔡元培出任校長沒多久,便舉辦了一次奮發(fā)人心的校慶活動。校慶20周年的紀念歌詞中,北大師生將蔡元培意欲為春風和春雷,也就是象征生命與希望。這反映出北大師生對蔡元培的熱切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