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小站風(fēng)云


作者:周振天     整理日期:2014-08-26 10:51:11

   本書以百年前天津米鄉(xiāng)小站鎮(zhèn)的生活為原點,不斷勾連起頗為廣闊的歷史生活畫面,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跨度中,通過各類人物錯綜復(fù)雜、跌宕起伏的命運與糾葛,折射出波飛浪卷、血色彌漫的世紀風(fēng)云。本書堪稱是一部氣勢磅礴、震撼人心的文學(xué)藝術(shù)佳作,令人觀后久久沉浸在劇作營造的情境中而回味不已。
     全篇情節(jié)線索是以小站鎮(zhèn)眾米農(nóng)在清綠營五品守備高不吝主持下,為清廷遴選貢米這一民間尋常往事為發(fā)端,引領(lǐng)我們進入百年前歷史生活氛圍。
    以劉廣有、李三德為代表的具有鄉(xiāng)紳身份的人們,不惜使盡渾身解數(shù)以爭得貢米的地位和榮譽。這一切仿佛都籠罩在和平安詳?shù)奶飯@生活氣氛中。這種虛假的承平景象,卻不能掩蓋事實存在的巨大社會歷史危機,不僅孫二彪子之類的匪患公然肆虐,以日寇為代表的各國列強更是對中國虎視眈眈。生活的必然注定要把劉德勝、李占魁等年輕一代推向歷史前臺,讓他們續(xù)寫屬于米鄉(xiāng)新的歷史。作為父輩競爭的接力與延續(xù),他們所關(guān)注的不再僅僅是貢米稱號花落誰家,而是更為運命交關(guān)、榮辱與共的家國大事。兩人共同參加北洋水師,雖有博取功名的潛在動機,卻更體現(xiàn)出報國圖強的男兒之志。因此從甲午戰(zhàn)爭、戊戌變法、庚子事變,到辛亥革命、護國戰(zhàn)爭,再到北伐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他們在紛至沓來、變幻莫測的歷史風(fēng)云中,血灑疆場,傾情投入,演繹出自己惹人喜愛的鮮明個性和令人蕩氣回腸的歷史命運。   十月,一望無邊的稻浪滔滔,谷子金黃,鋒利的禾鐮收割大地。
     一百多年前,我眼前的這片稻田收獲的可不是一般的稻米,那是貢米。
     那年景,能成為貢品的殊榮就好比哪家的孩子中了皇榜,一舉登科,光宗耀祖。而這里,直隸天津縣小站地區(qū),原本是一片退海而成的鹽堿地,最后能從大清朝的萬頃良田中脫穎而出,讓這塊鹽堿地出產(chǎn)的天津小站米成為大清皇室的貢米。千恩萬謝,咱小站人首先得感謝周公,周盛傳。光緒二年,李鴻章的部下,淮軍提督周盛傳奉命率部開挖運河,引來富含氮磷鉀等有機肥的運河之水沖洗、澆灌鹽堿地,將自古荒無人煙的灘涂改良成稻田,除軍墾之外,又以200文一畝的低價招徠民眾在此耕種。從此,小站成為盛產(chǎn)小站稻的天津南部的名鎮(zhèn)。當小站米已經(jīng)“作粥塘沽米粒長,晶瑩剔透賽瓊漿”的名聲在外,但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小站,各家各戶激烈的競爭就沒停過。每年到了秋收,小站人都要選出當年的“花魁”進貢給大清皇室。而誰家種出了皇室貢米,這貢米的主人往后一年間,在小站的鄉(xiāng)里田間,自然是人人敬重、佩服,整個家族都是揚眉吐氣。雖說選貢米的事,小站的莊稼人沒有一個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但是那幾年選貢米這事實際上就是小站兩大戶人家劉廣有和李三德兩家較勁的事。自打光緒十三年以來,小站貢米的名分就一直在劉家的“白玉珍珠”跟李家的“遍地黃金”之間輪流坐莊,其中劉廣有的“白玉珍珠”略勝一籌,多贏了幾局。
     這一年,估計也不例外。
     那一年是光緒十九年,1894年。一年一度貢米揭曉的那一日,小站的農(nóng)人們、周圍三鄉(xiāng)五里的鄉(xiāng)親們、天津衛(wèi)的米業(yè)老板們、遠道而來的取經(jīng)者都看大戲似的趕往周盛傳的周公祠堂,就等看這一年誰家的稻子能夠有幸成為供給皇帝、老佛爺吃的貢米,而且見者有份,大伙兒都能嘗鮮,吃一口今年的貢米。果然,這一年劉廣有的“白玉珍珠”、李三德的“遍地黃金”照例進入了前三甲,人選的還有吳晨光的“綠晶瑩”,不過大家心里都有數(shù),這貢米的名分還是劉、李兩家的事,這會兒篤信劉家必贏的人已經(jīng)開始下注了。為了能有個好的收購價錢,遠道而來的臺灣米商林老板已經(jīng)跟劉廣有道上喜、套近乎了。這米商說的不過是幾句客套話,但是給李三德聽見就刺耳了。這幾年選貢米,李三德年年敗給劉廣有,都成了千年老二,見著劉廣有和米商林老板樂呵呵地寒暄,李三德那是一個不快,但是除了說幾句嗆人的話,李三德也只能在心里發(fā)狠,想著要是評選官們把他的“遍地黃金”評成今年的貢米,他一粒米也不賣給這姓林的米販子。
     選貢米這天在小站鎮(zhèn)算得上是個大日子,大日子誰不想做筆大買賣,連土匪都指望這一天能大發(fā)一筆。這不,天津南大洼赫赫有名的土匪二首領(lǐng)孫二彪子喬裝打扮已經(jīng)不哼不哈混在人群里了。他早就惦記著小站鎮(zhèn)赫赫有名的種稻大戶劉廣有、李三德,今兒見著綁票的目標都來齊全了,孫二彪子那是一個興奮,他跟老大一番商量之后,決定趁著貢米遴選的熱鬧場面,綁他一票。他心里琢磨著,如果要是能把小站鎮(zhèn)的劉、李兩個大戶一勺燴了,那他孫二彪子就發(fā)大了!不過,聽老輩人說,我們小站那會兒防土匪的招數(shù)也很是到位的,除了縣上派了官兵之外,小站鎮(zhèn)還專門請了山東武師畢鐵掌負責(zé)遴選貢米期間的警戒。畢鐵掌眼睛很尖,拿眼一溜,就留意到孫二彪子了,他示意身邊徒弟緊緊盯著,靜觀其變。
     周公祠院子里,大鍋上蒸著米飯,香氣四溢,甘甜濃郁,不要說吃,就是聞著這米香就已經(jīng)醉了。歷年的貢米主選是我們小站鎮(zhèn)五品武官高不吝,高大人嚴肅、虔誠地走到周盛傳雕像前,凈手、焚香祭拜周公。眾人們沉醉在米香里祭奠周公,格外真心真意。
     祭拜完周公,大鍋上蒸著的米飯世可以開鍋了。劉廣有的“白玉珍珠”、李三德的“遍地黃金”、吳晨光的“綠晶瑩”,被年輕姑娘們一一盛在大雕漆碗里,端給評審的官員鑒定。評選官端起雕漆碗,細細品嘗的這會兒,大伙兒雖然還吃不上貢米不能一飽口福,但是看熱鬧也夠過癮的。
     這會兒,周公祠外面已經(jīng)鑼鼓喧天,劉、李兩家請來助興的高蹺隊杠上了。這邊紅衣裳的劉家高蹺隊來個“雙轉(zhuǎn)飛腳棒”、“探!壁A得人們的叫好,那邊李家黃衣裳的高蹺隊就秀個“磨盤叉”、“撂地叉”。兩支高蹺隊在周公祠外競相做出各種高難動作,明擺著是PK的架勢,人群中時不時發(fā)出陣陣的歡騰聲。
     貢米遴選牽頭人,退役的五品武備高不吝的兩個閨女高小穗、高小花也擠到人群里看熱鬧。說起高小穗、高小花,我們小站人的話匣子打開了就難關(guān)上了,她們可是我們小站當年的“大喬”、“小喬”,都是美人兒。一見到高家這對姐妹花前來觀戰(zhàn),兩支高蹺隊為首的頭棒都帶著各自隊伍趕到她們面前起勁地表演。那年頭,高蹺是常規(guī)的表演,不稀奇,但是這一年劉家、李家也是較上了勁,這兩家都是少東家當頭棒也算是稀罕事了。既然少東家?guī)ш,誰不想給自家長臉,各種高難動作必須做起來,這邊關(guān)公扮相的劉家大公子劉德勝來了個“飛鍵”,立刻贏得一片叫好聲,打出一條橫幅:貢米“白玉珍珠”必勝!那邊黃隊里“花臉”扮相的李家大公子李占魁就來個了“地里蹦”,隨即打出一條橫幅:“遍地黃金”奪魁!劉、李兩家較著勁,表演都給力,大伙兒見好叫好,這個沒的說,不過高小穗、高小花姐妹倆可不這樣。姐姐高小穗偷偷地對劉家大公子劉德勝打了一個那會兒沒幾個人能懂的V字手勢,劉德勝也回了同樣的手勢。妹妹高小花裝作沒看見,卻有些夸張地“嗷嗷”叫起來,沖“花臉”李家大少爺李占魁用力拍著巴掌,使勁兒叫好。
     “花臉”李占魁見高家妹妹高小花沖自己叫好,索性連面具都摘下了,露著臉在姐兒倆面前連串做著高難動作,那花哨動作連他們北洋水師學(xué)堂趕過來的同學(xué)們都看呆了,誰也不知道李占魁還藏著這樣的絕活,紛紛給李占魁叫好。也有人看著劉德勝不甘示弱的樣兒,估摸著他要挑戰(zhàn)高難動作,轉(zhuǎn)而給劉德勝加油、鼓勁。P1-3……





上一本:孔明康的老宅 下一本:惠州呂家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小站風(fēng)云的作者是周振天,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