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國時期,那家小院兒敗落,引來北京南城三教九流的凱覦。那家唯一的女兒,北京大妞那金枝,如同末路的一朵狂花,與各路人馬一一過招,不僅保住了自家小院兒,還成了軍閥張宗昌的二十四姨太。在那個良家婦女無處藏身的時代,為了追求愛情和自由,她與生命中的男人們上演牽絆不已的情感故事…… 作者簡介: 路三歌,本名陸繼良,1957年出生于北京宣武門外。1978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自1982年起,從事編輯出版工作逾十年。后改行經商至今,現為德國依比克展覽服務公司總經理。 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作者后記 編后記1918年,也就是民國七年,那時候北京城還有城墻呢。北京的城墻有一個小圈,南面套著一個大半圈,如果你是一只鳥,從天上看北京城,好像一個大洗菜盆子里面,泡著一個方方的冬瓜。 在內城南墻的西邊,是宣武門,跟東邊的崇文門所對稱,表示皇上治國,靠的是槍桿子筆桿子,這兩桿子的意思。門內是政府機關和家屬住宅區(qū)。門外是商業(yè)娛樂及其住宅區(qū),宣武門前門崇文門外一遛,特別是前門外,集中了京城主要的商業(yè)和娛樂機構,是那個時候的京城CBD,雖然行政級別不高,但是銀子特別多。 清朝初年,滿人主要是當干部,不屑于住到外城CBD來。到了清末,這個規(guī)矩也打破了,有些腦袋瓜活泛的滿人,也想下海經商,眼睛就從內城移到了外城。 內城西區(qū)劈柴胡同的那二爺,就不是那種死心眼的滿人,毅然從內城搬了出來,一出宣武門,他又留戀起內城的往日,不好意思往CBD里面扎的太深。得,干脆,就在宣武門外城樓南根兒,靠東邊面向CBD的一面,東河沿胡同住了下來。這地方,往前可以入海,退后可以上山,可謂是一個風水寶地。 那二爺下海干什么呢?他看準了宣武門南面,菜市口一帶,南方人和南方會館越來越多,就開了一個南貨店,名字叫那莊,經營特色食品附帶日雜小百貨,據那家后代說,南貨店的?屠锩,就有當年住在菜市口一帶的,康有為,梁啟超,譚祠同等歷史名人。 說是那二爺下海,但是他的腳還在岸上,真正在海水里撲騰的,是那莊的掌柜,名叫陳嘉善。陳掌柜的,既不是滿人,也不是北京人,是個南蠻哲皮子,浙江紹興人。他在海里游泳,聽著岸上的那二爺指揮。 改民國之前,這南貨店買賣旺盛,生意興隆。東家那二爺,白天在內城西四牌樓的老裕泰茶館里侃著,晚上到前門廣和樓戲園子里聽著,夜里在前門八大胡同或者天橋大森里的窯子里睡著,那南貨店的事情是什么都不管,到時候就拿錢。掌柜陳嘉善月月報喜,年年報贏,那二爺聽著,心里高興,臉上風光。 辛亥年間,皇上很小的年紀,才六歲,就退休了,改革開放為民國。菜市口一帶的人還是那些人,南貨店還是那家南貨店,外表上看著顧客出出進進,依然盈門,與過去沒有兩樣,可是到了月底年底,陳嘉善給那二爺報賬,都是虧損。 那二爺問,那我還有錢花嗎?陳嘉善說,當然還有。那二爺說,那不是結了?還跟我廢話干什么? 給那二爺的錢還是跟往常一樣,一個不少,但是虧空的地方,說好了由陳嘉善想辦法借錢墊上。這店,一來二去,就換了東家,到底換給誰了,也說不清,反正南貨店那莊的名字,改為了陳村。 這種故事,似乎一個世紀以后,在北京城依然發(fā)生。不過這是另外一個話題,讓我們言歸正傳,回到那二爺和他那個寶貝閨女那金枝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