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語言學家丁問漁,是南京某國立大學外文系的教授,曾在西方留學17年。在一個喜慶的婚禮上,他瘋狂地愛上了年輕漂亮的新娘雨媛,雨媛是國民黨軍界元老的女兒。這樁愛情有著重重障礙,丁問漁是一個早就有家室的中年人,由于他經(jīng)常對女性產(chǎn)生興趣,聲名狼藉,最著名的一次是他走進教室,突然拒絕上課,理由是來上課的女學生太少,他沒情緒。他追求雨媛的瘋狂舉動顯得滑稽怪誕,成了人們的笑談。新郎余克潤英俊瀟灑,又是個飛行英雄,他幾乎成了傳奇一般的人物。新郎新娘珠聯(lián)璧合,新娘對丁問漁的癡心妄想不屑一顧。 看似天作之合的婚姻,由于難以啟齒的隱情開始產(chǎn)生裂痕。雨媛結(jié)婚還不到一年的時間,余克潤就公開和別的女人同居。丁問漁每天給雨媛寫一封情書,盡管她從不回信,丁問漁鍥而不舍的追求,使得愛情在雨媛心中逐漸萌發(fā)…… 作者簡介: 葉兆言,1957年出生,南京人。1974年高中畢業(yè),進工廠當過四年鉗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學中文系,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80年代初期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總字數(shù)約四百萬字。主要作品有七卷本《葉兆言文集》、《葉兆言作品自選集》以及各種選本。另有長篇小說《一九三七年的愛情》 目錄: 寫在前面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寫在后面第一章 2 丁問漁到達勵志社的時候,雨媛和余克潤的婚禮已快接近尾聲。勵志社在一九三七年的南京,是個神秘兮兮的地方。它位于中山東路上,在中央醫(yī)院的東面,過了逸仙橋再往前走不遠就可以到達。常常都是些有地位有身份的人,才能在這里出沒。勵志社是中西建筑糅合的典范,是著名的建筑師設計的,由幾幢彼此呼應的宮殿似的建筑組成,外表是國粹式的大屋檐,內(nèi)部結(jié)構卻全盤西化。對于一九三七年的南京人來說,能否進入勵志社的大門,決定了一個人是否是個人物。一九三七年南京人的時髦話題,是沒完沒了地談論黨國要人的小道消息,這一點和今天的許多北京人的毛病相仿佛。蔣委員長的一舉一動像電影明星一樣被大家議論。諸如“于右任病足”、“馮副委員長小恙”、“某重要人物昨入病院切割疝氣”的花邊新聞,屢屢出現(xiàn)在本地報紙頭版報道上。人們喋喋不休地說著黨國要人們的遺聞軼事,這習慣直到南京已經(jīng)淪陷很久,還頑強地保持著。 很少有人坐人力車進入勵志社,大多數(shù)來賓都是坐小汽車來的。勵志社的特殊之處,在于這里的所有職員都可以穿軍裝,無論是看大門的,還是大廳里的侍者,都是清一色的軍人打扮。沒有來頭的人是很難進入勵志社,看大門的常常以來賓的衣著和氣勢取人,因為有來頭的人,通常一眼就能看出來。當然偶爾也有例外,譬如黨國元老吳稚暉,他是從來不坐小汽車的,也不坐人力車,一把年紀了,直截了當?shù)夭叫型鶆钪旧缋镪J。關于吳稚暉的笑話很多。一九三八年武漢的一次酒會上,當時南京已經(jīng)淪陷,日本人在京浦線上會師,直逼武漢,吳稚暉端了一杯酒,走到汪精衛(wèi)身邊,咚的一聲跪下來,說:“汪先生,國家已到了這一步,你趕快站出來收拾殘局吧。”在場的高級領導人一個個目瞪口呆,汪精衛(wèi)更是不知所措,結(jié)果自己也撲通跪了下來,苦著臉說:“吳稚老,有話我們站起來說!”吳稚暉不肯站,汪精衛(wèi)只好陪著他跪,這一跪就是好半天,很多人看著哭笑不得,上前拉也不是,不拉也不是,結(jié)果國家大事弄得竟然跟兒戲一樣。吳稚暉是個老資格的同盟會員,也是倚老賣老的怪人。他出入上流社會,常常做出和別人不一樣的姿態(tài)引人注目。吳稚暉的古怪曾經(jīng)差一點使勵志社的看門人丟掉飯碗。看門人像攆要飯的一樣把吳稚暉擋在了門外,結(jié)果惹得蔣委員長為此大發(fā)脾氣。 丁問漁在勵志社門口,沒遇上任何阻攔,因為記憶猶新的守門人,顯然也把他當作了吳稚暉一類有來頭的人物。敢大搖大擺往勵志社闖的人,絕不會是普通人,而且丁問漁的打扮也實在引人注目。大廳里聚集著各式各樣的人物,丁問漁像個電影里的角兒,堂而皇之地往里直闖。這地方他已不是第一次來,他熟門熟路地走向放著冷餐的長桌,拿了一杯酒在手上。大廳里開足了暖氣,一位侍者走到他面前,十分有禮貌地要他脫下呢大衣,并準備為他將右手提著的手杖和頭上戴著那頂紅睡帽也放好。丁問漁經(jīng)侍者一提醒,才想到自己匆匆忙忙,顯得毫無教養(yǎng)。雖然他的舉止難免有些荒唐,但是從來不失紳士風度。手上始終提著一個手杖是丁問漁留學歐洲養(yǎng)成的時髦習慣。他把手杖交給了侍者,但是拒絕取下頭上的睡帽。頭上戴著睡帽是丁問漁打扮的特別標志,他有時穿筆挺的西裝,有時候也穿長衫馬褂,惟有這頂紅顏色的絨線睡帽,只有在最熱的夏天才肯除去。 丁問漁引人注目地出現(xiàn)在已經(jīng)接近尾聲的婚禮上,認識他的人,紛紛向他點頭示意。新郎和新娘雙方的家屬,都和丁問漁熟悉。新郎的哥哥余克俠是丁問漁留德時的朋友。余家的經(jīng)濟情況不太好,余克俠留學期間,常常為吃飯問題煩惱,丁問漁成了他在德國的衣食父母,一有難處,必到他這里來打秋風,反正丁問漁的爹是銀行界的闊老板。余克俠有一段時期,逢人便說自己和丁問漁是割頭換頸的好朋友,他經(jīng)常要舉的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他和丁問漁去法國里昂游玩的時候,丁問漁把一個金黃頭發(fā)的妓女帶回旅館,晚上三人同睡一個房間。沒有什么比這種不同尋常的特殊關系,更能說明他和丁問漁之間的深厚友誼。當然這個例子永遠是要加注的,余克俠是個守身如玉的男人,他列舉這例子的另一個目的,是想表明自己有著遠大志向,只有那種有著特殊毅力的人,才可能在異國他鄉(xiāng)寂寞漫長的夜晚,對發(fā)生在身邊的淫聲浪語無動于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