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作家林芙美子被譽(yù)為電影大師*鐘情的作家,有近20部作品被搬上熒幕,她是影壇巨匠成瀨巳喜男的靈感源泉,六部以林芙美子小說為主題的影片促使程籟達(dá)到**,林芙美子也被稱為“日本的蕭紅”。由林芙美子寫著的《放浪記》是風(fēng)靡日本文壇80年的“日記體”私小說名作、昭和時期日本女性文學(xué)**杰作,受到郁達(dá)夫、謝冰瑩、林海音、桐夏野生、川端康成的高度贊譽(yù)。 本書簡介: 由林芙美子寫著的《放浪記》是“日記體”形式的私小說,在日本文壇具有很高聲譽(yù)。 《放浪記》共分為三個部分,以第一人稱敘述故事,貼近生活,吸引讀者。 作者簡介: 林芙美子,日本小說家、詩人,出生于明治三十六年(1903),病歿于昭和二十六年(1951)。幼時父母離異,生活顛沛流離,做過女傭、店員,飽嘗人間艱辛。她不甘淪落,一面努力掙錢維持生計,一面堅持自己的文學(xué)喜好與創(chuàng)作。《放浪記》(1930)是其長篇小說處女作,其他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說《風(fēng)琴與魚町》(1931)、《清貧書》(1931)、《牡蠣》(1935)、《晚菊》(1949)和長篇小說《浮云》(1949—1950)等。林芙美子被譽(yù)為“日本的蕭紅”,其作品著重描繪底層民眾的艱辛生活以及女性的掙扎與奮斗,后來也對戰(zhàn)爭進(jìn)行深刻的反省。郁達(dá)夫、謝冰瑩、林海音、桐野夏生均對之均推崇備至,川端康成則評價“能如此感嘆女人悲哀的人非常罕見”。她更是電影大師成瀨巳喜男最鐘情的女作家,在1951年至1962年間,成瀨先后六度將其作品改編搬上銀幕,分別為《飯》、《閃電》(《稻妻》)、《妻》、《晚菊》、《浮云》和《放浪記》。 目錄: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你和你媽都上車坐吧。路途遠(yuǎn)著呢,走著怪累得慌……”母親和我一坐到貨車上,父親立刻精神抖擻地唱起歌來,拉著我們昂首闊步。 幾顆流星從秋夜的天際中劃過,再過一會兒便到街市的入口了。后面突然傳來喊聲:“大伯喲!”聽口音好像是四處游蕩的礦工。父親停下貨車回應(yīng)道:“什么事?”兩個礦工踉踉蹌蹌地跟上來,說是已經(jīng)兩天滴水未進(jìn)了。“你們是從哪里逃出來嗎?”父親問道。 他倆都是朝鮮人,說是要到折尾去的,想借幾文盤纏,并連連低頭鞠躬不止。父親什么也沒說,拿出兩枚五十錢的銀幣,放在兩人手里。冷風(fēng)吹拂著河堤。迷茫的兩個朝鮮人頭上閃爍著星光,我們卻莫名地打起冷戰(zhàn)來。兩人收下了錢后,一言不發(fā)地幫我們把貨車推到鎮(zhèn)上。 不久之后,祖父去世了,父親回到岡山賣了田地;I得一點(diǎn)兒資本后,父親試著批發(fā)了一些陶瓷制品,這也是他唯一的目的。不過在煤窯街上,最走俏的商品還是吃的。母親賣香蕉,我賣夾餡面包,只要不下雨,解決兩人的吃飯問題還是不用發(fā)愁的。馬屋客棧一個月的房租是二元二十錢,母親說這比租一間房子還要便宜呢。然而,無論走到哪兒,我們一家都過著貧窮寒酸的生活。到了秋天,母親犯了頭痛,買賣時斷時續(xù)。父親雖把田地賣了,也不過帶回來區(qū)區(qū)四十元錢而已。父親用這點(diǎn)兒錢批了一些陶瓷制品,便獨(dú)自前往佐世保做生意去了。 “馬上就回來接你們……”這樣說著,父親穿著曬得褪了色的大衣上了火車。從此以后,我每天走街串巷地賣夾餡面包。碰上下雨的日子,我便在直方街區(qū)的屋檐底下挨家挨戶地叫賣。那段時光給我留下了最難忘的回憶。我絲毫不覺得賣貨辛苦。我一家接一家地走著,五錢,二錢,三錢……統(tǒng)統(tǒng)裝進(jìn)了我的錢袋。我喜歡得到母親的贊許,她夸我有經(jīng)商的才華。完全靠賣夾餡面包,我和母親竟然維持了兩個多月的生計。有一天,從街上回到家中,我看見母親正在縫制一條美麗的黃綠色腰帶。 “怎么回事兒?”我驚得瞪大了眼睛。 母親說,這是四國的父親寄過來的。不知怎的,我有些激動。沒過多久,繼父回來接我們,我們?nèi)齻人一起離開了直方鎮(zhèn),踏上了開往折尾的火車;疖嚱(jīng)過了我每天都要走過的道路,穿過遠(yuǎn)賀川的鐵橋,當(dāng)看到沿堤的白色小路沉浸在暮靄中時,我的眼中充滿了不舍。一扇白帆逆流而上,多么令人懷念的風(fēng)景啊。在火車上,叫賣金鎖、戒指、氣球和畫報等商品的小販總是吆喝個不停。繼父為我’買了一只鑲了顆紅珠的戒指。 (十二月×日)?吭谶b遠(yuǎn)的小站,雪光放亮,信步走進(jìn)寂寞的村莊。 雪花紛飛。我忽然想起來了啄木①的這首詩歌來,鄉(xiāng)愁亦油然而生。推開茅房的窗戶,傍晚的門燈漸次亮起,如同昔日在信州山上倏然盛開的杜鵑花,紅艷艷的異常美麗。 “丫頭,快來背背小姐!”……Page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