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勤編著的《語篇互文視角下的演講修辭性敘事研究》是應當前演講敘事實踐的興盛與理論研究相脫節(jié)而發(fā)起的,旨在從修辭功能、形成機制、哲學和語言學理論等維度,嘗試建構語篇互文中修辭性敘事的理論框架,進而探究演講語篇中敘事功能、組織結構和取材傾向性等方面的獨特之處。本書關注發(fā)生在非敘事性論辯、說明和演講等互文性語篇中的修辭性敘事,以演講類語篇中的修辭性敘事作為主要素材,對“修辭性敘事”做了較全面的探索,擬實現(xiàn)相關理論的建構,拓寬敘事學研究范疇,并為解讀和建構演講等實用性語篇所包含的互文性敘事語段提供有價值的借鑒和參考。 楊家勤編著的《語篇互文視角下的演講修辭性敘事研究》擬實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的拓展。 1.整合和調適已有涉修辭的敘事理論體系 國外目前關于敘事修辭的研究尚存在命名不統(tǒng)一和概念界定不明確等問題。中國敘事修辭學者慣用“修辭性敘事”一詞指稱所有與修辭有關的敘事理論,無論韋恩·布思的“小說修辭”理論、詹姆斯·費倫的“作為修辭的敘事”,還是麥克·卡恩斯的“修辭敘事學”在國內都被釋義為“修辭性敘事”。實際上,三個概念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此外,上述理論皆以偏概全,以文學敘事替代所有的敘事,忽略演講等非敘事語篇中的修辭性敘事;谏鲜鲇^察,本作品將對已有相關理論進行梳理,嘗試調整“敘事修辭”理論體系,以容納非敘事主導型語篇中的修辭性敘事和敘事主導型語篇中的所有涉修辭現(xiàn)象。 2.建構修辭性敘事理論框架 修辭性敘事是與語篇敘事相對作為一種修辭手段的敘事。修辭性敘事目的不再僅限于傳遞信息,輔助實現(xiàn)一個非敘事語篇的主旨是其更為重要的功能;其在修辭功能、形成機制和結構模式等方面明顯不同于語篇敘事。語篇敘事修辭所追求的是某種社會教育功能,而修辭性敘事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敘事之后效果對其上位語篇主旨的服務方面。為了提高敘事說服效果,修辭性敘事者一般依據(jù)實用主義原理,選擇與勸說目的一致的真實事件,并根據(jù)現(xiàn)實世界的主觀可為性和認識互動論等原理把所選事件組織起來。由于受到其上位語篇體裁形式等因素的制約,修辭性敘事的模式可能相對不完整。 3.探究演講敘事模式 作為修辭性敘事的一種,由于受到演講勸服語體和演講修辭情景等因素的影響,演講敘事在修辭功能、語篇結構和形成機制等方面顯然區(qū)別于一般的修辭性敘事。在功能方面,演講敘事除了有論證說明功能外,還有語篇導向和情感訴諸等功能;在語篇結構方面,演講敘事在簡化事件情節(jié)的同時卻有意凸顯演講者情感、態(tài)度等因素,左右受眾情態(tài),控制其選擇方向;演講敘事素材的選擇組織和遣詞造句等皆遵循目的性、經(jīng)濟性和趨利避害等原則。 本作品關注發(fā)生在非敘事性論辯、說明和演講等互文性語篇中的修辭性敘事,以政治演講類語篇中的修辭性敘事作為主要素材,對“修辭性敘事”做了較全面的探索,擬實現(xiàn)相關理論的建構,拓寬敘事學研究范疇,并為解讀和建構演講等實用性語篇所包含的互文性敘事語段提供有價值的借鑒和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