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石慶、周國炎主編的《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生論壇(2013)》里43篇作品,探討漢語的論文占到一半,竟多過上屆論壇,就比例來看,恐怕已達警戒線,不宜更多了。不過,在這些論文當中,一半以上是以各地方言為對象,這就多少能讓人在一種強勢語言的逼迫之下松口氣,不至于嫌對象語言單調劃一!皾h語”本是一個超大的集合名詞,雖然定義為一種語言,實則涵蓋無數(shù)種,包括許許多多的方言土語和各式各樣的普通話。在本書中,讀者會看到,從遼寧的海城話,山東的煙臺話、膠南話,河南的商城話,湖北的昌黎話,湖南的淚羅話,江西的樂平話,四川的瀘州話,廣西的鐘山話,一直到甘肅的合作話以及老北京話,每一種都有專文討論,而關注的層面則有不同。如果再加上民族語言,壯語、彝語、佤語、羌語、布依語、藏語、蒙語、維吾爾語、塔吉克語,等等,那么,這本集子所論及的語類之豐富,樣品之鮮活,在同類專業(yè)的學院文集中是少見的。 丁石慶、周國炎主編的《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生論壇(2013)》系中央民族大學“985工程”三期重點學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特色系列會議文集之一,也是該學科點第二屆論壇文集。本文集共收錄論文43篇,內容主要涉及漢語湖南汨羅方言、四川瀘州話、遼寧海城方言、東北方言、山東煙臺方言與膠南方言、河南商城方言、河北昌黎方言、甘肅甘南合作方言、廣西鐘山方言、江西樂平方言、北京方言等及彝語、羌語、維吾爾語、壯語、布依語、蒙古語、佤語、塔吉克語等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語言結構、語言文字應用、語言對比、語言與社會文化等研究領域。另外,還有涉及到英語、緬甸語、波斯語與阿拉伯語等外語方面的對比研究成果和有關構建民族地區(qū)語言使用情況指標體系、中國塔吉克族母語、漢語基本詞匯界定問題、“弱化音節(jié)”、藏語小學教材用詞、維哈柯文字信息處理現(xiàn)狀、新疆喀什市高校與中學英語教育現(xiàn)狀等相關研究綜述與調研報告。《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生論壇(2013)》中的部分論文內容與作者學位論文選題相關,或系作者參與指導教師相關研究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生導師(該學科點外聘專家)姚小平教授蒞臨會議點評指導并致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