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蒙德 要么多讀書,要么多賺錢。 年輕的時候,沒有賺錢的資本,那就積累資本,增長賺錢的能力。 我把我私藏的好書一口氣分享出來,看完之后你絕對會受益匪淺! 1.《青年毛澤東的處世》 青年毛澤東的處世 6.6 2012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就是偉人提出來的。 這本書可能好多朋友都沒聽過,但是我真的強烈推薦大家去看看!毛澤東年輕時候,就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了非凡的領導才能和嚴苛的自律性。 聽過說他年輕時候,有在圖書館待過一段時間,后來這被認為極具價值的半年自修生活。 自己制定學習計劃、每天都到湖南省立圖書館自學看書。 研讀了18、19世紀西方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學者的代表作。 后來他自己也說,“這是我學習歷史上最有價值的半年,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覺悟! 毛澤東常說,丈夫要為天下奇,即讀奇書、交奇友、創(chuàng)奇事、做個奇男子。他終其一生都在踐行這句話。 從在家中抵制父親的蠻橫與專制,到學生時代敢作敢為,反對學校亂收費,智退北洋潰軍。 到投身革命事業(yè),再到新中國的建設。不得不欽佩于他的謀略與膽識。 強烈推薦。 2.《講理》 講理 8.6 王鼎鈞 / 2014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王鼎鈞先生所著的作文四書之一。 另外還有《作文七巧》、《作文十九問》、《文學種子》。 寫的是如何寫議論文? 為什么覺得這本書很值得一讀呢,因為我們絕大部分人都不會講理。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這種能力: 把意見復雜的事情找出它的要點來,用很簡單的話說個明白。 講理,需要清晰的邏輯思維、簡明扼要的語言,還要會歸納總結。能把一件事情說明白,就是非常強的能力了。 《講理》這本書通過老師教學生議論文的形式,也教會了讀者該怎么樣找中心思想,怎么拓展論點論據(jù),怎么以理服人。 3.《給青年的12封信》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8.8 朱光潛 / 2004 /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朱光潛先生旅歐期間,寫給國內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 信中所說多為青年們所關心和應該關心的事項,如讀書、修身、作文、社會運動、愛戀、哲理,凡此種種。 談讀書: 你每天真的抽不出一點鐘或半點鐘的功夫么? 如果你每天抽出半點鐘,你每天至少可以讀三四頁,每月可以讀一百頁,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讀四五本了。你能否在課外讀書,不是你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是你有沒有決心的問題。 世間有許多人比你忙得多。許多人的學問都是在忙中做成的。 談多元宇宙(看完之后頓悟。。 道德的宇宙里真正的圣賢少,科學的宇宙里絕對真理不易得,美術的宇宙里完美的作家寥寥,戀愛的宇宙里真正的戀愛人更是鳳毛麟角。 所以,戀愛真純程度以人格高下為準,一般人誤解戀愛,往往境過則情遷,這是冒名戀愛,實則縱欲。 4.《不完滿才是人生》 不完滿才是人生 7.6 季羨林 / 2016 /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十全大補湯!比雞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側重季先生談論人生普世價值方面的散文,普通讀者都會面臨和思考的人生問題與困惑方面。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緣分與命運、做人與處世、成功、朋友、壓力、倫理道德……季羨林先生結合九十多年的生活體驗,談對人生的感悟。 剛畢業(yè)那年看的,正是低谷期。看完之后,心中又有了動力。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 然而,自古至今,一個百分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真正理解到這其中的意義,對己對人都有好處。 5.《富蘭克林自傳》 富蘭克林自傳 8.2 本杰明·富蘭克林 / 2006 / 中國城市出版社 本杰明·富蘭克林,他是一名政治家,是美國建國的創(chuàng)始者,《獨立宣言》的起草者。同時,他還是最杰出的科學家、外交家、出版家、作家和社會實業(yè)家。 集這么多成就于一身,在他身上有太多優(yōu)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了。 尤其是他的道德目錄,包含了十三點: 一、節(jié)制----食不過飽,飯不過量。 二、沉默----不說于人于已無益的話;不和人談無聊的廢話。 三、秩序----東西放在一定的地方;做事要有一定的時候,不可亂來。 四、決斷----決定你應該要做的事,決定了后一定要做。 五、儉樸----不是于人或是于已有益的事,不要花錢;換句話說,不要糟蹋浪費。 六、勤勞----愛惜光陰,要時時刻刻做有益的事,不做不必要的行動。 七、誠摯----不做與人有害的欺騙行為,思想純潔公正,說話要出于誠意。 八、正直----不做與人有害的事,或規(guī)避自己責任內應做的好事,免得使人蒙受不利。 九、中庸----不走極端,對人少懷怨恨之心。 十、整潔----起居生活,身體服飾,務求整齊清潔。 十一、寧靜--不為瑣碎小事,不為尋常普通或不可避免的意外不幸事,擾亂到心緒不寧。 十二、貞潔--除非為保健康,延子嗣,應該注意節(jié)欲,切勿因欲而弄得精神萎靡,虛弱無力,或損及自己或他人的寧靜或名譽。 十三、謙遜--學耶穌與蘇格拉底。 6.《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7.3 [日] 奧野宣之 / 2016 / 江西人民出版社 前面的幾本好書,里面都提到了很重要的一點:大量閱讀。 大量閱讀的前提條件——你會閱讀。 閱讀不是看一遍就完了,有的人就是追求數(shù)量,告訴別人自己一年讀幾百本書,多么厲害?墒,走量不走心的做法并沒有多發(fā)用,一味地讀下去,等于沒讀過。 這本書里所講的讀書方法,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1.如何選書:怎樣選擇自己真正想讀的書。 2.如何購書:怎樣買到對自己真正有益的書 3.如何讀書:怎樣加深理解,深入思考 4.如何活用:怎樣運用從書中獲得的知識。 看完這本,你會覺得讀書時間有趣的事。 7.《學會學習-從認識自我到高效學習》 學會學習 7.2 [日]齋藤孝 / 2016 / 后浪出版公司·江西人民出版社 學海無涯苦作舟。 苦,更多時候是因為沒有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不管什么時候,學習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很多人學東西費勁兒,別急著否定自己,放棄學習計劃,很有可能是你的學習方法出問題了。 本書作者齋藤孝,他是日本教育學教授、學習問題專家齋藤孝認為,要想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就要先從了解自己的個性下手。于是,他研讀了大量資料,最終整理為了16個名人的讀書學習技巧。 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堅持→突破 而想要掌握學習法,必須明確自己學習的目的是什么,考高分,上大學還是贏比賽? 確定目標之后就開始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一定要有自己“制勝球”——能熟練運用的獨門秘籍。 世界是多元化的,我們的學習方法也應該是各有所長。 8.《圓通的人際關系》 圓通的人際關系 7.9 曾仕強 / 2008 /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不是成功學的書,而是教你為人處世的書。 不要覺得這些東西是圓滑世故的人才去學的,我們的社會上很多時候求人辦事、人際交往的方式方法都在書中。 曾仕強先生歷任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興國管理學院校長,現(xiàn)任臺灣師范大學教授。在教學、研究、寫作、演講、翻譯各方面皆有卓越的成就。 專研方向有《大易管理》、《管理大道》、《胡雪巖經(jīng)營管理專題》、《三國演義的道理》等。 很贊同他說的: 一方面,中國人認為“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靠不靠得住,就看關系如何。 另一方面,中國人又希望凡事憑本事,而討厭“拉關系”的行為。 殊不知,一個毫無能力的人,是無法依靠人際關系而成功的。但是,缺乏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力再強,也無法順利地獲得成功。 9.《沒用永遠的拒絕,你只是暫時不被接受》 沒有永遠的拒絕,你只是暫時不被接受 8.5 [美]蔣甲 / 2016 / 天地出版社 發(fā)現(xiàn)這本書,是一次偶然在TED上看到了一個演講《被拒100天》。 作者是蔣甲。想要成為第二個比爾·蓋茨,但卻沒能實現(xiàn),這讓他一度陷入絕望。 他意識到:害怕被拒比任何一次真正的被拒絕造成的阻礙都更大。 他必須找到應對的辦法,不能讓這種恐懼毀掉自己。于是,他開始了“碰壁100天”的實驗,每天主動尋找拒絕。 當你被拒絕很多次,想要放棄時不妨問問自己: 你的夢想比你所受的拒絕更大嗎? 如果是,也許你就該繼續(xù),而不是放棄。 被拒絕的確是痛苦的,你要是把它當作打擊進而放棄,那么它就是痛苦的。如果你找到了勇氣,知道了背后的原因,你看到的就是希望。 去試一下吧! 10.《12個工作的基本》 12個工作的基本 7.8 [日]大久保幸夫 / 2016 / 江西人民出版社·后浪出版公司 作者大久保幸夫,并不直接教人應對工作中的具體問題,而是從工作的本質出發(fā),向讀者傳授一套適用于解決工作中所有問題的基本方法。 具體來說,就是幫讀者掌握反應力、樂觀力、目標發(fā)現(xiàn)力、持續(xù)學習力、專業(yè)構筑力等12種工作需要的基本能力。 剛看了《未生》這部劇,劇中的剛入職不久的新人張白旗,覺得自己是高材生,但是整天被晾在一邊,做的還是做表格,錄資料,打印之類的雜活兒。 心里很不甘愿,覺得自己被埋沒了才華。 他的經(jīng)理對他說,他一上班就提交了關于公司業(yè)務整改優(yōu)化的方案。 但是,因為大家對他這個新人不了解,讓他做基本工作的同時也是慢慢了解他的過程。 這是很多人都會有的問題,一畢業(yè)就想著馬上做出大的成績,覺得現(xiàn)在的工作簡直就是大材小用。 建議各位都好好看下這本書,把自己的職場基本功扎實一下。 11.《堅持,一種可以養(yǎng)成的習慣》 堅持,一種可以養(yǎng)成的習慣 8.0 [日]古川武士 / 2016 /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這不是一本教你培養(yǎng)“好習慣”的書,它聚焦于更本質、更核心的問題:你為什么總是半途而廢,培養(yǎng)習慣是否有正確的方法? 本書作者古川武士從研究人的“行動科學”入手,總結了培養(yǎng)習慣的三大階段:“反抗期”、“不穩(wěn)定期”、“倦怠期”。 書中對習慣是這樣定義的:“不依賴意志或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續(xù)的事情引導到如每天刷牙般輕松的狀態(tài)”。 為什么我無法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 這是因為對于人類而言,保持在固定的狀態(tài)會感覺比較舒適,變化則會被視為是一種威脅。 培養(yǎng)新習慣對于我們的身體而言也是一種變化,那么也就是一種威脅了。 為了抵抗這種威脅,我們的身體會產生一種習慣引力,可以說是就不讓你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就不讓你變化。 采用作者在書中列舉的科學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習慣,親測有效。 人們常覺得準備的階段是在浪費時間,只有當真正機會來臨,而自己沒有能力把握的時候,才能覺悟自己平時沒有準備才是浪費了時間。 年輕時候,正是培養(yǎng)自己獨立人格、增強能力、擴展社交圈的黃金階段。時刻不忘學習,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里避免淘汰。 把我精心篩選的好書分享給大家了,也希望對你們有大的幫助! 希望你們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也給他們帶去一些啟發(fā)! 謝謝! ==== 感謝閱讀,我是戴蒙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