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爾凱郭爾文集》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與丹麥克爾凱郭爾研究中心的合作項目。它不僅是 國內首次系統(tǒng)地直接由丹麥文原文進行翻譯的克爾凱郭爾重要著作選集,而且還致力于成為引導這一研究領域的學術經典之作。翻譯所依藍本是新丹麥文學術版《克爾凱郭爾全集》,它集中了丹麥語言學家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克爾凱郭爾研究專家的新研究成果,為中文選集的翻譯提供了強有力的參考。 本套裝包括以下六個分冊:《論反諷概念:以蘇格拉底為主線》《非此即彼:一個生命的殘片·上卷》《非此即彼:一個生命的殘片·下卷》《哲學片斷》《畏懼與顫栗 恐懼的概念 致死的疾病》《愛的作為》。 克爾凱郭爾文集1:論反諷概念 《論反諷概念( 以蘇格拉底為主線)/克爾凱郭爾文集》共分上卷:蘇 格拉底的立場,理解為反諷以及下卷:論反諷概念等 兩部分。內容涉及這種理解的可能化、這種理解的現 實化、定位性的思考、費希特之后的反諷等。 克爾凱郭爾文集2、3:非此即彼:一個生命的殘片 上下卷 《非此即彼》(上下卷)是克爾凱郭爾作為自由思想家的真正的起步之作,它具有典型的復調結構,擁有多種解讀的可能性。作者一反歐洲哲學從概念到概念、重注邏輯和推理的傳統(tǒng),摒棄了思辨哲學對于客觀真理體系的追求,全書甚至沒有真正的“作者”、沒有*終結論,他創(chuàng)造性地通過提供“審美的”(上卷)和“倫理的”(下卷)兩種不同生活樣態(tài)的代言人的方式,讓他們各自出場對其各自的生活樣態(tài)進行描繪和展現。 克爾凱郭爾文集4:哲學片斷 《哲學片斷》為克爾凱郭爾文集第四卷。因為篇幅較短,本想與作者的“非學術性附言”部分(第五卷)合為一卷,現在還是選擇單獨出版。本書篇幅雖短,卻是作者當作“*后的”著作傾其全部心血,說出自己需要說的話。除了對當時丹麥哲學的精辟思考外,重點對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哲學等進行了評說。在此基礎上還對基督教的四福音書進行了研究。 克爾凱郭爾文集6:畏懼與顫栗 恐懼的概念 致死的疾病 《畏懼與顫栗 恐懼的概念致死的疾病》是克爾凱郭爾文集第六卷。全書包括:“畏懼與顫栗”“恐懼的概念”和“致死的疾病”三部著作。畏懼與顫栗——辯證的抒情詩,出版于1843年,“恐懼”的概念——一個簡單的在心理學意義上定向的審思、考慮到關于傳承之罪的教義上的問題,出版于1844年,致死的疾病——通向陶冶和覺醒的基督教的心理學闡述,出版于1849年。 克爾凱郭爾文集7:愛的作為 本書是《克爾凱郭爾文集》的第七卷。全書論述了基督教的愛為研究對象,對基督教的“愛的隱秘生活以及它在它的果實之上的可辨性”、我們的“去愛我們所見到的人們”的義務、愛是律法之圓滿、愛是良心的事情、我們的“去駐留在相互所虧欠的愛之債務中”的義務等。本書寫作體現了作者作為基督教神學信仰者對基督教的批判。,也體現了基督教學者對基督教的反思精神。 作者介紹: 索倫·克爾凱郭爾(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年—1855年),丹麥宗教哲學心理學家、詩人,現代存在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后現代主義的先驅,也是現代人本心理學的先驅。曾就讀于哥本哈根大學。后繼承巨額遺產,終身隱居哥本哈根,以事著述,多以自費出版。他的思想成為存在主義的理論根據之一,一般被視為存在主義之父。反對黑格爾的泛理論,認為哲學研究的對象,不單單是客觀存在,更重要是從個人的“存在”出發(fā),把個人的存在和客觀存在聯(lián)系起來,哲學的起點是個人,終點是上帝,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歷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