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陳嘉映經(jīng)典著作選讀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3-01-30 17:23:07

  《何為良好生活》+《走出唯一真理觀》+《說理》豆瓣千人均分8.5+,萬圣書園霸榜作品,思想性、可讀性極佳,好評如潮!哲學不高踞于生活之上,而是來協(xié)助我們反思生活,思想是要增益元氣才好。
  本書探討倫理學中的幾個論題。讀過幾本書的人知道,天下的道理差不多早都被前人講過。其中有些,我有自己的體會、思考,嘗試用當代中國普通讀者比較易懂的方式把這些道理重新講述;有些,前人好像講得不太對不太好,我嘗試講得更好些。也許沒做到——我一直對自己期望不高,更希望的倒是有幾個讀者能與作者一樣,感到誠實的思考實是人生一大樂事。
“我該怎樣生活”這個問題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問題,而是貫穿人的一生的問題。這個問題,主要不是選擇人生道路的問題,不是選對或選錯人生道路的問題,而是行路的問題——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這條路該怎么走:我們是否貼切著自己的真實天性行路。
在最初“選擇人生道路”的時候,沒誰一開始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了解周邊環(huán)境并預見環(huán)境的變化。我們一開始不可能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這不在于我們還不夠聰明,而在于我們的本性在一開始不夠具體,本性有待在盤根錯節(jié)的實踐中向我們逐漸清晰地顯現(xiàn)。我們大概可以在這個意義上去理解歌德說他的浮士德是一系列越來越純粹或純潔(rein)的努力。我把這個“純粹”或“純潔”理解為:自身通透。我以為,這種自身通透是phronesis最核心的含義——洞明自己行在何處,渾然一體地洞明自己和自己所行之路,從而能貼切著自己的真實天性行路,把自己大致保持在天性所指的道路上。
  本書是陳嘉映先生選編自己于2007—2018年間所作演講、訪談與評論結(jié)集。
有不同的道,從前有不同的道,現(xiàn)在有不同的道,將來還有不同的道。重要的問題不是找到唯一的道,而是這些不同的道之間怎樣呼應,怎樣交流,怎樣斗爭。你要是堅持說,哲學要的就是唯一的真理體系,那我不得不說,哲學已經(jīng)死了。
哲學,尤其今天的哲學,不是宣教式的,不是上智向下愚宣教。我們之所求,首先不是讓別人明白,而是求自己明白。
“我個人想要的是,認真思考,認真表述這些思考,召喚愛思考的人來一道思考。”
  哲學通過說理達乎道。這讓哲學與藝術(shù)、宗教等精神領(lǐng)域區(qū)分開來。
說理并非只是展示邏輯的強制力了事,說理需要與向之說者的自我連起來。深刻的道理要透達人心。
觀念的舞臺上,演出著五花八門的主義:個人主義、 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宗教原教旨主義、科學主義,更不消說 消費主義。唱都在唱,但沒有互相聆聽,熱鬧之余,我們這個 時代始終沒有培育起厚重的意義。在沒有絕對標準的世界中尋求貫通之理,辨別虛幻與真實,對于思想者來說,還是一件剛開始學習的課業(yè)。





上一本:陳志武金融作品系列 下一本:后浪汗青堂·帝國開拓者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陳嘉映經(jīng)典著作選讀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