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中國大百科全書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3-01-30 00:47:04

  《中國大百科全書》是我國第一部大型綜合性百科全書。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編輯類書的傳統(tǒng)。兩千年來曾經(jīng)出版過四百多種大小類書。這些類書是我國文化遺產(chǎn)的寶庫,它們以分門別類的方式,收集、整理和保存了我國歷代科學文化典籍中的重要資料。較早的類書有些已經(jīng)散佚,但流傳或部分流傳至今的也為數(shù)不少,這些書受到中國和世界學者的珍視。各種類書體制不一,多少接近百科全書類型,但不是現(xiàn)代意義的百科全書。
  十八世紀中葉,正當中國編修龐大的《四庫全書》的時候,西歐法、德、英、意等國先后編輯出版了現(xiàn)代型的百科全書。以后美、俄、日等國也相繼出版了這種書,F(xiàn)代型的百科全書扼要地概述人類過去的知識和歷史,并且著重地反映當代科學文化的最新成就。二百多年來,各國編輯百科全書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在知識分類、編輯方式、圖片配備、檢索系統(tǒng)等方面日益完備和科學化。今天,百科全書已經(jīng)在人類文化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種類型的和專科的百科全書幾乎象辭典那樣,成為人們?nèi)粘I畹谋匦杵贰?br/>  一向有編輯類書傳統(tǒng)的中國知識界,也早已把編輯現(xiàn)代型的百科全書作為自己努力的目標。本世紀初葉就曾有人試出過幾種小型的實用百科全書,包括近似百科型的辭書《辭!。但是,這些書都沒有達到現(xiàn)代百科全書的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當時的出版總署曾考慮出版中國百科全書,稍后擬定的科學文化發(fā)展十二年規(guī)劃也曾把編輯出版百科全書列入規(guī)劃,1958年又提出開展這項工作的計劃,但都未能實現(xiàn)。
  
  《中國大百科全書》
  直到1978年,國務(wù)院才決定編輯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并成立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負責此項工作。
  因為這是中國第一部百科全書,編輯工作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但是,由于讀書界的迫切要求,不能等待各門學科的資料搜集得比較齊全之后再行編輯出版;也不能等待各學科的全部條目編寫完成之后,按照條目的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混合編成全書,只能按門類分別邀請全國專家、學者分頭編寫,按學科分類分卷出版,即編成一個學科(一卷或數(shù)卷)就出版一個學科的分卷,使全書陸續(xù)問世。這不可避免地要帶來許多缺點,但是在目前情況下不得不采取這種做法。我們準備在出第二版時,再按現(xiàn)在各國編輯百科全書一般通行的做法,全書的條目不按學科分類,
  而按字母順序排列,使讀者更加便于尋檢查閱!吨袊蟀倏迫珪返谝话姘磳W科分類分卷,每一學科的條目還是按字母順序排列,同時附加漢字筆畫索引和其他幾種索引,以便查閱。
  《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內(nèi)容包括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shù)、文化教育、自然科學、工程技術(shù)等各個學科和領(lǐng)域。初步擬定,全書總卷數(shù)為80卷,每卷約120~150萬字(包括插圖、索引)。計劃用十年左右時間出齊。全書第一版的卷數(shù)和字數(shù)都將超過現(xiàn)在外國一般綜合性百科全書,但與一些外國百科全書最初版本的篇幅不相上下。我們準備在第二版加以調(diào)整和壓縮。
  《中國大百科全書》按學科分卷出版,不列卷次,每卷只標出學科名稱,如《哲學》、《法學》、《力學》、《數(shù)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等等。
  全書各學科的內(nèi)容按各該學科的體系、層次,以條目的形式編寫,計劃收條目10萬個左右。各學科所收條目比較詳盡地敘述和介紹各該學科的基本知識,適于高中以上、相當于大學文化程度的廣大讀者使用。這種百科性的參考工具書,可供讀者作為進入各學科并向其深度和廣度前進的橋梁和階梯。





上一本:管理大師德魯克經(jīng)典收藏版 下一本:帝國與共和三部曲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中國大百科全書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