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與歷史文化精選(套裝共5本)”,囊括了陳從周、侯仁之、汪榮祖等中國建筑學、歷史地理學等大家之作,內(nèi)含: 《追尋失落的圓明園》《中國文人園林》《中國歷史地理論集》《燕園文物》《北平歷史地理》;中英雙語、立足建筑藝術與歷史文化,配有大量珍貴圖片,讀者不僅可以從宏觀上了解中國古代建筑藝術、還可以通過建筑、園藝、歷史變遷了解中國文化。無論是中國古建筑的技藝與藝術、圓明園的興衰、還是中國園林與中國詩文、及居住者日常生活之間的微妙關系、亦或是城市歷史地理、燕園的文物、古建,這一幅幅“畫卷”帶讀者回看歷史的演變、體會中國建筑藝術之美,領略中國深厚的歷史內(nèi)涵和文化底蘊。 《追尋失落的圓明園》是第一部以西方語言寫就的全面介紹圓明園歷史和現(xiàn)狀的專著,含豐富的珍貴照片及原創(chuàng)手繪;以生動的文字重現(xiàn)這座萬園之園的生機,帶領讀者一同領略它的建筑之美,感受它的盛衰榮辱。 《中國文人園林》(漢英對照)是“現(xiàn)代中國園林之父”陳從周先生關于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經(jīng)典文章而成,其中包括奠定作者20世紀中國園林大家地位的《說園》五篇。本書深入淺出地展示了對園林史的研究,闡述了中國由來已久的精深造園史的特性,講園林,但又超越造園本身,講述了中國園林與中國詩文、繪畫、書法、昆曲、建筑和居住者日常生活之間的微妙關系。 《中國歷史地理論集》主要收錄了侯仁之從事城市歷史地理、沙漠歷史地理、中國古代地理學史研究的代表作,同時收錄多篇追溯求學經(jīng)歷的文章,展現(xiàn)一代學人的思想與風采。侯仁之的學術工作一方面與國內(nèi)的社會現(xiàn)實相結合,一方面又與國際的學術前緣相接軌,《中國歷史地理論集》的出版力求突出侯仁之作為研究者和文化交流使者的雙重身份。收錄的大部分中英文稿均為侯仁之撰寫,其中有幾篇為首次發(fā)表。 《北平歷史地理》是中國歷史地理學界第一部關于城市歷史地理研究的專著,無論是在侯仁之個人的學術發(fā)展歷程中,還是在中國歷史地理學發(fā)展史上均具有重要的標志作用,于今天的城市規(guī)劃與保護,也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作者在本書中開創(chuàng)性地運用了現(xiàn)代歷史地理學的方法,強調(diào)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分析相結合,文獻研究與田野考察相結合,對北京城的興起和發(fā)展變遷史做了詳細的考證和精辟的闡釋。 《燕園文物》系統(tǒng)全面地介紹了燕園文物、古建。燕園具有悠久的歷史,從明朝米氏的勺園至今已經(jīng)有四百多年。在漫長的歷史中,曾經(jīng)有眾多皇家、貴族和私人園林、府邸先后興廢于此。20世紀以來,燕京大學和北京大學又先后在此處進行大規(guī)模的規(guī)劃和建設。所以燕園的文物、古建具有非常深厚的歷史內(nèi)涵和文化底蘊。 作者簡介 汪榮祖(Young—tsu Wong),原籍徽州,生于上海,長于臺灣,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歷史學博士。歷任美國弗吉尼亞州立大學教授,澳洲國立大學訪問研究員,上海復旦大學以及臺灣師范大學、臺灣政治大學等校客座教授,F(xiàn)任臺灣“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研究院”咨詢總會委員、紐約PeterLang出版社“中國近代史叢書”主編、美國弗吉尼亞州立大學榮譽教授。著有《史家陳寅恪傳》、《康章合論》、《史傳通說》、《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成同光時代》、《學林漫步》、《詩情史意》、《史學九章》、Searchfor Modern Nationalism:Zhang Binglinand Revolutionary China(Oxford)、BeyondConfucian China(Routledge)等專著十余種。 陳從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別名梓室、梓翁。同濟大學教授,建筑學家、園林藝術家。畢生致力于保護和弘揚中國古建筑尤其是園林建筑文化,尤其對造園具獨到見解。著有《蘇州園林》《揚州園林》《園林談叢》《說園》《紹興石橋》《春苔集》《書帶集》《簾青集》《山湖處處》《梓室余墨》等。 侯仁之(1911—2013),歷史地理學家,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侯仁之是中國現(xiàn)代歷史地理學的重要奠基者和開拓者,主要從事城市歷史地理、沙漠歷史地理,以及中國古代地理學史、歷史地理學方法論方面的研究,在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為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主要代表作有《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歷史地理學四論》、《侯仁之文集》、《北平歷史地理》等,主編《北京歷史地圖集》、《北京城市歷史地理》等。 郝平,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專業(yè)畢業(yè),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教授,F(xiàn)任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