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或獨自一人,或帶著孩子讀外文詩歌、看西方繪畫展時,你手邊應該有一本《沙侖的玫瑰》,它能幫助你很好地理解西方文化中的那些意向。無處不在的天鵝、頭顱、花、塔樓、葡萄酒和玫瑰分別在講述什么?怎么去理解? 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授、博導,作家談瀛洲,復旦大學外文學院英文系教授 、博導盧麗安推薦的《沙侖的玫瑰》全三冊,分別講述了英文、法文、德文3語種中的6個文化意向,配有200多幅畫作,全彩印刷。 這場獨創(chuàng)性極高的致美體驗,必定能撩撥起更多對文學文化求索的熱情。 《沙侖的玫瑰》脫胎于復旦大學外文學院英文系副教授包慧怡、法文系副教授陳杰、德文系副教授姜林靜三位明星老師首次在復旦大學校內聯(lián)合開設的跨學科、跨語種文學精讀課,從天鵝、頭顱、花、塔樓、葡萄酒和玫瑰這6個經典的意象入手,從詩歌的意象闡析、繪畫的視覺符碼到哲學的縱橫導引,透過國際的視野、廣博的見聞和清麗的文字對三語文學和繪畫進行解讀,并挖掘了與其有關的獨具魅力的人文故事與浪漫典故,配上神秘、高貴、迷離、荒誕、恐怖而又浪漫的畫作,讓讀者宛如置身于承載著歷史煙塵與依附著神秘靈性的異域殿堂之中。 作者簡介 包慧怡 都柏林大學英文系中世紀文學博士,復旦大學外文學院英文系副教授,研究古英語與中古英語文學、中世紀手抄本中的圖文互動、世界詩歌。著有英文專著Shaping the Divine, The Pearl-Poet and the Sensorium in Medieva l England,評論集《繕寫室》《翡翠島編年》,詩集《我坐在火山的最邊緣》等,出版譯著14種。 陳 杰 巴黎索邦大學法國文學博士,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法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國古典主義戲劇,17世紀法國文人生活,17世紀文學與社會關系,19世紀法國詩歌。著有《十七世紀法國的權力與文學:以黎塞留主政時期為例》,譯有《反對單一語言》《大分化:正在走向終結的新自由主義》等。 姜林靜 海德堡大學德語文學博士,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德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德語文學中的政治哲學與政治神學、卡爾?施米特的文學批判、德奧古典音樂與文學之間的交互關系和19—20世紀的德語詩歌。著有德語專著Carl Schmitt als Literaturkritiker.Eine metakritische Untersuchung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