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原名直譯為《諸國民之富的性質及其原因之研究》。自一七七六年出版以來,全世界的學術界,都曾赫然為所驚動。甚至于各國的支配者們,都相率奉之為圭臬。世界上每個大的或小的經濟學家,都曾直擋或間接受其影響。對之推崇到無可進一步推崇,甚至于自命為斯密信徒的人們,亦會從中取出幾個章句來批評;反之,對之批評到無可進一步批評,甚至于公然反對斯密主義的人們,亦莫不從中采納幾種意見,作為自己的根本思想。 溫家寶總理說:“《國富論》與《道德情操論》,在我心中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 資本主義國家的當權者及經濟學家必讀的經濟學“圣經”,英國最先采納,最先走上富裕之路。 《資本論》1938年我國第一部中文全譯本重新再版,馬克思著作權威翻譯家郭大力、王亞南翻譯,毛澤東讀過并做重要批示。在世界經濟危機的嚴峻形勢下,讀《資本論》是一種時尚。 眾所周知,《資本論》是馬克思傾其畢生心血寫成的一部科學著作。它被奉為工人階級革命的“圣經”,是一部融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為一體,博大精深的馬克思主義百科全書,是人類思想史上不配的理論豐碑。它揭示了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guī)律,對于我們認識資本主義經濟和研究社會主義經濟提供了基本原理!顿Y本論》這部巨著,一至三卷有190多萬字。 《剩余價值學說史》依據原著者馬克思原來的計劃是《資本論》第三卷。恩格斯后來曾計劃把它編成《資本論》第四卷。最后考茨基以《剩余價值學說史》為書名編成出版時,是和《資本論》一樣包含三巨卷。第一卷論述剩余價值學說的起源至亞當斯密;第二卷論述里嘉圖;第三卷論述由里嘉圖至庸俗經濟學。但它不只是一部學說史。適當的評價:應視為《資本論》的不可缺少的續(xù)篇。《資本論》考察的根本問題,是剩余價值的性質,它的起源,和它的諸特殊形態(tài)!妒S鄡r值學說史》考察的根本問題,也是這些。必須有后者,《資本論》才算完整。對于已經熟悉了《資本論》的人,用《剩余價值學說史:〈資本論〉(第4卷)(套裝全3冊)》來補充,才能把它的思想內容最深刻地采取出來。因之,《剩余價值學說史:〈資本論〉(第4卷)(套裝全3冊)》譯者,在譯完前書后,又據考茨基原版,將《剩余價值學說史》譯成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