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2022年11月中華讀書報月度好書榜(20種)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3-01-24 16:23:24

  《中華讀書報》2022年、2023年征訂正在進行,恭請讀者朋友到當?shù)剜]局訂閱,或長按二維碼在線訂閱。
  中華讀書報月度好書榜始于2006年。每月中旬,我們都將為讀者奉上由編輯部遴選的一份書單。我們選書的標準兼顧人文性、思想性、獨創(chuàng)性、品質和趣味,重點關注思想、社科、歷史、傳記、文學、藝術、科學、童書等類別。望有助于大家選書讀書。
  《亞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東部亞洲海域為中心》,葛兆光著,商務印書館2022年10月第一版,98.00元
  這是葛兆光先生2011年后為博士生開設“亞洲史的研究方法”課程的講稿,有過十年以上的講述,并經反復修訂增補后成書。全書從具體研究案例(“元寇/蒙古襲來”事件)講起,討論亞洲史研究的可能性,次及東西方有關亞洲史的學術史(歐洲東方學、日本東洋學、中國的亞洲史研究),再重點講到對蒙古時代以后東部亞洲海域史的研究,最后介紹了域外(日、朝、琉球、越南等)有關近世東部亞洲歷史的相關文獻?梢哉f,這是繼《宅茲中國》《想象異域》等著作之后,作者“從周邊看中國”“把中國帶進世界,把世界帶進中國”理念的再度集中呈現(xiàn),是對全球史、區(qū)域史研究潮流的回應與實踐,雖是講義,其讀者卻不應限于專業(yè)研究者和學生,一般公眾亦可藉此打開看待歷史的新視野,收獲新知,啟發(fā)思考。
  《碌碌有為:微觀歷史視野下的中國社會與民眾》(全二冊),王笛著,中信出版集團2022年10月第一版,128.00元
  學者王笛多年來對中國社會史、城市史等頗為關注,對日常生活史和微觀史的研究尤有心得,本書即為王笛以微觀、宏觀相結合的角度和方法寫作的社會發(fā)展史新作。上卷“人、日常和文化”聚焦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與文化,下卷則講述家族、群體和法律。在書中,他以微觀視角,從一個個普通人和家庭的故事切入,將研究與寫作的范疇延伸至中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人口變遷、衣食住行、農業(yè)發(fā)展到城市、民俗、信仰,再到家庭倫理、法制建設、邊緣群體、江湖與廟堂等等,通過社會學、文學、人類學等多學科交叉的視野,讓讀者深入歷史細節(jié),回溯傳統(tǒng)淵源,重新認識中國社會,與此相關的諸多疑問或可從中找到答案。
  《瘟疫之夜》,[土耳其]奧爾罕·帕慕克著,龔穎元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10月第一版,89.00元
  奧斯曼帝國余暉下的1901年,一艘從伊斯坦布爾出發(fā)、計劃前往中國的船上有包括帝國公主帕克澤、其夫努里醫(yī)生等在內的精英宣講團,而同時在明格爾島上,瘟疫蔓延,局勢動蕩……這是土耳其大作家、諾獎得主帕慕克最新長篇的開始,接下來,蘇丹、公主、醫(yī)生以及密探等人物漸次登場,在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環(huán)境下,他們的命運充滿不確定性,而人性在這樣的背景下,特別是面對瘟疫,經受著無所遁形的嚴峻考驗。這部作品是作者醞釀、準備近四十年,花費五年時間完成的,虛實之間,宏大的歷史感、眾多人物的刻畫、交錯的線索、細節(jié)的把控,依然體現(xiàn)了帕慕克作品的一貫風格和水準。他試圖在書中敘寫英雄與至暗年代的對抗,思索東西方文化的交匯與沖突,對人類置身疫病時如何面對陷入思考。
  《文學的個人史:魯迅傳述和〈朝花夕拾〉》,吳俊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9月第一版,48.00元
  這是作者圍繞《朝花夕拾》的解讀而寫成的魯迅研究專著。在吳俊眼里,《朝花夕拾》是魯迅的“文學個人史”,“每一篇都有著創(chuàng)作和紀實的雙重品質”,“是作者用敘實的方式將自己的生命經歷經驗化作當下情感、思考和價值觀的一種表達”。全書第二部分對《朝花夕拾》逐篇進行解讀,有字句的讀解,有本事的鉤沉,有修辭藝術的分析,有思想意義的揭示,魯迅創(chuàng)作各篇時是何種心境,如何看待魯迅這些“非虛構”文字中的“虛構”成分……文本細讀之下,魯迅筆下幽微曲折之處一一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全書第一部分則是《魯迅生平簡譜和文學傳述》,有經(簡譜)有傳(傳述),對讀魯迅的生命歷程和文學世界,表達了作者“對于魯迅平生的系統(tǒng)看法”,也與《朝花夕拾》中魯迅對自己人生的回憶與書寫形成照應,耐人尋味。
  《方格菌》,[英]雷蒙德·布里格斯著/繪,葉敏譯,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22年8月第一版,59.80元
  在陰暗、潮濕、污濁的隱秘世界,生活著一群神秘物種——“污魔怪”,他們長相兇惡、邋里邋遢、以惡作劇為樂,有著和人類社會迥異的衛(wèi)生習慣、思考方式和處世態(tài)度。方格菌是其中一員,書中詳細地描繪了他與妻子和孩子的日常,從作息、飲食到情感交流、工作或學習經歷,等等。隨著圖文內容越來越進入到方格菌的世界,讀者大概率會從驚詫、抵觸到適應甚至理解這種魔怪的“不合常理”之處,進而反觀自己的成長與人生,思考現(xiàn)實中的順從與逆反,崇高和卑微,安靜或喧囂。這部風格奇特、立意深刻、妙趣橫生的佳作出自英國圖畫書大師雷蒙德·布里格斯之手,與他廣為人知的《雪人》《圣誕老爸》等經典之作的明亮、溫暖、夢幻、浪漫相比,《方格菌》顯然是異類,但其荒誕、幽默、反諷等特質卻有著觸動人心的別樣力量。
  《“天命”如何轉移:清朝“大一統(tǒng)”觀的形成與實踐》,楊念群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9月第一版,128.00元
  本書是作者接續(xù)《何處是江南?:清朝正統(tǒng)觀的確立與士林精神世界的變異》進一步探討清朝如何構建其統(tǒng)治“合法性”的一部力作。作者圍繞“大一統(tǒng)”在“觀念”與“實踐”兩個方面的表現(xiàn)展開討論,一方面探究“大一統(tǒng)”觀的產生與演變過程及其在清代展現(xiàn)出的獨特歷史形態(tài),另一方面探討“大一統(tǒng)”觀在清代政治、社會與文化實踐過程中到底如何發(fā)揮其作用和影響力。聚焦“大一統(tǒng)”這一觀念,本書有助于我們貫通理解兩千年帝制中國的本質,也使清朝統(tǒng)治的獨特性得以凸顯。
  《南宋地方官的主張》,[日]大澤正昭著,吳承翰譯,浙江大學出版2022年11月第一版,68.00元
  這是從事中國史研究已逾半世紀的日本學者大澤正昭關于南宋官場生態(tài)、政治心態(tài)等方面的力作,是基于《名公書判清明集》《袁氏世范》這兩部當時的重要文獻的深入解讀。書中對處于內憂外患的南宋朝廷如何充分利用南方資源、民心與官場趨向,進而最大程度實現(xiàn)天時地利人和,步入一段長期興盛的局面,有著史料扎實、深入淺出的分析。
  《品味唐朝:唐人的文化、經濟和官場生活》,賴瑞和著,中西書局2022年10月第一版,128.00元
  今年4月去世的著名唐史學者賴瑞和教授以對唐代職官制度的研究而廣為學界所知,這部遺著收錄賴教授發(fā)表在海內外刊物上的14篇論文和3篇學術隨筆,既有他“文官三部曲”(《唐代基層文官》《唐代中層文官》《唐代高層文官》)之外研究官僚制度和文化的若干單篇文章,也有其特別著意的唐代日常生活史研究。李白的翰林待詔怎樣一種官職?韋應物的詩《送楊氏女》是寫實的描述嗎?王維《相思》詩中的“紅豆”是什么植物?唐人在多元貨幣下如何估價和結賬?書中對這些話題的討論既是學術的,也頗具趣味性。
《翦商:殷周之變與華夏新生》,李碩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10月第一版,99.00元
  因《南北戰(zhàn)爭三百年》等歷史著作為學界和讀者關注的青年歷史學者李碩有著重新書寫“中國史”的計劃,本書是開篇之作。書中聚焦中國上古時代文明起源,從新石器時代末期寫到商周易代(殷周革命),時間跨越千年。本書中李碩的寫作基于考古資料、歷史文獻,詳述上古人祭風俗的來龍去脈,寫法上注意宏大敘事與微觀歷史的結合,在尊重史實基礎上將相對枯燥的歷史場景加以合理的生動描述。
  《眾神的山川:〈山海經〉與上古地理、歷史及神話的重建》(上下冊),劉宗迪著,商務印書館2022年7月第一版,260.00元
  《山海經》因其多閎誕迂夸之言、荒唐無稽之物,長期以來被視為志怪之書,致使其地理學價值被忽視和輕視。《眾神的山川》可謂一本為《山海經》翻案之作,上編從知識形態(tài)學角度說明《山海經》地理知識的存在形態(tài)和表達方式;中編為地理和歷史研究,考證《山海經》各篇所記山川地理的地域范圍,以及《山海經》地理與中國古史傳說尤其是夏、商歷史記憶的關系;下編從年代學研究出發(fā),考證《山海經》成書的年代和地域文化淵源,闡明《山海經》對于重建華夏上古史的史料價值。
  《葛劍雄說城》,葛劍雄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22年6月第一版,78.00元
  復旦大學資深教授葛劍雄這部以城市為主題的文集收錄了六十多篇文章,分為城市品性、城納百川、古城遺風、異域之城四個部分。這些文章或是展現(xiàn)了作者對城市本質的長遠思考,或是表達了作者對于城市生活的獨特見解,或是憑借深厚的學識敘述城市的來龍去脈,或是記錄了作者在中外城市的所見所聞。有態(tài)度嚴肅、見解深刻的學術文章,有文字輕松、色彩明亮的隨筆。作者用細致動人的筆觸讓一座座或繁華至今、或掩于黃土的城市鮮活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
  《商品帝國:一部消費主義全球史》,[德]弗蘭克·特倫特曼著,馬燦林、桂強譯,九州出版社2022年10月第一版,148.00元
  作者曾主持規(guī)模宏大的消費文化研究項目,歷時數(shù)年完成了這部皇皇巨著。本書第一部分是歷史的梳理,既梳理咖啡、煙草、印度棉花和中國瓷器等各種商品征服世界的歷程,也書寫消費的理念在與其他觀念文化在糾纏中演變的歷史;第二部分則從當代話題出發(fā),結合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未來的展望,就圍繞消費的若干熱點問題作了理性客觀而非偏激的討論。
  《陳思和人文訪談錄》(上下冊),陳思和著,陳丙杰選編,團結出版社2022年8月第一版,68.00元
  本書收錄陳思和教授接受同行、學生、媒體記者的訪談的文章,大多系第一次結集成書。談話內容涉及個人的治學經歷、文學史研究、文學批評、教育問題等等,展現(xiàn)了陳思和在現(xiàn)當代文學領域的辛勤耕耘、理論建設過程中的豐碩成果及其在治學路途上的珍貴經驗,為讀者展示出了一個當代學者對于學術、教育、人生的獨到見解和人文情懷。
  《親愛的蜂蜜》,笛安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年9月第一版,59.00元
  與作家笛安的前作相比,她的這部最新長篇顯得平和、柔軟、溫暖。書中沒有那么大的情感碰撞和戲劇沖突,兩條線索——男主人公和女朋友(一位單親媽媽)的感情線,他和女友女兒(三歲)的友情線,從容地推進。在講述這些人物的情感與故事的時候,已為人母的作者傾注了對孩子以及自己童年時成長經歷的認知、理解,故事的時空背景就在當下,在這個仍存在戰(zhàn)亂、瘟疫的世界里,這部長篇以相對得體的方式呈現(xiàn)了人性的美好一面。
  《日夜》,關仁山著,作家出版社2022年11月第一版,53.00元
  作家關仁山的新作《日夜》直面疫情下的現(xiàn)實社會,描寫2020年春節(jié)前后到2022年,田、馮兩個中醫(yī)世家在抗擊疫情中發(fā)生的故事。小說栩栩如生地講述了衛(wèi)計委干部田好和他父親、老中醫(yī)田潤章及女朋友蔡明月面對生死危難的人生信念,展示了醫(yī)務工作者和公安民警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無畏。
  《寶水》,喬葉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22年11月第一版,68.00元
  這是一部用文學方式書寫鄉(xiāng)土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力作,生動地呈現(xiàn)了中國鄉(xiāng)村正在發(fā)生的巨變。四個章節(jié)如同一幅長卷在四時節(jié)序中將當下的鄉(xiāng)村生活娓娓道來,作家實實在在潛入了生活的深處,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有一個外來者的冷靜視角,寫活了人物,寫足了細節(jié),精準妥帖,質樸深情,生機勃勃,給人深沉的溫暖和安慰。
  《尋常百姓家》,么書儀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年9月第一版,70.00元
  《尋常百姓家》中,作者以節(jié)制而溫情的筆墨記錄父母的一生,既是獻給父母親的一份紀念,也是作者以“做學問”的方式寫就的當代家庭史。作者對相關歷史大事件從時間、過程、形態(tài)、結果的考證認真嚴謹,對生活場景、事件和人物行為的描寫力求真實、準確,使這部有關個人的生活史與家族史堪稱民間“信史”,對于后人理解當代中國的歷史、中國人經歷的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萬象自心出:中國古書畫研究》,何惠鑒著,孫丹妍等譯,上海書畫出版社2022年9月第一版,260.00元
  20世紀以來,在西方世界,中國藝術史學科獲得巨大發(fā)展,這離不開方聞、王季遷、傅申等從中國到歐美的學者的貢獻,何惠鑒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位。但由于何惠鑒常年工作于海外,著述多以英語發(fā)表,散見于各類期刊或書籍,致使國內讀者對他的研究難得一見。鑒于此,出版者廣泛搜集、整理何惠鑒的學術成果,推出了“何惠鑒學術著作集”。本書收錄何惠鑒古代書畫研究的文章18篇,研究跨度上起晉唐,下及明清,涉及早期繪畫理論、畫家生平考證、鑒藏史等諸多方面,頗多精彩論述和重要發(fā)現(xiàn)。
  《造舟記》,許路著,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22年7月第一版,98.00元
  這是一部富含中國古代木制帆船知識、滿載作者童年造船出海夢想、洋溢著理想主義與實干精神的非虛構佳作。作者許路是一位生長在海邊的中國古代生產技術史、船舶考古學研究者,對于古代帆船的歷史與制造技術頗有心得,進而萌發(fā)依據古法制造一艘能夠揚帆出海的“古船”的念頭,為此他做了大量準備、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最終的結果頗富戲劇性,船造好了,他不能親自遠航……但這本書中對于傳統(tǒng)的傳承意義、向夢想進發(fā)的勇氣依舊能賦予讀者力量。
  《熊貓小四》,葉廣芩著,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2022年10月第一版,42.00元
  葉廣芩新作講述了一場孩子與動物的奇妙相遇,一段人與自然相互守護的美妙情緣。在這個故事中,我們不僅能真切感受到國寶大熊貓的可愛靈動、秦嶺動物的生機勃勃,還能領略到秦嶺高山峽谷的自然之美、秦嶺人豁達通透的精神氣質。在這本書中,作家飽含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對動物的深情,帶領讀者走進云遮霧繞的秦嶺,欣賞溫暖動人的動物傳奇。
  本文為中華讀書報原創(chuàng)作品,如需轉載請留言。歡迎轉發(fā)到您的朋友圈。
  歡迎訂閱《中華讀書報》
  書業(yè)的風向標
  學者作家的交流平臺
  教師學生的課外園地
  編輯的案頭參考
  書店圖書館的采購向導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中華讀書報》由光明日報社和中國出版協(xié)會主辦,彩色對開大報,每周三出版。每期20版,15萬字,單價4.5元;全年50期,總價225元。新出好書、學術前沿、文壇風云盡在其中!您可以隨時通過當?shù)剜]局訂閱,也可以長按下方二維碼,進入訂閱頁面:
  郵發(fā)代號:1-201
  國內統(tǒng)一刊號:CN11-0160
  咨詢電話??:010-67078085,67078076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珠市口東大街5號 郵編:100062
關注“中華讀書報”,回復或點擊“2015年2月”“2015年3月”“2015年4月”“2015年5月”“2015年6月”“2015年7月”“2015年8月”“2015年9月”“2015年10月”“2015年11月”“2015十大好書”“2016年2月”“2016年3月”“2016年4月”“2016年5月”“2016年6月”“2016年7月”“2016年8月”“2016年9月”“2016年10月”“2016年11月”“2016年十大好書”“2017年2月”“2017年3月”“2017年4月”“2017年5月”“2017年6月”“2017年7月”“2017年8月”“2017年9月”“2017年10月”“2017年11月”“2017十大好書”“2018年2月”“2018年3月”“2018年4月”“2018年5月”“2018年6月”“2018年7月”“2018年8月”“2018年9月”“2018年10月”“2018年11月”“2018年十大好書”“2019年2月”“2019年3月”“2019年4月”“2019年5月”“2019年6月”“2019年7月”“2019年8月”“2019年9月”“2019年10月”“2019年11月”“2019年12月”“2019年十大好書”“2020年2月”“2020年3月”“2020年4月”“2020年5月”“2020年6月”“2020年7月”“2020年8月”“2020年9月”“2020年10月”“2020年11月”“2020年十大好書”“2021年2月”“2021年3月”“2021年4月”2021年5月”“2021年6月”“2021年7月”“2021年8月”“2021年9月”“2021年10月”“2021年11月”“2021年12月”“2021年十大好書”“2022年1月”“2022年2月”“2022年3月”“2022年4月”“2022年5月”“2022年6月”“2022年7月”“2022年8月”“2022年9月”“2022年10月”閱讀往期好書榜。





上一本:中國出版?zhèn)髅缴虉?1月嚴選好書(65種) 下一本:11月圖書榜出爐,抽查,你讀了幾本?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2022年11月中華讀書報月度好書榜(20種)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