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2022文學報年度好書榜發(fā)布|還有書籍,為我們許下相逢世界中心的承諾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3-01-24 14:39:58

  ▲ 插畫 李卓穎
  時間往前撥動十幾天,編輯部圍坐在一起,長桌上擺滿了今年年榜入選的120本作品,一次坦露個人閱讀感受的討論開始了。
  今年下半年,許多廣受好評的名家新作的研討會接連舉辦,我們聆聽報道交流,最終將其中一些作品放入年榜中。它們不是出于完美的理由,而是在現(xiàn)實主義的維度上它們不放棄開拓的態(tài)度,甚至借一部新作打破了自身寫作的原有格局。
  還有一些好作品,并沒有那么多被討論被評論的機會,但它打動了許多讀者,包括身為編輯的我們,它們談論的話題并不邊緣小眾,依然是站在當下世界社會的中心,直抵普通人的內心,它們或許讓現(xiàn)實主義的疆域更為遼闊,只不過并不曾如此自詡。
  在日常的新聞報道中,我們隱于活動之后,盡可能克制顯露自己的情緒,但從月榜到年榜,是完全表達自我閱讀喜好的時刻,不吝于贊美,也不掩飾批評,做一個真誠的閱讀者,是我們推薦這份年榜的基礎所在。于是在討論過程中這樣的聲音此起彼伏:
  經(jīng)常收到出版社推薦來的書,腰封上挺多名家推薦的,但里面內容翻看了下很少有能讓我愿意看完的。
  很久沒有這種閱讀體驗了,拿起這本小說就不舍得放下來,第一天看了第二天急忙打開來繼續(xù)看。
  這些書里,有的不光是輕型紙透著一股怪味的問題,關鍵是有的字體印刷又細又淡,太費眼睛了。
  書寫美麗鄉(xiāng)村,要回答的是究竟美在哪里?作家要面對鄉(xiāng)村里正在發(fā)生的生命教育、情感教育,作家要有能力下沉,去把這些問題勾連起來。
  今年和幾位年輕作者聊新作,發(fā)現(xiàn)她們很容易社恐,但是寫作方面是有些小天賦的,很想一直關注她們的寫作變化。
  這些年韓國小說大量翻譯出版,大部分翻譯質量其實是很差的,出版社應該嚴格把關下。
  有些青年作家也許自己跨界翻譯,受翻譯語言影響挺大的,自己的小說語言感覺還沒找到。
  今年許多非虛構關注老年話題和代際問題,像我們推薦的這本,就是關于母女之間的那種情感糾纏、對老年生活的矛盾感。
  僅僅選取了一部分討論時的觀點碎片,已經(jīng)牽連出多個我們感興趣可以在后續(xù)繼續(xù)展開討論的話題。
  年榜的書確定之后,我們陸續(xù)看到多家出版社與出版品牌發(fā)布了2023年的新書預告,不少新書繼續(xù)深挖當下性,聚焦前沿議題,為讀者搜羅散落于世界各地的好書。這必然是值得期待和信任的屬于文學的一年。
  過去,我們說文學是一束光,一種慰藉,當我們頑強穿過困境與晦暗之后,發(fā)現(xiàn)文學為我們留住了記憶,凝視那些過往,支撐我們前行,它構成了許多合理性和存在理由,它不僅是一束光或是一種慰藉。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它是我們最終走入世界中心,在未來不斷相逢的,承諾。
  20部作品,致敬過去一年的寫作,也靜候文學界新一年的佳音。
  虛構類
  《千里江山圖》
  孫甘露 / 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冷靜練達的敘述中,“信仰”二字從凌空虛蹈的概念成為內心堅實的支撐,又從名詞成為動詞,生動演繹著一個經(jīng)典的論述。
  《河灣》
  張煒 / 著
  花城出版社
  張煒語言中的詩意以及思想的閃光滲透進角色之中,他們尋找生活出口卻迎來一次次沖撞失敗,現(xiàn)代人執(zhí)著的“桃花源”可能是浪漫,更可能是苦役。
  《本巴》
  劉亮程 / 著
  譯林出版社
  在劉亮程看來,天真的力量是我們早已喪失的一種東西。從史詩盡頭,另辟時間再創(chuàng)現(xiàn)實,讓想象力和人物的生命力在非線性的敘事中自由生長。
  《燕食記》
  葛亮 /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每個人的故事都寫得極妙,那些過往故事雖已塵封,拍拍塵土卻仍有雷霆之聲,人情是蓋在大時代大歷史上的一層薄紗,蜿蜒起伏的情節(jié)糅進食物風味之中。
  《寶水》
  喬葉 / 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喬葉的功夫在小說內,也在小說外。那些鮮明而又生動的小說人物和自然又妥帖的語言,毋庸置疑顯現(xiàn)了她多年的小說功力,而她筆下的鄉(xiāng)村呈現(xiàn)又體現(xiàn)了作家關于時代、鄉(xiāng)村、社會的視野和思考。
  《上海愛情浮世繪》
  潘向黎 /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愛情也許是煙花,但潘向黎讓身為讀者的我們看到,那一寸光華有多溫暖,就有多綿長,每一個見過愛情真身的人,都擁有勛章和盾牌。
  《浪的景觀》
  周嘉寧 / 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新世紀前后青年文化生活的種種集體記憶在小說中成為明亮的存在,這里面有青年時分尋找理想時伴隨的迷惘沖撞,有對未來不確定時伴隨的躁動自信,更有曾經(jīng)等待一個完美浪尖、站上浪尖如今回看才知被洗刷重塑后的此刻自己。
  《傻子烏尼戈消失了》
  渡瀾 / 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作為接近“00后”的年輕人,渡瀾的小說中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成熟感——不是技巧和結構層面的成熟,而是一種屬于內心世界的穩(wěn)定和遼闊,這種遼闊并不取自人生歷練和見解,更像是渾然天成、不被社會現(xiàn)實所限的通達和機敏。
  《關于女兒》
  金惠珍 / 著
  一頁folio|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這里有普通母親的獨白,喚起身為女兒的我們所經(jīng)歷過的共同恐懼,和仍在等待的理解;蛟S這就是亞洲文化里母親的一種典型心理,母女之間復雜關系的深深凝視對話。
  《舒吉·貝恩》
  [英國] 道格拉斯·斯圖爾特 / 著
  席小丹 鐘宜吟 / 譯
  譯林出版社
  這部布克獎獲獎小說的故事讓無數(shù)被時代拋棄的工人家庭感到共鳴,那些每天在生活中掙扎的人們,沒有耀眼的光芒,但即便是微光也有力量。
  非虛構類
  《上河記》
  李敬澤 / 著
  KEY·可以文化|浙江文藝出版社
  走過歷經(jīng)時光雕琢的渡口和村莊,與往昔的和此世的靈魂暗通款曲,在古老的故事與鮮活的日常經(jīng)驗中,遙望壯闊的文明上游,勘探黃河本真的面貌。
  《中國人的大局觀》
  穆濤 / 著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
  他讓黯淡了的、隱身了的傳統(tǒng)的文化、常識與大眾見面,告訴我們汲取典籍中的智慧重要,認知典籍之所為典籍的方法,包括典籍所置根的歷史土壤。
  《獨一無二》
  陳丹燕 /著
  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
  這一次的寫作,融匯著陳丹燕的慨嘆和寬慰。她親眼見證當年的那些孩子,已經(jīng)長大成人,“用他們孤獨的小手撐起了中國”。這些年輕人,是她眼中的“赤子”。
  《造舟記》
  許路 / 著
  樂府文化|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在《造舟記》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可思議的時間與精力的付出,更可以感受到一個現(xiàn)代的率真的理想主義者與傳統(tǒng)工藝營造的相遇、糾葛乃至沖突,脫離財富的夢想成真是這個時代最奢侈的實驗之一。
  《李商隱十五日談》
  李讓眉 / 著
  胡楊文化|中國長安出版?zhèn)髅接邢薰?br/>  在一場與古人的“邂逅”中,她寫出了李商隱的敞開性:他是過去的,亦是當下和未來的,生命力和感性魅力從詩詞的縫隙中搖曳而出。
  《林徽音先生年譜》
  曹汛 / 著
  文津出版社
  該年譜是國內第一部系統(tǒng)梳理、扎實考證林徽音生平的著作,全面梳理了林徽音教授對中國建筑學所作的貢獻,以鮮活的史料回顧了林徽音坎坷而輝煌的一生。
  《本雅明傳》
  霍華德·艾蘭、邁克爾·詹寧斯 / 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關于許多重要作家、關于寫作本身的可能性、關于技術媒介的潛能和隱患、關于作為一種歷史現(xiàn)象的歐洲現(xiàn)代性境況,他的作品都重塑了我們的理解。
  《與父親的奧德賽》
  丹尼爾·門德爾松 / 著
  世紀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父子之間分歧所勾勒出的“斷層帶”與《奧德賽》蘊含的眾多迷人主題相互映照,在文本與空間的“奧德賽之旅”中,門德爾松得以一次又一次重新理解父親。
  《以鷹之名》
  海倫·麥克唐納 / 著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蒼鷹,自由野性的象征。日日活在鷹的世界,離開人群投入荒野天際。這本近似野性的美麗之書,告訴我們原來出色的自然書寫可以如此揭示我們與野生世界的親密關系。
  《終了之前》
  埃內斯托·薩瓦托 / 著
  四川文藝出版社
  書中有對人類境況的憂慮和關心,對苦難中的人的深切同情,更有對人文主理想、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結與情感的深信不疑,這部沉思錄正如法國詩人勒內·夏爾寫的那樣:是跳躍的生命,而非盛宴的尾聲。
  你猜中了多少本?
  是否還記得12月初我們推送的那條120本入圍書目投票?點擊圖片可重新進入該微信查看自己投票情況,與我們的年榜相同5部以上的讀者,請截圖?快遞信息發(fā)至我們公號后臺,我們將贈送文創(chuàng)禮包一份。
  新媒體編輯:鄭周明
  配圖:出版圖
  每天準時與我們遇見的小提示:





上一本:在閱讀中送別2022年|年度書單推薦 下一本:道往以明來:2022年度好書20種 |《財經(jīng)》書單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2022文學報年度好書榜發(fā)布|還有書籍,為我們許下相逢世界中心的承諾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