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12月北大社文史哲藝新書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2-12-14 08:36:37

  
  01.溪山清遠中國古代早期繪畫史
  A Pure and Remote View: Visualizing Early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美)高居翰(James Cahill) 著張堅 等譯
  
  此書是在著名藝術史家高居翰教授的系列講座“A Pure and Remote View: Visualizing Early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基礎上,翻譯、整理而來。錄制此系列講座是高居翰去世前的重要工作,凝聚其畢生所學、所悟,完成了他向世人講述中國古代藝術通史的夙愿。 作者通過細讀畫作和作品比較,展開對中國古代早期繪畫史的系統(tǒng)敘述,分析其如何從“裝飾”轉向“具象再現(xiàn)”,并在兩宋時達到巔峰,成為唯一可比肩歐洲文藝復興的偉大藝術傳統(tǒng)。這一線索為后來的文人畫史所忽略和貶抑,在目前通行的世界藝術史中也未得到清晰、充分的闡述。本書能夠彌補知識缺憾,擴展人們對中國古代早期繪畫史的世界意義和價值的認識。而強調觀看的樂趣,倡導從畫作本身出發(fā)的視覺研究,也是作者對中國繪畫史方法論和歐美藝術史研究的一種反思。作者能言善辯,講述生動且極富激情,融廣博的學識和細膩敏感的閱畫經驗于一體,并穿插其多年親身經歷的藝術鑒藏與美術史界的交往故事,知識量與信息量巨大。本書論題開放而耐人尋味,對繪畫史的諸多問題提出了新穎思考,也必將引發(fā)學界討論。
  02.杭州文學地圖張鴻聲 主編
  
  “城市文學地圖系列”,既是按照一座城市的地理,去尋找其中的文學故事,也是在文學中品味一座城市的精神內核;既是“城市的文學游”,也是“游覽”一座城市的文學!逗贾菸膶W地圖》從杭州城內外的古寺名剎、南北諸峰、城池形勝、市廛街巷、西湖、名人故居等六個方面,勾勒出了杭州這座城市的空間魅力和文學肌理。
  03.蘇州文學地圖張鴻聲 主編
  
  《蘇州文學地圖》從市肆街巷、百藝游娛、水鄉(xiāng)城鎮(zhèn)、園林構造、虎丘四季、近山諸勝、名人舊宅等七個方面,勾勒出了蘇州這座城市的空間魅力和文學肌理。
  04.美好生活中產階級的生活史
  Den kultiverade m?nniskan
  (瑞典)奧威·洛夫格倫(Orvar L?fgren) 喬納森·弗雷克曼(Jonas Frykman) 著趙丙祥、羅楊、黃一川、王文亭 譯
  
  本書以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為觀察對象,透過豐富鮮活的民俗材料,描述了1880年至1910年間的瑞典中產階級的生活圖景:他們嘗試擺脫“暴發(fā)戶”的嘴臉,并希望與農民、沒落貴族以及無產者劃清界限;在努力營造自身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同時,他們也認為自己的文化形式是最文明、最先進的,并應被推廣給普羅大眾。正是在對“美好生活”的包裝與塑造中,中產階級自身的文化和價值觀也成功地滲透到現(xiàn)代日常生活每一個瑣碎庸常的角落。
  05.西方美術史文獻選讀李宏 主編
  
  本書以整個西方美術史的發(fā)展脈絡為基本框架,對西方美術史及重要的美術理論文獻進行系統(tǒng)歸納與梳理,簡明介紹了不同時代西方美術史著述概況及其作者的生平和藝術思想等內容,進而選譯了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較大影響力的相關文獻,按照時代分為7個部分——古希臘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17 世紀、18 世紀、19 世紀和 20 世紀。借此,讀者既可以了解西方美術史理論演變的軌跡,領略大師們思想的光輝,又可以按圖索驥,進一步閱讀相關的文獻。
  06.西方藝術一部視覺的歷史
  邵亦楊 著

  800幅精美圖片,600個內容標題,輕松厘清30000年西方藝術脈絡;由視覺到觀念,全面理解人類文明進程。本書按照時間線索和文化脈絡,記錄和闡釋從史前到當代西方歷史上具有紀念碑意義的藝術作品,包括繪畫 、雕塑和建筑,以及現(xiàn)當代的新媒體和觀念藝術等。作者注重圖像分析,內容深入淺出,幫助讀者理解藝術,解答 “什么是偉大的藝術?”“如何理解這種藝術風格?”“這還算是藝術嗎?”等諸多問題。
  07.舞蹈鑒賞袁禾 主編
  
  舞蹈是生命情感最直接、最強烈、最單純也是最虔誠的表達方式,舞蹈更是一種生命狀態(tài)、生命歷程。本書在概要論述舞蹈的形成與發(fā)展、藝術特征和類型等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重點賞析了大量的中外經典舞蹈作品,包括中國古典舞和民間舞、西方芭蕾和中國芭蕾、 西方現(xiàn)代舞和中國現(xiàn)代舞,以及突破舞種的新型舞蹈,進而深入闡釋了舞蹈精品的甄別。借此,讀者不僅可以領略眾多優(yōu)秀舞蹈作品的華彩,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舞蹈藝術的精髓,提升藝術修養(yǎng)和鑒賞能力。
  08.明代哲學的源與流張昭煒、程海霞 編
  
  明代哲學是中國的重要內容,儒學主體為陽明學代表的宋明理學。書中收入明代哲學領域中堅學者的最新成果二十八篇,以多維度而深入細微的筆法勾勒出明代哲學尤其是陽明的源泉、主脈與流變以及對后世的影響。
  09.史學原理The Principles of History: and other Writings in Philosophy of History
  (英)柯林武德(R. G. Collingwood) 著顧曉偉 譯
  
  柯林武德被譽為20世紀最著名的歷史哲學家之一,其遺作《歷史的觀念》為其贏得了無限聲譽。而《史學原理》是柯林武德生前計劃作為《歷史的觀念》的姊妹篇共同出版的另一卷歷史哲學著作,并對其寄以厚望,甚至視為畢生之作。遺憾的是,柯林武德去世前只完成了寫作計劃的三分之一,且手稿始終未被后人發(fā)現(xiàn)。1995年,牛津大學出版社宣布發(fā)現(xiàn)《史學原理》手稿,本書即根據(jù)這份手稿編輯而成,同時還增補了八篇柯林武德在20世紀30年代寫作的未發(fā)表的手稿和筆記。在這些手稿中,柯林武德進一步闡發(fā)了他關于歷史學的性質、對象、方法和價值等問題的思考。德雷和杜森兩位編者為本書撰寫了長篇導言,對手稿的內容、編輯始末和所涉及的柯氏歷史哲學思想之問題做了深入介紹。此次中文版的面世,將有助于中文讀者更加全面地理解柯林武德的歷史哲學思想,對于學界的相關研究亦具有重要價值。

  10.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1915—2022(上)(第四版)
  朱棟霖 朱曉進 吳義勤 主編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1915—2022》(上)(第四版)由朱棟霖教授主編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1917—2016》(上)修訂、改版而成,是教育部“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教育部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配套教材。文學史的敘述時間延伸到2022年。本教材使用對象為中國語言文學各專業(yè)方向(含師范教育、文秘、對外漢語等)、新聞傳播學各專業(yè)方向、戲劇影視學專業(yè)等。本教材各章節(jié)有主題講座二維碼,實現(xiàn)了“互聯(lián)網+”教學,內含名家講座。各章節(jié)后面還有二維碼,內含多篇代表性論文,供師生研讀拓展。

  11.中國現(xiàn)代文學經典1915—2022(精編版)(第二版)
  朱棟霖 主編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經典1915—2022》(精編版)(第二版),是與朱棟霖主編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1917—2016》(上、下)、《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1915—2020》(精編版)相配套的作品選,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經典1917—2010》(精編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此次修訂,一是刪掉了若干篇舊作,二是增加了若干篇在當下看來變得重要了的作品,尤其是從近十年發(fā)表或出版的作品中挑選了數(shù)篇,以示本教材的與時俱進,更適合當下的課堂教學,迎合當下學生的閱讀趣味。該書的讀者對象為中國語言文學各專業(yè)方向、新聞傳播學各專業(yè)方向、戲劇影視學專業(yè)等。除了選入1915—2022年這一時段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大量經典文學作品外,本書的重要亮點是,其中許多重要作品都附有二維碼,內含關于作品的導讀文字(包括“作家自述”“名家要評”“作品解讀”等)及拓展閱讀(包括論文、資料等),以供師生使用。
  書單內容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上一本:提升思維能力的書籍-重塑思維意識,推薦這套書共12本 下一本:在6本書中思考道德問題,抵達良好生活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12月北大社文史哲藝新書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